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书 | 李清照/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
| 内容 | 亮点展示
内容简介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才女,她在诗词创作和词学理论等领域都有不凡的成就,尤其是词的创作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书撷取李清照早年的幸福生活、和赵明诚一起整理金石文物的夫唱妇随、因国破家亡而饱尝悲苦、凄凉的晚年生活等方面,展现了李清照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和炽烈的爱国情怀。 目录 导读 青梅之嗅 谁主沉浮 浮槎去,不相逢 西风恶 暮色苍茫 李清照生平简表 精彩书摘 《金石录 后序》里,李清照记载了一件很是遗憾的事。 崇宁年间的一天傍晚,有熟识的商人忽然来拜访,说是带来了一幅南唐徐熙所画的《牡丹图》。 “徐熙的画?”赵明诚有些不相信。 李清照从小临帖,她也随父亲叔叔们见过不少名家书画,听闻过南唐大画家徐熙的大名,但是从未见过他的真迹。 “这真的会是徐熙的画吗?”李清照激动不已,站在丈夫一边。看着来人徐徐将画在案上小心打开。 随着卷轴渐渐打开,夫妇二人一边看,一边赞叹。五代至北宋初年的徐铉评论徐熙的画“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也”。意思是说,他的画是以墨为基础(不仅仅是线条),再用色彩敷染,墨与色交相辉映。徐熙的这种精妙手法,米芾才有这样的评语:“黄荃画不足收,易摹;徐熙画不可摹。”这是说,黄荃虽然有盛名,但他的画不必收藏,因为容易模仿;而徐熙的画是不可模仿的,是值得珍视的。 激动过去,赵明诚静下心来,仔细斟酌,断定这幅画是徐熙的真迹,而且是难得的精品。书画鉴定虽然不是李清照的长处,但是画中花朵那种玄妙的生命气息,她是能够感受到的。 看罢画,赵明诚转过身,看着李清照。李清照自然知道丈夫的意思。这幅画价值不菲,也许,他们是难以筹出这笔钱的。 “徐熙的画,可遇不可求。我看你们二人格外喜欢,这么珍贵的画也该留在喜欢的人家方不委屈,我落落价,只要二十万。”来人看着他们二人,又看了看画说。 “二十万!”李清照一惊。 二十万钱,即便是官家子弟,一时也是难以筹到的。 来人说:“你们再想想,这幅画出了门,物各有命,就再也转不回来了。” “先把画留在这里吧。我们再想想办法。”看着丈夫的眼神,李清照知道他实在是太想把这幅画留下来了。 但最终,李清照还是惋惜地写道:“我们把它留了两夜,终于因为想不出法子筹到钱而还给了他。我们夫妇俩为此惋惜怅惘了好几天。” 内页插图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李清照/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世杰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137507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117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58 |
| 出版时间 | 2019-02-01 |
| 首版时间 | 2019-02-01 |
| 印刷时间 | 2019-0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134 |
| CIP核字 | 2019020513 |
| 中图分类号 | K825.6 |
| 丛书名 | |
| 印张 | 4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185 |
| 宽 | 130 |
| 高 | 7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10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