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毛泽东与隆回人
内容
内容简介

“存史、资政、育人”,是党史工作的基本要求。我在学习党史,研究毛泽东和隆回人这一课题的过程中,惊喜地发现,有历史记载的,就有近二十位隆回人,或有缘认识伟人毛泽东,或有幸目睹伟人毛泽东的风采,或有福得到伟人毛泽东的关注关心。

 

 

有缘认识毛泽东的隆回人,是幸运的。

 

 

1919年4月,今隆回县荷田乡长鄄村前清秀才马国霖,带着儿子马非百、马子谷外出求学,在岳麓山下蔡和森的“沩痴寄庐”里借住了约两个月,有缘认识了毛泽东。马国霖耳濡目染毛泽东的非凡气质和人格魅力,于是教育儿子马非百、马子谷:“毛润之气质非凡,将来得天下、定乾坤者必此人也。汝辈当永从之!”

 

 

马非百后来在北大求学时,进一步和毛泽东相识相知,使他的学术研究和人生抉择有了明确的方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42年,河南沦陷后,马非百利用在河南省政府秘书处工作的政治身份,先后保释和保护过邓拓、嵇文甫等多名著名人物和学者。1949年 3月,曾把他介绍进北大任职的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邀他去台湾大学担任教务长或总务长,马非百牢记父亲的教诲,坚决拒绝了傅斯年的邀请。

 

 

马子谷小毛泽东五岁,小蔡和森三岁,因为年纪相仿,又都是读书人,谈话很投机,经历了一段同坐爱晚亭,同游水陆洲,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畅谈时事的激情岁月。从此,马子谷更加发愤读书,十分关心时事,成为进步民主人士。1948年 7月,程潜出任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马子谷以湖南省特种矿务局管理处专门委员身份,不遗余力参与争取和平解放湖南的革命工作。通过他和程潜族弟程星龄的友情,畅通了和程潜对话的渠道。政治上通过程潜撤销了几个反动专员和县长,军事上争取了姜和瀛宪兵团、刘鸣球团和老上级李觉将军及其部属,为 1949年 8月 4日湖南和平解放做出了贡献。

 

 

1938年 3月,国民党将军魏巍夜访延安时,毛泽东接见了他,两人相处到深夜。魏巍从毛泽东深入浅出的谈话中悟出了深刻道理,心中不知不觉产生了对毛泽东的崇敬之情,使他真正体会到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深刻内涵,从此弃暗投明,正确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改名白天,1957年 3月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

 

 

有幸目睹毛泽东风采的隆回人,是幸福的。

 

 

永远让全世界人民手捧洁白菊花、满怀敬仰之情排着长龙瞻仰遗容的伟人毛泽东,在他执掌乾坤、叱咤风云、威震世界的峥嵘岁月,有谁不想目睹他的伟人风采?

 

 

民兵代表卿上华、范凤梅(女)和李叙志是幸福的,和毛泽东合影留下了历史的瞬间。石匠阳正甫、赤脚医生廖世清、中学生红卫兵代表阮开贤是幸福的,他们能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当着日夜思念的伟人毛泽东的面,高呼“祖国万岁!”“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他们喊出了自己对祖国、对党和对毛主席无限深情的心声。廖世清总是激动而又幸福地回忆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那一刻,他的眼里噙满了泪水,久久说不出话来,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念着“毛主席,我终于见到了您!”石匠阳正甫在高呼“毛主席万岁”时,激动得热泪盈眶。后来,他自豪地将那一刻的情景对儿孙们讲了一辈子。

 

 

有福得到毛泽东关注关心的隆回人,是自豪的。

 

 

隆回县罗洪乡白莲村有一道耀眼的历史风景——在袁吉六墓前,矗立着的大理石墓碑上镌刻着毛泽东亲书的“袁吉六先生之墓”七个大字。袁大胡子如若有知,当捋须含笑九泉——共和国主席给自己的老师亲书碑文,这在毛泽东的二十四位老师中,也仅有他袁仲谦一人!

