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教育研究方法论与高等教育学建构(精)/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研究高等院校教育学的学术图书。本书从教育学属性起,力图回答教育学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教育学是学科还是领域、教育学是人文科学抑或社会科学,就教育研究的根本特性、基本方法论、方法论特征、质性研究方法进行了论述,研究了高等教育学的学科特性、高教研究的进展脉络及范式转化,探讨了院校研究的出现、困境及出路,研究了高等教育研究从本质主义向非本质主义转变的趋向。 作者简介 王洪才(1966-),河北永年人,汉族,教育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理论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被评为福建省第六届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 曾主持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多次参加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研究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50余篇,其中《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2篇,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多项。 目录 导论 教育是何种善 一、教育学学科属性 论教育学的三重视界 教育学:学科还是领域 教育学:人文科学抑或社会科学 现象学教育学:颠覆、回复与整合 二、教育研究方法论追踪 论教育研究的特性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论 论教育研究的方法论特征 人种学:教育研究的一种根本方法 叙事研究:价值、规范与局限 关于“教师讲故事”的方法论思考 三、高等教育学方法论探索 论高等教育学的学科特性 论高教研究的四种范式 多学科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学的独特方法? 多元方法:高等教育研究的新里程 四、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转变 院校研究:转向还是逃避 院校研究:困境、出路与突围 高等教育研究的两种取向:本质主义与非本质主义 从本质主义走向非本质主义:中国高教研究30年回顾 五、高等教育学发展历程反思 中国高等教育学的创立、再造与转向 论高等教育“适应论”及其超越 理想大学寻觅:一个现象学考察 六、高等教育研究的基本标识 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学说:中国教育学发展的一面镜子 “一元三维”:论潘懋元教育思想的内在逻辑 开拓型校长,行动研究典范 论张楚廷“教育学是人学”思想 中文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教育研究方法论与高等教育学建构(精)/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王洪才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9453404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17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357 |
| 出版时间 | 2019-05-01 |
| 首版时间 | 2019-05-01 |
| 印刷时间 | 2019-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616 |
| CIP核字 | 2019093584 |
| 中图分类号 | G640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0.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47 |
| 宽 | 179 |
| 高 | 26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