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金融的秘密
内容
内容推荐
它是一本金融实用宝典,一本经济学启蒙读物,一本金融术语百科大全。
涨跌停、做空、资产组合……这些专有名词每次听到都很头疼?如果不懂这些,在投资理财时容易事倍功半。其实这些看似复杂枯燥的术语也可以很有趣、很易懂。
不太懂经济学的人,总觉得经济术语复杂又很难掌握。而作者用有趣又详实的语言,详细地说明了金融世界到底是如何运转的;解释了从GDP到IMF、分期付款、证劵化、债务抵押等多个通俗经济术语。你不用去学习经济学课程,只要拥有此书,就能了解大多数热门又核心的金融术语,掌握金融的秘密。
作者简介
约翰·兰彻斯特,英国作家,是小说《资本论》和关于金融危机的《大债时代》一书的作者。他是《纽约客》和《纽约评论》的专栏作者,他现居伦敦。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货币语言背后的奥秘
第二部分 金融词典:看懂用得多的经济术语
编后记
致谢
序言
在电影《义海雄风》(阿伦·索尔金编剧)中,杰克
·尼科尔森扮演的海军上校曾说:“你想知道真相?你接
受不了真相!”一提到国家的经济情况,各国政府也会抛
出这样一句话。他们似乎凭一己的臆断认为:我们无法正
视事实,也无法应对那些让世界运转起来的、令人不安的
现实。当然——实话实说——这句话说得可能有些道理。
尽管像我们这样的普通大众永远不会承认这点,但我们基
本上还是更愿意避免难以接受的事实。就像马丁·艾米斯
的小说《情报》中的一个人物说的:“拒绝太伟大了。拒
绝是最棒的事情。拒绝甚至比吸烟还美妙。”不幸的是,
在此种情况下,拒绝不会起任何作用。当贯穿我们所有人
生活的经济发展潮流,是温和的、良性的时,我们轻易不
会去思考它们,正如一股水流轻轻推着你在河里漂浮时,
你也轻易不会去考虑它一样。因此,我们几乎都没思考过
。直到2008年,我们才意识到这点。而且事后证明,这些
经济潮流比我们想象的还强大,它们不是轻推我们在海面
上漂浮,而是要把我们席卷进大海。除了与它们激烈对抗
,我们别无选择。同时,我们也甚至无法确定,拼尽全力
后,能否安全游回岸边。
这正是我写作本书的原因。了解货币和经济的人,与
我们这些外行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有些差距是通过隐蔽
和模糊处理的方式刻意制造出来的,但我认为,更多差距
是由于这种方式更易令双方接受而自然产生的。懂货币的
人不必去解释他们在搞什么名堂,还可以编写他们自己的
规则,而且一切都干得很漂亮;而在我们这些人看来,最
棒的事莫过于永远不必考虑经济状况。长期以来,人们都
感觉这是一种双赢。然而,事实并非永远如此。这股洪流
将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卷入大海;即使回到岸上——有人做
到了——我们仍心有余悸:它是如此强大,而我们却如此
无助。我们需要弥补这种差距,从宏观意义上来说,是为
了我们能作出准确的民主决策;从微观上来说,则是为了
能遵从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作出的选择。
这种差距之所以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简单得几乎令
人尴尬:因为不知道懂货币的人在谈论什么。在广播中、
电视里,或报纸上,一个声音喋喋不休地说着财政怎样,
货币如何,或这样那样的边际税率、公债利息、股票价格
,我们似乎有点明白他们的意思,但又不能真正理解,似
懂非懂,完全跟不上他们的思路。比如说“利率”,它是
由两个词构成的术语,包含大量有关事物如何运作的知识
,不仅仅是在市场和金融方面,而是贯穿整个社会。我完
全理解对此一知半解的人,因为我就是那样的人。我有点
明白别人在谈论什么,但知识有限,根本无法用一种完全
准确、成熟的方式,参与到那种讨论中。既然我对此都那
么了解,我想其他人也应该能做到。查尔斯·珀西·斯诺
说:人人都应该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我想说:人人都应
该知道利率是什么,是如何起作用的;也应该知道货币主
义是什么,GDP是什么,反向收益率曲线又是什么,以及它
为何如此可怕。
我们从最基础的货币语言开始,用语言工具为大家描
绘出一幅或多幅经济图景。我写作本书的目的就是为读者
提供一些工具。读完本书后,我希望你会去收听经济新闻
广播,浏览有关货币的网页或《金融时报》,而且能明白
它们谈论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你能意识到自己是否同
意那些观点。现代货币的具体内容通常比较复杂,但其原
理很简单。我希望,本书能帮你在理解那些原理时建立起
更多自信。货币很像婴儿,一旦你掌握了它们的语言,其
中的规则就像斯波克博士提出的:相信自己,你所知道的
比你想象的还要多。
导语
一本为中国老百姓量身定做的入门级经济读本,按照首字母顺序解读经济学,了解金钱的秘密如此简单!
