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明史(2苍天有道典藏版)/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为风靡海内外的一部通俗历史巨著,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约600万字。

本书为蔡东藩撰写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之一。作者用演义的笔法,将明代三百年间的许多史事分回叙述,有助于我们了解明代历史的基本情况。

内容推荐

民初著名作家蔡东藩曾先后撰写了前汉、后汉、两晋、南北史、唐史、五代史、宋史、元史、明史、清史、慈禧、民国12部通俗演义,全书1120回,合计约700万字,写了自秦始皇至民国13年(1924年)间2170年的历史(其中民国演义后40回由许廑父续写),为中国历史通俗演义的宏篇巨著。这次本社搜集多种版本,将原来的l2部历史通俗演义合编成《中国历史通俗演义》,分为36个分册精印,以便于广大读者收藏和阅读。

本书作者以饱满的爱国热情,讴歌了历朝保卫和振兴祖国的英雄人物,鞭挞和抨击了历代统治阶级的凶残、荒淫和伪善,还以较大篇幅描绘出、日中国政治黑暗,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惨烈图景。本书在记述历朝史事和人物时,显现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对资治平乱、休养生息、治学为政之道,书中均有精彩的阐发和独到的见解,给读者带来丰厚的教益与启示。因此,本书是一部进行中国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历史资料。