 

 

1945年 8月,毛泽东在重庆和国民党谈判期间,孙俍工很想见毛泽东,就在他茶饭无心时,想不到毛泽东会带着周恩来、王若飞去看他,三人都说:“孙先生,我们来重庆好几天了,今天才抽身前来拜望,抱歉之至!”在以后的几十年间,孙俍工一直与毛泽东有着长期的、亲密的交往。两人诗书唱和,彼此牵挂。

 

 

足矣!足矣!隆回人为袁吉六和孙俍工感到骄傲!隆回的历史因为袁吉六和孙俍工而添彩!

 

 

大革命时期,时任湖南省总工会书记的隆回县高平镇棋坪村人彭慕陶,与毛泽东、董必武、郭亮、夏晞、宰去病等 8人组织领导湖南农民运动。“马日事变”时,因许克祥调动武装包围总工会,彭慕陶从三层楼上掀瓦跳地负伤不幸壮烈牺牲。1945年,其儿子彭黔生随王震部队南下,在夜间急行军时不幸坠岩牺牲,一门双烈。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为彭慕陶颁发了烈士证书。彭慕陶若九泉之下有知,一定会无比自豪!

 

 

廖初江,隆回县原丁山乡朝阳铺(今六都寨镇朝阳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因在部队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而一举成名。1959年,他被沈阳军区授予“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和“全军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的荣誉称号,得到了毛泽东的关注关心。1966年,廖初江从沈阳军区办公室调到《解放军报》任副总编职务(缺总编),兼任报社党委书记。1967年,廖初江担任了《解放军报》核心领导小组组长。1969年,廖初江当选为“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并兼任共青团中央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如此美丽人生,谁不倍感自豪?

 

 

研究这二十来位隆回人的骄人经历,又一次验证了一些朴素而又深刻的人生道理。

 

 

人,只有为梦想而奋斗,才会得到机遇的青睐。

 

 

1911年,胸怀底层百姓疾苦的司门前镇兴隆村人欧阳秋曝决定游学长沙,并有幸结识了毛泽东。由于两人都有济天下苍生的共同抱负,不久,两人便成为好友,常常在一起谈身世,谈学问,谈时局。欧阳秋曝从省立一中毕业后,回乡担任中心学校教员。先后创办秋曝学校和平民夜校,白天教学生,晚间教平民。1924年秋,欧阳秋曝应宝庆县劝学所长贺民范先生之邀,出任县督学。1925年冬天,欧阳秋曝加入中国共产党,主持建立了全县第一个乡农民协会。1926年 10月,中共宝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欧阳秋曝任农运委员。1928年 2月,在欧阳秋曝等的精心组织下,司门前区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随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运动。

 

 

彭钟泽,字觉如,1896年 4月出生于今隆回县羊古坳乡中团匡家铺。为了追求革命真理,彭钟泽毅然决定赴省城长沙求学。因当时南北战争不息,父亲不让他远去,说:“你知道,‘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话吗?”彭钟泽说:“知道。而且,我还听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好男儿志在四方’。”父亲无可奈何,只好让他去长沙。1917年初秋,彭钟泽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编在第十六班。与毛泽东为校友。彭钟泽一心想结识毛泽东,通过乡友引荐,彭钟泽终于见到了这位心中仰慕已久的学兄。听说彭钟泽是同学兼好友欧阳秋曝介绍来长沙求学的,毛泽东很高兴,不但向彭钟泽介绍了省立一师的情况,还把自己的笔记《讲堂录》借给他看。

 

 

罗卓云,又名罗英,1892年 11月出生于今隆回县金石桥镇白马庙村。他为了能向学生传授更多的革命知识,在寒暑假期间,到长沙自修大学附设的补习学校学习,常到毛泽东、易礼容创办的文化书社去阅读。他就是在文化书社被毛泽东称为同学的,并被毛泽东引为知己至交。1922年冬,在毛泽东、易礼容等介绍下,罗卓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宝庆地区最早的党员之一。书写隆回党史,隆回境内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无疑是浓墨重彩的光辉一页。1925年冬,罗卓云在司门前镇永明村建立了隆回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司门前党小组。

 

 

翻开隆回党史,这三位革命先驱虽然都壮烈牺牲,但流芳千古!

