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夜火车(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文坛新秀、华语文学最具潜力新人徐则臣继《北京系列》后推出“出走系列”之《夜火车》。

《夜火车》小说主人公陈木年是个很有趣的人,中规中矩地在既定的社会游戏规则下生存,偶尔却会有匪夷所思的举动,比如说扒火车逛世界,这也正是他内心巨大的“出走欲望”的特殊表达方式。陈木年心地善良、性格单纯软弱,是个浪漫主义者,这样的性格造就出诸多荒谬可笑的人生场景。一切都仿如出轨的列车,陈木年渴望出轨,但又被现实一次次地驯服,而生活又屡屡以出轨狠狠地回报了他。他被沈教授相中,获得免试直升研究生的资格,但在顽童心态驱使下作出的恶作剧,使其命运瞬间改观。

内容推荐

  大四学生陈木年一直渴望“出走”,毕业前为跟家里要钱乘火车出游,欺骗父母说自己杀了人,父母信以为真。陈木年因这场轰轰烈烈的“虚拟杀人”事件而险被学校开除。在教授沈镜白的“帮助”下,陈木年留校做了一名临时工,但被扣留毕业证、学位证。四年间,两个证书一直求而不得,成了沉重的镣铐,使陈木年不得自由。最后,陈木年得知自己竟是一直敬仰的恩师沈镜白的一枚学术棋子。偶像倒塌了,信仰倒塌了,混乱中,陈木年失手杀了企图凌辱女孩秦可的魏鸣——他的大学同学,然后开始乘夜火车逃亡……  《夜火车(精)》写出了人性的复杂和扭曲,现实中每个人都有“出走”情结,或是对未知远方的好奇、探求,或是对当下境遇的不满、厌倦。而陈木年是将这出走情结转化为事实的一个人物。《夜火车(精)》作家(徐则臣)深刻表现了青年迈入社会之时的悲观境遇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试读章节

房间里是黑的,陈木年睁开眼看天花板。他等着一双拖鞋走过来,在天花板的背面,鞋子里是六楼金老师的两只脚。陈木年从没见过金老师,但他熟悉他的拖鞋,很多个夜晚他都看见那双拖鞋在他头顶上走,拖拖拉拉,噼噼啪啪,或者是跺脚和掉在地板上。最初,他根据拖鞋与地板摩擦的声音,来判断它们走到了天花板的哪个角落;后来,他推测这双拖鞋的质地、材料和形状;半年之后,陈木年认为金老师的拖鞋是塑料的,硬底,四十码,中跟,跟形方,中空,市场上最便宜的那种。然后,陈木年就在黑暗里看见了它们,底朝他,在他的天花板的背面起起落落。一过晚上十一点,它们就开始像伟人一样焦虑和愤怒,在陈木年的睡眠之上运动不止,直到他在后半夜的某个时刻疲惫不堪地睡着。

现在,他等着一双新的拖鞋走过来。在他的想象里,这双拖鞋和地板的关系是和谐的,它们经过地面如同松鼠的尾巴温柔地扫过。当然会有声音,但对陈木年的睡眠来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可以用来催眠,像清风拂过花朵和树叶,是一种别开生面的旋律。他对此有信心。

可是天花板一声不吭,像不存在一样安静。陈木年只好想象自己的脚,光溜溜地经过天花板。若干时间以前,他曾希望楼上的金老师也能光脚走路,向猫学习,那样他就可以夜夜安眠。当然是不可能的。他看着自己的脚走在黑暗的天花板上,脚印明亮,发出淡淡的银光,一个摞着一个,直到无数的脚印把天花板踩白,金老师的拖鞋还没开始出场。陈木年扭动僵硬的脖子,看见月光从窗户外进来,升到了天花板上。隔壁室友的鼾声响起来。

也许金老师不在家。陈木年的眼睛发涩,忐忑地闭上眼,今夜不用数绵羊了。

像突然做了个噩梦,他看见了一双拖鞋经过天花板,然后经过脑门和眼皮,接着听见了声音,吧嗒吧嗒。塑料的,硬底,四十码,中跟,跟形方,中空。陈木年睁开眼,发现自己并没有睡着。金老师脚上的伟人开始焦虑了。陈木年仔细听,没错,还是它们。他睁着眼躺了一会儿,没开灯就起来,开门爬到了六楼。他敲门的声音把自己都吓了一跳。