本书为《明史》第二卷,文笔亲切自然,通俗易懂。

目录

第一回 王骥讨平麓川蛮 英宗败陷土木堡

第二回 诛党奸景帝登极 却强敌于谦奏功

第三回 议和饯别上皇还都 希旨陈词东宫易位

第四回 拒忠谏诏狱滥刑 定密谋夺门复辟

第五回 于少保沉冤东市 徐有贞充戍南方

第六回 发逆谋曹石覆宗 上徽号李彭抗议

第七回 万贞儿怙权倾正后 纪淑妃诞子匿深宫

第八回 白圭讨平郧阳盗 韩雍攻破藤峡瑶

第九回 树威权汪直窃兵柄 善谲谏阿丑悟君心

第十回 悼贵妃促疾亡身 审聂女秉公遭谴

第十一回 受主知三老承顾命 逢君恶八竖逞谗言

第十二回 刘太监榜斥群贤 张吏部强夺彼美

第十三回 入槛车叛藩中计 缚菜厂送阉伏辜

第十四回 河北盗横行畿辅 山东贼毕命狼山

第十五回 经略西番镇臣得罪 承恩北阙义儿导淫

第十六回 幸边塞走马看花 入酒肆游龙戏风

第十七回 觅佳丽幸逢歌妇 罪直谏杖毙言官

第十八回 豢群盗宁藩谋叛 谢盛宴抚使被戕

第十九回 守安庆仗剑戮叛奴 下南昌发兵征首逆

第二十回 伍文定纵火擒国贼 王守仁押俘至杭州

第二十一回 教场校射技擅穿杨 古沼观渔险遭灭顶

第二十二回 返豹房武宗晏驾 祭兽吻江彬遭囚

第二十三回 议典礼廷臣聚讼 建斋醮方士盈坛

第二十四回 伏朝门触怒世宗 讨田州诱诛岑猛

第二十五回 胡世宁创议弃边陲 邵元节祈嗣邀殊宠

第二十六回 绕法坛迓来仙鹤 毁行宫力救真龙

第二十七回 遘宫变妃嫔罹重辟 跪榻前父子乞私情

第二十八回 复河套将相蒙冤 扰都门胡虏纵火

第二十九回 追狡寇庸帅败还 开马市荩臣极谏

第三十回 罪仇鸾剖棺正法 劾严嵩拼死留名

第三十一回 却外寇奸党冒功 媚干娘义儿邀宠

第三十二回 胡宗宪用谋赚海盗 赵文华弄巧忤权奸

第三十三回 汪寇目中计遭诛 尚美人更衣侍寝

第三十四回 海刚峰刚方绝俗 邹应龙应梦劾奸

第三十五回 权门势倒祸及儿曹 王府银归途逢暴客

第三十六回 破奸谋严世蕃伏法 剿宿寇戚继光冲锋

试读章节

却说司礼监王振,因太皇太后既崩,遂得肆行无忌。先是太祖置铁牌于宫门,高约三尺,上铸“内官不得干预朝政”八字,振竞将铁牌携去。自在皇城筑一大宅,宅东建智化寺,竖碑祝厘,侈述功德。翰林院侍讲刘球,上言十事,大旨在勤圣学,亲政务,用正士,选礼臣,核吏治,慎刑罚,罢土木,定法守,息兵争,储武备,说得井井有条,颇切时弊,惟未尝劾及王振,振亦不以为意。偏有个钦天监正彭德清,倚振为奸,公卿多趋谒。球与同乡,独不为礼,德清恨甚,遂摘球疏中语,谓振道:“这便是有意劾公呢。”一语够了。振闻言大怒,遂逮球下狱,且嘱锦衣卫指挥马顺,置球死地。顺遂夜携小校入狱,令持刀杀球。球大呼太祖太宗,声尚未绝,首已被断,血流遍体,尚屹立不动。顺竟命将尸身支解,瘗狱户下。毕竟忠魂未泯,先祟小校,暴病毙命,次祟马顺子,病狂大哭,突摔顺发,拳足交下,并痛詈道:“老贼!我刘球并无大过,你敢趋附逆阉,害死我么?看你等将来如何?我先索你子去罢。”言已,两目上翻,仆地而死。事见正史,足为奸党者戒。顺附振如故,振且恣肆益甚。

会某指挥病殁,有一遗妾,很是妖艳,振从子山,与他勾搭,拟娶还家,偏为指挥妻所阻。山嗾妾诬妻毒夫,至都御史衙门,击鼓申诉。最毒妇人心。都御史王文,亲自讯究,初颇持正不阿,从竞受山运动,严刑胁供,迫令诬服。大理寺少卿薛碹,洞悉冤诬,驳还谳案。文遂劾碹受贿,故出人罪,朝旨竟将碹严谴,系狱论死。碹有三子,上书以长子淳代死,次幼二子戍边,乞赎父罪。有诏不许,碹将被刑。振有老仆,在爨下坐泣,为振所见,问明缘由。这老仆呜咽道:“闻薛夫子将受刑,不禁心伤呢。”权阉家中,难得有此义仆。振意少解。会兵部侍郎王伟,亦上书申救,乃免死除名,放归田里。既而国子监祭酒李时勉,请改建国子监,由振奉旨往验,时勉不加礼貌,振竞怀恨,即坐时勉擅伐官树罪,枷号监门。太学生三千多人,上疏营救,并经孙太后父孙忠,为白太后,转述帝前,方才得释。是时杨士奇忧愤成疾,乞病告归。士奇子稷不肖,为言官所劾,逮入狱中。可怜士奇忧上加忧,竟尔逼死。还有大学士杨溥,孤掌难鸣,敷衍了两三年,亦得病谢世。士奇号西杨,溥号南杨,前时杨荣号东杨,并称三杨。三杨为四朝元老,尚为振所敬惮,至是陆续病终,振正好坐揽大权,任情生杀。内使张环、顾忠,匿名讦振,受了磔刑。驸马都尉石璟,偶詈了家阉吕宝,为振所闻,说他贱视同类,饬令下狱。大理寺丞罗绮,参赞宁夏军务,尝诋中官为老奴,由总兵官讨好王振,讦他罪状,坐戍边疆。监察御史李俨,谒振不跪,亦被戍。霸州知州张需,得罪中官,又被逮至京,笙楚几死。惟光禄寺卿余亨,诈称诏旨,日支御膳供振,得擢为户部侍郎。工部郎中王祐,拜振为义儿,不敢蓄须,尝对振言儿当似爷,亦得擢为工部侍郎。府部院诸大臣,及在外方面大僚,每当朝觐,必先至振第,最少纳百金,多则千金万金,称爷称父,不计其数。龌龊已极。