 

 

人,只有在各自的领域出类拔萃,才会拥有出彩人生。

 

 

廖初江,因为在全党全军全国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过程中出类拔萃,所以和丰福生、黄祖示成为三个全国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标兵,在全国各地巡回演讲,传经送宝,得到了毛泽东的多次接见并合影。

卿上华,群众赞誉他为民兵英雄;范凤梅(女),被群众誉为破案能手;李叙志,被群众评为模范民兵营长。因为他们在基层民兵干部中出类拔萃,所以才有幸在中南海怀仁堂和伟人毛泽东合影留念。

 

阳正甫,因为石匠手艺出类拔萃;廖世清,因为在众多的赤脚医生中出类拔萃。他们因为出类拔萃,所以才能实现梦寐以求的愿望——见到心中敬爱的领袖毛泽东。

 

 

人,只有学识渊博,才会魅力无穷。

 

 

大浪淘沙,流走的是物质财富,留下的是文化瑰宝和精神文明。人的一生,能否得到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能否为后人留下有价值的东西,袁吉六和孙俍工作了最好的回答。

 

 

有道是: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有一桶水。毛泽东的国文老师袁吉六,天资聪敏,博闻强记,饱读诗书,学富五车。在他十四岁那年,辰沅道台巡视葫芦寨屯务,住宿刘家客寓,耳闻隔壁琅琅读书声,通宵达旦,心甚异。次日天明,命弁兵把夜读者袁吉六传来,见他身穿破旧长衫,五官却很端庄,欲试其才,出联曰:“小学生蓝衫扫地”,袁吉六随口对答:“老大人红顶冲天”。袁吉六在教学之余,竭力著书立说,著作等身。撰有《文字源流》《文学史》《书法必览》《分类文法要略》《国文讲义》等。“通古今文史,教天下英才”,撰写在袁吉六墓碑上,再恰当不过。

 

 

孙俍工在第一师范任教时,讲课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前来旁听的日见其多,走廊上都坐满了人。毛泽东听了他的课,对他说:“您的课讲得真好,相识恨晚呀!从今天起,您讲课我都要来听的,不知可肯收下我这个学生?”孙俍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影响的作家、语言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和诗人,同时亦是书法大家。毛泽东的书法胸纳万有,浑然天成,独成一家,极为世人景仰。但人们却不知道,毛泽东能写出一手好字,曾得益于孙俍工的指点。孙俍工还被人誉为“毛泽东的书法老师”。

 

 

“世上有民皆受泽,人间无水不朝东。”1956年至 1958年,毛泽东几度畅游长江。当时已经八十三岁高龄的贺学海,和许多文人骚客一样,想以诗词感怀。他漫步长江大桥之上,思绪万千,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信口吟出了这副著名的毛泽东嵌名联。

 

 

古人云:“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妙手”来源于才学的积累,灵感来源于情感的迸发。贺学海生于今隆回县金石桥镇罗公湾村,6岁识字,29岁中湖南乡试 40名举人中的第 13名。光绪三十年,公费留学日本法政大学,回国后任浙江省警务处行政科长等职。浙江每遇官吏考试及法政学堂、高等警校毕业生会考,都派他主持。当时的浙江官员,出自他门下的达 4000余人。

 

 

几十年过去了,贺学海的毛泽东嵌名联仍然受到广泛赞誉。在历史长河中,一个前清举人,也许只是昙花一现。但因为写出了毛泽东这颗永恒历史巨星的嵌名联,贺学海,也会永远闪烁在历史的星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毛泽东与隆回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晖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293893
开本
页数
版次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15-11-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