半天门才开。陈木年看见传说中的金老师瘦小的身子堵在门口,右手开门,左手拿一把画笔,嘴里还叼着一支。他只听说金老师是搞美术的,油画,学校里的不少人都认为他是天才,将来说不定可以成为大师。陈木年早就做好了接受艺术家形象的准备,但金大师还是让他的想象力感到吃力。头发比他在电视里看过的所有画家都乱,又长,卷曲,像一度流行过的女人的爆炸式发型,一张三十多岁的小脸坚硬地藏在头发丛里。只在下巴上允许长胡子,照着绍兴师爷的造型修剪过的。身上是一件肥大的牛仔背带裤,胸前那块儿染满了缤纷的颜料,看起来像一幅印象派大师的传世之作。金老师本人则像一个油漆匠,如果戴一顶白帽子。也可以直接去饭店里掌勺。他的背带裤太像一件围裙了。

“你是谁?”金老师把嘴里的画笔抽出来。

“五楼的。”

金老师伸头看了一下楼梯,说:“哦,有事?”声音怪怪的,听不出是哪个地方的普通话。

陈木年看了一眼他的拖鞋,果然是塑料的,像那一款。“抬起你的拖鞋。”  金老师懵懂地跷起鞋子。相对于他的个头,脚倒挺争气的。硬底,中跟,跟形方,中空。陈木年说:“四十码?”

“四十码。”金老师说,把画笔从左手换到右手,把一块红颜色揉到了鼻子底下,胡子也成了红的。“你就来问这个?”P1-3

序言

“这世代”的愿景:两岸青年文学的通航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期出生、大致在九十年代以前就已成名的资深中文作家,两岸互有所知的名单可以列出很长一串。近十多年来,台湾地区在大陆较有读者缘的作家几乎都是“五零后”,比如龙应台、张大春、朱天文、朱天心,这几年又加入了“七零后”的骆以军;大陆在台湾地区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家则以“五零后”和六十年代初期出生的“六零后”居多。

大量已经跻身文坛主力阵营的“六零后”、“七零后”以及“八零后”的作家们,他们的创作其实构成了最为活跃的文学现场。而令人遗憾的是,对这一最不该被遮蔽的部分,两岸尚欠缺彼此了解一“这世代”,在这里就是特指两岸文学在互相知情的程度极其有限的状况下尚属碎金闪耀阶段的这一部分;“这世代”书系,便是意在实现两岸优秀青年作家及其文学作品的互访和交流。

两岸出版传播体制方式的差异,也许是使得双方作品难以大批量互相引进出版的首要原因。台湾作家大都在某一出版机构下签约,由于不同的作家签约于不同的出版商团,在遴选之后,将他们的著作集中在同一书系的工作,就显得极为繁琐和困难。也正是因为如此,仍有相当优秀的作家暂时无法让大陆读者更多地了解到。大陆作家在发表和出版方面受出版商制约的状况也已出现。

不管怎么说,美好的愿望是共同的,美好的事业总会有美好的真心来推动。

感谢人民教育出版社魏运华副总编辑,重庆出版集团陈建军副总经理,感谢重庆出版集团北京华章同人第一编辑室张好好主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大众图书编辑室张华娟主任,以及所有使书系梦想成真的朋友,基于对这一书系的人文意义的充分认知,他们选择了“这世代”并为之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将这九位两岸作家的著作组成的“这世代”书系作为重点选题联合出版,并将五位大陆作家的书引荐给台湾著名出版机构——宝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感谢宝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将五位大陆作家的著作以“这世代·火文学”的名义,同时在宝岛台湾盛装推出。

本书系特邀台湾著名报人、作家吴婉茹女士共同主编,在她的联络协调下,原有台湾作家备选名单中的四人终于与大陆五人一起加盟到“这世代”书系的第一辑,没有她一丝不苟的主持引荐和大力促成,就没有书系架构的完整。

“这世代”书系第一辑九本书的作者是:台湾的郝誉翔、甘耀明、钟文音和纪大伟,大陆的毕飞宇、李洱、魏微、盛可以和徐则臣,均为当今两岸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这世代”标志性作家。

每位作家具有各自的创作个性,而两岸文学心灵的亲近则是不可阻碍的共通性。“这世代”书系的精神价值从筹划之时已经诞生,随着作品的传播,意义定将无限张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夜火车(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则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7249181
开本 32开
页数 29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82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5
165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4:0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