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你不了解的真相--江晓原说科学
内容
作者简介
江晓原,1955年生,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
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物理专业,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博士。1994年中国科学院破格晋升为教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工作15年,1999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并任首任系主任。已在国内外出版专著、文集、译著、主编丛书等80种,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约150篇。长期在京沪等地知名媒体开设个人专栏,发表了大量书评、影评、随笔、文化评论等。科研成果及学术思想在国内外受到高度评价并引起广泛反响,新华社曾三次为他播发全球通稿。
2003年起关注科幻电影和小说,首创对科幻的科学史研究,持续发表学术文本,指导培养国内该方向第一个博士已于数年前以优异成绩毕业。
目录
为什么我们已经需要反思科学(代序)
[第一讲]科学等于正确吗
什么是“科学事实”
科学描述外部世界的图像一直在改变
霍金关于外部世界真实性问题的思考
科学共同体的态度
同意“科学不等于正确”的理论后果
[第二讲]科学是双刃剑吗
科学共同体不喜欢“双刃剑”的说法
“双刃剑”在理论上导致的严重后果
科学技术中有恶吗
萨哈罗夫和海军少将的故事
科学就是厨房里的切菜刀
[第三讲]全球变暖:科学的局限性
“全球变暖”议题包括三个问题
科学在这三个问题上的局限性
著名的“曲棍球杆曲线”之学术造假
环保、减排背后的政治经济博弈
[第四讲]转基因主粮
区分“推广转基因主粮”和“研究转基因技术”
在中国推广转基因主粮的理由是什么
转基因作物到底有没有优越性
转基因主粮的商业化及其背后的利益争夺
围绕转基因主粮的争论,首先不是科学问题
[第五讲]核电
核电安全、清洁、高效吗
核电的安全问题:核废料的存放
核电的安全成本
平井宪夫遗著中揭示的问题
核电选址的约束
核电的必要性争议案例:台湾地区的“核四”争议
对待核电的正确态度
[第六讲]基因技术的危险前景
基因技术的伦理风险之一:基因歧视
基因歧视:基因技术对社会公平的威胁
最重大的隐私,连你自己都不敢窥看
《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
[第七讲]互联网新媒体批判
区分两种类型的互联网
网民成分的剧烈演变制约着互联网
互联网新媒体上,低俗的内容淹没了高雅的内容
如何理解互联网自媒体的表达权利
互联网对你时间和注意力的侵夺
我抵抗互联网的生活
[第八讲]科学只是工具,不是目的
对“无限发展”观念的质疑
考虑慢下来的可能性
“小富即安”和持续发展
乔布斯给了我们“毒苹果”
大家都处在被劫持的状态中
[第九讲]科学已经告别纯真年代
纯真年代的科学是不爱钱的
向科学要生产力,就无法不让科学爱钱
火星移民:一个科学爱钱的例子
引力波发现中的科学社会学
如何认识当下的科学争议
[第十讲]人工智能与人类文明
近期威胁
中期威胁
远期威胁
芯片植入·记忆植入·人机结合
科学应不应该有禁区
[第十一讲]警惕科学
科学和资本结合的例子:牛奶和钼靶检测
科学不良后果禾可逆的例子:农药
会出现“愚蠢的一代”吗
被劫持的困境
精彩页
科学等于正确吗?很多人可能会想:这是问题吗?这根本就不成问题嘛。在很多人的脑子里,科学就等于正确。事实上我们日常说话的时候,也经常把科学当作一个修饰语来使用。比方说,我们说这个东西“设计得很科学”,或者说你的“这个想法很科学”,等等。
当我们这样使用“科学”这个词的时候,当然意味着它是正确的,是合理的。所以很多人觉得科学当然等于正确。但是这一讲我们要说明的就是,这不仅是个问题,而且这个问题的答案恰恰是否定的,也就是说——科学不等于正确。
什么是“科学事实”
要认识到这一点,实际上非常容易,只不过我们平时一般不习惯往这个角度去想。我们只需要从科学发展的历史这方面去看,就会知道“科学等于正确吗”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就是:科学不等于正确。科学不等于正确可以包含这样两层意思:一层是说有一些被我们称为科学的东西,其实并不正确。另一层是说,还有一些我们都确认正确的东西,其实不是科学。
先说后面的。这个比较简单,有很多东西不是科学。比如说,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正确的废话,它们就不是科学。“今天晚上可能下雨也可能不下雨”,这样的话肯定是不会错的,但这是正确的废话,没有人会认为这是科学的内容。所以有一些正确的东西不是科学,这容易理解。
但是被我们称为科学的东西,为什么也会是不正确的呢?这其实很简单,因为科学一直在发展,在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中,对于科学一直在发展这一点,其实从来就没有异议,我们都同意是这样的。
但是很多人没有想过的是,如果你同意科学一直在发展,这意味着什么?