这是一本相见恨晚的书,越早看,你走的弯路会越少!
金融理论并非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实际上,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需要用到金融理论,时刻都涉及的经济术语你不懂怎么办?想成为有钱人?不想再被所谓的经济专家蒙蔽么,那么这里就是你必须知道的秘密。
后记
那么,我们要如何用这种经济语言处理这些金融工具
呢?我们该何去何从呢?
答案是:由我们自己决定。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不是
刻在石头上的,英国及发达国家也是如此。经济学是一个
工具箱,里面的工具可用来处理不同事情。我们有很多选
择。这听起来可能有点乏味,但我认为这确实是非常重要
的一点。经济学中的新自由主义共识表现得就像不证自明
的法则。低税率,一个较小的国家,一种亲商的氛围,国
际贸易自由市场,不平等日益加深,富人尤其是超级富豪
间的差距逐步拉大,等等——这些就是经济生活的事实,
如果你希望经济增长、社会富裕,就必须接受。但这是一
个骗局。这个体系在理论上是贯通的,并且已陪伴我们30
多年,但它并非维持经济秩序的唯一方式。它不是既定的
。用托尼·朱特的遗作《沉疴遍地》中的话来说:
我们今天生活的方式中有某种根本性的谬误。30年来
,我们把追求自身物质利益变成了一种美德:确实,恰恰
是这种追求,如今构成了我们所唯一幸存的集体目标意识
。我们知道某些东西的价格是多少,但对它们的价值却一
无所知。我们不再质疑一项司法判决或立法条例:它合理
吗?公平吗?公正吗?正确吗?它会带来一个更好的社会
或更好的世界吗?这些曾是政治问题,尽管它们不能轻易
回答。我们必须再次学习提出这些问题。
当代生活的物质至上和自私性特征,并不是人类社会
固有的。许多今天看起来很“自然”的现象,都肇始与20
世纪80年代:迷恋财富创造,对私有化和私营企业顶礼膜
拜,贫富分化日益加剧。更重要的是与之伴随的现象:对
不受约束的市场有毫无批判的崇拜,对国营部门在经济上
的蔑视。对经济无限增长的幻想。我们不能继续这样生活
下去了。2008年的小危机提醒我们,不受约束的
资本主义是它自己最可怕的敌人:它迟早会成为自己
极度自由行为的牺牲品,并再次仰仗国家来伸手搭救。但
如果我们仅仅是收拾一下残局,然后一切照旧,我们在未
来几年里将会遭受更大的动荡。
然而,我们似乎无法想象还有什么别的选择。
朱特说得没错。在和人们谈论经济学,以及自己创作
经济学作品的5年多时间里,我发现最常见的共同政治情感
就是一种困惑、疏离、无力和消极的感觉。人们感觉自己
好像没什么可以做的。金钱从上面紧紧压着他们。说真的
,在个体层面上,这有时至少对了一半。如果你被埋在一
座债务的大山下,除了破产或偿还债务,你做不了什么别
的事。这是一个艰难、痛苦的过程,没有捷径。这并不是
说你无能为力,只是说你没有很多选择,没有舒心的选择
。人们总是会无缘无故地失业——这只是经济事物的运行
方式。但在个体层面上正确的事,对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
来说并不尽然。很多热切的声音告诉我们,没有可以替代
的经济秩序,我们必须接受现有的方式,但事实并非如此
。马克思说得对:“人类创造了自己的历史,但不是在他
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这句话非常准确:我们没有
创造我们继承的世界,但我们也不必让它保持原样。
这就是我看待事物的方式。我希望你能花点时问来思
考一下,你认为人类最伟大的集体成就是什么——我们一
起做得最棒的一件事。请花几秒钟思考。大多数人的首选
可能会是现代科学和医学的集体事业。我们在过去的20000
年里并没有进化,所以尤其令人震惊的就是,同样的大脑
所扮演的角色从狩猎采集者变成了新石器时代的农民,然
后变成今天利用正电子分析那些大脑的扫描器——还可以
举出成千上万对我们的祖先来说似乎很神奇的科技例子。
这个意义上的神奇是恰当的:我们移动得太快,所以没注
意自己已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因此那是一个候选项。另一
个选项是社会的发展,这为所有公民的一生提供了照顾和
保护,带来了普遍的现代自由民主,以及有史以来最令人
钦佩的人类社会形式(尤其是因为它始终关注自身的缺陷,
并努力改进)。或体现在艺术上的集体事业,迈克尔。奥克
肖特将其称为人类通过文学、音乐和视觉艺术所进行的“
对话”:对话让我们跨越时代乃至整个文化,和自己交谈
并倾听自己的声音。想想荷马,他2500年前创作的作品已
经历了两个完整文明的崩溃,但至今仍深深吸引着我们。
正如有人所言:“如果你想看生活和人类发生了多大变化
,请读《荷马史诗》,如果你想看生活和人类的变化是多
么小,请读《荷马史诗》。”
……
在纽约,比尔·德·布拉西奥刚刚在一次公开竞选中
赢得市长职位,这次竞选的主题就是不平等问题:美国历
史上首位在这样一个平台上获胜的政治家。他参加竞选时
作出的承诺之一是给最富有的纽约人增税——年收入超过
50万美元的人。这完全忽略了一个事实,即纽约人缴纳的
一些税金已经是美国最高的了。瑞士刚刚举行了一次全民
公投,以决定是否将企业高管的薪酬限制在低收入员工的
12倍之内。这次公投失败了——但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投了
