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远山与近土 |
内容 | 作者简介 柏峰,出版有多部文学评论专著及散文集,曾获全国第四、第六届冰心散文奖;第三届柳青文学奖散文奖等奖项。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后记 收录在这个书稿里的篇什,主要是我2017年至现在所 写关于古典文化及文艺现象的随笔和散文,绝大部分在《 光明日报》《陕西日报》《延河杂志》《西安晚报》《中 国文化报》《文学报》等报刊发表过,其中有篇章人选中 国作协创研部主编的《2018年中国散文精选》和其他散文 年选——大约是这样的现象:冥冥中形成了一个有趣的情 况,往往是初春时分,选取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就会 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检点整理近三四年写作的文字,汇编 一集。更有意思的是,这些文字竟然大致依属比较相近的 主题,可以约略看出我的思想与审美追求,前面已经问世 的和现在的文字就可以说明这些属于自己的写作“景致” ——也许,在表现的过程里,与已经在人们的文学观念里 早就形成的文体属性有些区别,但是,在我看来,这就是 我的“写法”而已,也是我的关于文体的“探索”——或 许,这只是独造的文字“景观”,放胆出来,“求其友声 ”,这“求声”的前提是“嘤其鸣矣”…… 邢小利先生几年前写的介绍我的文字,深得我心,知 他不会怪罪于我,便置于本书稿的“结穴”之处,以壮“ 声威”,在这里先感谢了!也感谢为本书出版的鱼丽(鲍广 丽)老师,这似乎源于《诗经》的名字,具有诗意的美好。 如果读者诸君觉得不尽意,那么,下一部书稿将会是 山的奇绝与水的迤逦…… 二〇一九年初春于 秦岭北麓 目录 阅读马克思 花楸树 基石 说董仲舒 说韩愈 说朱熹 说王阳明 经学家的散文 读书且先识字 《红楼梦》“登堂”记 柳青,文学原野的春天 遥忆杜鹏程 怀念陈忠实老师 丝之端 秋黄花 祖屋 炎热与水及乡村的解读 书如故人可相亲 天上飘来的丝带 “五谷”之外的“薯” 薯蓣与红薯 郁葱遍岗野 值得所有人致敬 散文写作的几个问题 散文的“土气息”“泥滋味” 散文是“时代之花” 当代散文创作的逻辑起点与艺术追求 散文这样写的可能 秦岭秋风入画图 却将笔墨唱大风 抱布贸丝 从此,开始了我的专业作家生涯 附 书生情怀 邢小利 后记 精彩页 阅读马克思 阅读马克思,阅读什么呢?从马克思的伟大著作《共产党宣言》问世,已经170余年了。这期间,就马克思来说,其著作足可以汗牛充栋,遑论关于他及他的著作的研究了。我的根本想法是:要阅读,就读马克思的著作。 要阅读,首先要解决的是阅读的对象,即就是要寻找马克思的著作。原先,曾经收藏有四卷本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几经搬家以及书房整理,书籍大都散乱在各处,不好寻找,犹如散失的亲人一般,明明知道就在同一个世界上,可就是找不着,真急人!好在只要有心,总是有办法的。在一个明媚的春天的早晨,那时的心情似乎特别愉悦,竟然在书架上找见了。说到这,回头来说说书房的情形:这是一间全家最大的房间,南向,四周的墙壁全部是书架,插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几乎没有任何空间了。要寻找一本需要的书籍,经常在室内梯子上爬上爬下的,劳累自不必说,有时候,明明知道在某个地方,可是,往往和你开玩笑,偏偏找不见,蓦然回首,说不定就在距离书桌不远的地方。 这次,仍然是这样,却在无意中找到了。这部书,早在三十余年前就已经读过,而且还详细地做过“眉批”——所谓“眉批”也就是在书籍的天地和留空的地方,写下注释的词语或者一两句阅读的感想。不想,因为这“眉批”竟然给还在读中学的我带来一生中不能忘怀的事件:在一次交谈中,不经意说正在阅读这部四卷本,有的章节还写有“眉批”。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句话很快就被汇报上去,说我不知几斤几两还“眉批”马克思,甚至说我“修正”马克思——须知,当年的“修正”可不是一个褒义词,是可以带来厄运的。再说,我又不是伯恩斯坦、考茨基,也不是普列汉诺夫、托洛茨基,没有他们的水平和学识,也没有他们的能耐,不过一个中学生而已,就是阅读马克思的著作也十分吃劲、半懂不懂的,怎么“修正”马克思,也根本“修正”不了马克思。好在学校配合其时的社会现实运动,开设有“理论”课程,跟着老师学了点西方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多少还有点阅读的基础,否则,根本也就阅读不了一点马克思。