科学在发展,这就意味着我们总是要用新的结论去取代旧的结论。
而平常我们习惯说的一个词汇,叫作“科学事实”。你们看到科学家与他人争论的时候经常会说:“这是科学事实。”但究竟什么是“科学事实”呢?就是科学共用体此刻所接受的理论,我们认为这是“科学事实”。
我们以前一直是这样理解这件事情的——一个科学事实就是对外部世界的正确描述。
因为我们相信有一个客观的外部世界,这个外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有规律的。科学就是揭示这种外部世界的规律。
在这样的认知图像中,这个外部世界的规律,和你是不是去揭示它是没有关系的。
也就是说,你没揭示它的时候,这个规律也是存在的。你揭示它,它还是这个规律,只不过原来你不知道,现在你知道了而已。当你这么想的时候,你很容易就相信科学就是等于正确的,因为外部世界的规律,科学家给我们揭示出来了。
P3-5
导语
中国科学史系开创者带你挖掘科学真相,了解科学的另一面。
本书关注人工智能、基因技术、全球变暖、核电等当下热点,追寻科学真谛,反思科学问题。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
其实它更像是厨房里的一把切菜刀。
科学纯真?
它早就不再洁白无瑕,有时甚至触碰到了伦理的边界。
科学都是正常的吗?
不一定。
序言
为什么我们已经需要反思科学
对于“反思科学”这个提法,今天有不少人接受起来
还是会有顾虑。
比如,一个常见的顾虑是:我们中国科学技术还不够
发达,现在就反思科学,会不会太早了点?会不会妨碍我
们的科学发展?
其实,是不是需要反思科学,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与
科学技术是否发达并无关系。除非是在还不存在科学技术
的上古时代,那时确实不需要、也没有条件反思科学。
世间有了科学技术之后,反思科学与科学技术之间的
关系,就有点像保护环境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即使
在科学技术不够发达的情况下,也应该尽可能地去保护环
境。如果在发展时不保护环境,等环境被破坏了再后悔、
再治理就来不及了。因为在很多情况下,环境的破坏是不
可逆的。不反思科学和不保护环境,至少在某种意义上,
还真有相通之处。
保护环境,当然并不意味着妨碍科学技术的发展;同
样的道理,反思科学,也并不意味着妨碍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们甚至完全有理由认为,反思科学,只会有助于科
学技术更加健康地发展,更好地为人类的福祉作出贡献,
而不是相反。如果科学共同体能够更深刻地反思自己,更
自觉地抵制资本的不合理要求,更主动地接受伦理和法律
的制约,而不是在“科学高于一切”“科学无禁区”之类
的口号下盲目发展,不断触碰伦理道德的红线,科学必将
得到公众更多的爱戴和支持,这显然就更有利于科学技术
的发展。
所以我们现在就需要反思科学。
事实上,我们早就需要反思科学了,但在很长时间里
,这个需要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
本书主要依据我数年前做的一组讲座的录音修订而成
。成书时更新了部分内容,并补充了一些相关的材料和线
索。
本书是一本面向公众的理论普及读物,虽然讨论的主
题具有相当的理论高度,但阅读本书并不需要任何专业的
前置知识。
江晓原
2019年5月30日
于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内容推荐
本书共11讲,汇集了作者江晓原对诸多科学热点问题的深刻反思。通过科学等于正确吗、科学是双刃剑吗、全球气候变暖、转基因主粮、核电、基因技术的危险前景、互联网新媒体批判、科学只是工具不是目的、科学已经告别纯真年代、人工智能、警惕科学等11个章节,揭示科学的不为众人知的真相。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你不了解的真相--江晓原说科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江晓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551518
开本 32开
页数 2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9-08-01
首版时间 2019-08-01
印刷时间 201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字典词典-字典词典、工具书
图书小类
重量 320
CIP核字 2019151278
中图分类号 Z228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5
150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0:4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