支持票,这是瑞士在2013年就高管薪酬问题进行的第二次
公投。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有关金融与经济语言的有趣又不可或缺
的指导书,作者用诙谐实用的语言解读了一个很复杂
的东西。
——《经济学人》
一本精短独特、语言犀利的文集,用简短且极具
智慧的语言诠释了金融术语。
——彼特·索科洛夫斯基 《纽约时报书评》
本书作者是世界上解说金融危机及其余波的最伟
大解说员。
——迈克尔·里维斯
一本震撼人心的金融术语入门读物,如果你想要
听懂晚间新闻,这本书你一定要不离手。
——《出版人周刊》
精彩页
古埃及最重要的秘密由祭司掌握着,这个秘密与尼罗河冲积平原每年的洪水泛滥有关。正是这洪水孕育了埃及的农业,从而塑造了古埃及文明。若干世纪以来,农业在埃及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并使古埃及成为有史以来最稳定的社会。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河水的涨落和农耕周期制定历法,将一年分为三个季节:泛滥季、耕种季和收获季。尼罗河河水泛滥的程度决定着庄稼的收成:水量太小,就会出现饥荒;水量太大,则会导致涝灾;只有水量适中,整个国家才会繁荣昌盛。埃及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与洪水息息相关,就连税收标准都是根据河水情况制定的,因为正是水位决定着农民们当年的收成如何。祭司们通过复杂的仪式来预测当年洪水的趋势及其将带来的收成。宗教精英们拥有一个精神上能得以满足的丰富神话体系,一种描绘那类神话的、复杂微妙的符号语言;而且在相当稳定的社会(一个几千年来本质上处于静止状态的社会)中还拥有不受挑战的至高权力。
但祭司们并不够坦白,因为他们还拥有其他东西:尼罗河水位计量仪。这是一种测量和预测洪水水位的秘密装置,设在河边的大型计量所内,通过上面的水位刻度线就能预测收成如何,预测人民是要面临饥饿和痛苦,还是将迎来富足安定。尼罗河水位计量仪也许就是祭司们掌握的秘密。这些计量所通常就在当地的神庙内,只有祭司能够进入。公元前5世纪,希罗多德写成了外来者埃及见闻录,他曾听当地人提到过这种装置,但未被允许入内参观。即便到了尼罗河水位仪已被使用几千年后的1810年,外国人仍被禁止进入。除了对洪水情况长达数千年的精确记录,水位仪也是控制埃及的一个重要工具。统治阶级和机构必须严守这个秘密,因为这是他们权威的核心要素。
世界上到处都有祭司式职务。水位仪为众多专门技术,为各种各样的宗教和职业秘密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范例。很多表示故意混淆、无稽之谈之意的词语都源自祭司的宗教仪式:“mumbo jumbo(胡言乱语)”源自曼丁卡族的“maamajomboo”一词,是指带着面具在萨满教宗教仪式上跳舞的人;“hocus pocus(戏弄)”源自拉丁牧师的用语“hoc est corpus meum”。一方面,这些精心构造的语言和仪式,旨在欺骗、迷惑和恐吓他人,并抬高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这些于己有利的算计是秘密进行的。从管道工人到厨师、护士、教师和警察,几乎每个行业的从业者在跟业内人士和客户或听众讲话时,都会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从事艺术工作的格里森·派瑞认为这一现象很有趣,他在接受布莱恩·伊诺的专访时说:“就艺术界的语言——国际艺术英语来说,模糊大概是它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保护某种实际上可能非常简单的哲学观点,为了保持它的神秘性。人们担心,它一旦被阐明就会失去原有的重要性。”有时,正是这种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最先吸引人们进入某个行业,比如政界、公共和私人角色间就充满了差异。(P2-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金融的秘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约翰·兰彻斯特
译者 译者:耿丽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220139
开本 16开
页数 2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2
出版时间 2019-07-01
首版时间 2019-07-01
印刷时间 201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438
CIP核字 2019091979
中图分类号 F830-49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5
1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4:4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