马克思也不是随意就能够阅读的,缺少最基本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岂能顺利地进行阅读?就是凭借了这点基础知识,才进入马克思阅读。这不,为了这句“眉批”,确确实实让一帮人很老实地帮助了我一次,几经检讨才罢休。我不知道,“眉批”这本来很简单的读书方法,也是很实用的读书方法,为什么在一些人的眼里却变成了“修正”。这难道是修正吗?那是一个不讲求知识的年代,现在回想起来,也还挺有意思。呵呵,真的,挺有意思。不管怎么样,书还是要阅读的。 又一次阅读了这部书,心想,趁着余勇,何不继续阅读更多甚至读完目前所能找到的马克思著作呢?于是,决定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主意已定,便想办法寻找这套55卷本的宏伟著作。真的,没有其他阅读者的幸运。据说,某位学者在一家古旧书店,用很少的人民币就购买到了完全崭新的这套书,真是有缘呵!我呢?地处渭河岸边的新兴发展起来的城市,书业还不是十分发达,要读书,基本上是靠自己购买。好在现在网购和交通十分便利,只要需要,很快便能到手。新出版的确实很漂亮也很便于收藏,可是,价格过于昂贵,购买不易。但是,既然起心了,就要想办法找到这套书。 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借阅。原来曾经就读过的学校是一所渭北区域比较早的私立学校改制而来的中学,图书馆建设还好,记得馆藏有这套书,于是,通过熟悉的朋友,前去查询。还好,有,不过不是很全了,剩余有30多本还卷数不齐,借来,先这样进行阅读。慢慢再想办法寻找其余的卷数。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神通广大的朋友,遂了我的心愿,又借来剩余和补缺的卷数,也许冥冥中有阅读马克思之缘,居然这样奇妙地解决了阅读马克思的大问题——经过将近两年的时间,逐卷阅读完了这55卷。当我放下手中的铅笔,轻轻吐出一口气的时候,心里很快闪过一个念头:到底读完了!是啊,读完了这套巨幅著作,没有吃苦的态度与顽强的精神,是不会这样阅读下来并坚持到最后一个句点的。在这方面,还是有一点自信的。经学大师黄侃先生读书就有有始有终的习惯,一路圈点并“眉批”(这是真正的学术批注)。而今他阅读过的材料,已经成为人们研究学问的极好的书籍,一再依照原样出版,还时常购求不得呢。(P1-3) 导语 收录在这里的文字就是我对世界的“诚”的坦白。 这些文章,既有涉及古代思想家、文学家生平与作品的阅读与评述,又有对于自己的读书、成长经历的回顾;记述作者与师友的交往、互相砥砺,描写身边熟悉的生活环境和家乡的民情风物;有作者对于散文的文体认识和创作经验的总结,也有他对当下散文如何发展的深刻分析。也许只有文集的题目《远山与近土》最能恰当地概括作者的用意。 序言 写完书稿,照例应该有序。序,通“绪”,按照字典 的解释“丝之端”也。也就是说,结成优美而漂亮的“茧 壳”,总有开端的地方,这开端就是写这部书稿的“初心 ”——在这里提前说明由作者的精神劳动而结成的“茧壳 ”是对读者提供一个阅读的“图示”——我写这部书稿的 “初心”,就是向亲爱的读者奉献上在密密的书林里开辟 出来的属于自己的“园地”。写作文字,要有“诚”的态 度,没有这“诚”就很难引发人的共鸣——从这个角度来 看,古人一直重视“诚”是非常正确的。“诚”乃是儒家 的基本信念。儒家学说的一切建立在其基本信念的基础上 。收录在这里的文字就是我对世界的“诚”的坦白…… 内容推荐 《远山与近土》为作者近年所创作的散文结集,计二十万余字。内容主要是作者2017至现在所写关于古典文化及文艺现象的随笔和散文。既有对阅读生活的理性思考,也有对丰富心灵的真切描绘,语言纯净优美,意境饱满,诗情与哲理交融,是作者的又一部力作。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远山与近土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柏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962880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64 |
出版时间 | 2019-06-01 |
首版时间 | 2019-06-01 |
印刷时间 | 2019-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06 |
CIP核字 | 2019100409 |
中图分类号 | I267 |
丛书名 | |
印张 | 14.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25 |
宽 | 15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