其时有麓川一役,也是王振始终主张,用兵数次,虽得获胜,究竟劳师数十万,转饷半天下,得不偿失,功不补患,待小子叙述出来,以便看官细评。麓川地接平缅,在云南西徼,洪武中沐英平云南,平缅酋思伦发,亦率众内附,太祖命兼统麓川,为平缅麓川宣慰司。应第十九回。已而思伦发复叛,复经沐英讨平,分地为三府,一名孟养,一名木邦,一名孟定,皆属云南管辖。思民失官,伦发病死,子思任发桀黠喜兵,谋复乃父故地,适孟养、木邦,与缅甸相仇杀,遂乘机出击,侵略麓川。黔国公沐晟,据实奏闻,且请发兵进讨。明廷会议,或主剿,或主抚,议论无一。王振欲示威荒服,决计出师,乃命都督方政,会集沐晟,及晟弟沐昂,率兵讨思任发。思任发闻大军将至,贻书沐晟,愿人贡输诚,晟信以为真,无出征意,政以为诈,必欲进击,且请造舟济师,晟皆不许。政独引兵渡龙川江,至高黎共山下,击败蛮众,斩首三千余级,乘胜深入,拟捣思任发巢穴,转战力疲,遣使至晟处乞援,晟恨他违制,延不发兵。思任发料政疲乏,突出象阵冲击,政竟战死,全军覆没。明廷接到警耗,严旨责晟,晟惧罪暴卒,乃令昂代统各军,久亦无功。思任发却遣头目陶孟等,带着象马金银,人京贡献,且奉表谢罪。廷臣请就此罢兵,独王振定欲平蛮,调还甘肃总兵官蒋贵等,令在京待命。兵部尚书王骥,揣知振意,亦力主用兵。于是令蒋贵为平蛮将军,都督李安、刘聚为副,王骥总督军务,侍郎徐唏转输军饷,大发东南诸道十五万人,刻期并进。既至云南,由王骥部署诸将,分三路攻人。思任发立营龙川江,树栅固守,官军合攻不能下,会大风骤起,骥遂命纵火焚栅,蛮众乃溃,长驱抵木笼山,连破七寨,直捣蛮巢。思任发恰也狡黠,暗地分兵,从间道绕出,来袭官军背后,幸骥预先戒备,但令各营坚壁勿动。蛮众冲突数次,好似铜墙铁壁,不能挫损分毫。骥却令都指挥方瑛,潜攻敌寨,思任发排着象阵,来截方瑛,被方军矢射铳击,象阵溃散。思任发尚死守寨中,会右参将冉保,亦由东路击破诸寨,率兵来会,骥命截守西峨渡,自率诸将四面环攻,西风又作,复行纵火,敌寨立破,斩馘无算。思任发挈了二子,窜走缅甸,骥留兵屯守,奏凯班师。明廷饮至论赏,进封蒋贵为定西侯,王骥为靖远伯,余皆升赏有差。已发兵两次了。

思任发闻大军北旋,复自缅甸人寇,英宗语蒋贵、王骥等道:“蛮众未靖,死灰复燃,卿等为再行。”贵、骥等顿首受命,遂起兵如前。发卒转饷,多至五十万人。大军至金齿,檄缅人献思任发,缅人佯诺不遣。骥语贵道:“缅甸党贼,不得不讨。”贵亦赞成骥言,遂邀同都督沐昂,分道大进。贵身为前驱,麾众渡江,焚敌舟数百艘,大战一昼夜,杀敌几尽。再谕缅人缚献巨魁。缅人答书,以思任发子思机发,窃据者蓝,麓川临寨。恐他致仇为解。骥乃率兵赴者蓝,捣入思机发寨中,思机发遁去,只获他妻子,及部目九十余人,当即露布告捷。廷议以劳师已久,饬令还军。骥遂置陇川宣慰司,引师北归。三次往返。越年余,云南千户王政,奉敕币宣谕缅酋,令缴出思任发,否则大军且至。缅酋恐惧,乃执思任发及妻孥部属三十二人,付与王政。思任发不食垂死,政遂将他斩首,函献京师。惟思机发仍出据孟养,屡谕不从,诏令沐晟子沐斌往讨。晟死后,斌袭爵。斌至孟养,以粮尽瘴作引还。王振必欲生擒思机发,再怂恿英宗,仍命王骥总督军务,率都督宫聚,左右副总兵张■、田礼等,克日南征。四次用兵。骥渡龙川江,直抵金沙江,思机发列栅西岸,抵拒官军。官军造浮桥济师,大呼奋击,毁栅攻入。思机发不能支,退保鬼哭山巅,又被官军击破,落荒遁去。骥追至孟■海,地去麓川千余里,土番皆望风惊顾道:“自古汉人,从没有渡过金沙江,今王师到此,莫非天威不成?”骥沿途宣抚,因恐馈饷不继,收军引还。不意思机发少子思陆,复由蛮众拥戴,仍据孟养。骥知寇终难灭,乃与思陆约,立石金沙江为界,与他宣誓道:“石烂海枯,尔乃得渡。”思陆亦惶惧昕命,骥乃班师还朝。总计麓川一役,自正统四年出兵,直至十四年,才算做一场归束。文亦止此,作一归束。P1-3

序言

有明一代之事实,见诸官史及私乘者,以《明史》、《明通鉴》及《明史纪事本末》为最详。《明史》、《明通鉴》,官史也。《明史纪事本末》,私乘也。尝考《明史》凡三百三十二卷,《明通鉴纲目》凡二十卷,《明史纪事本末》凡八十卷,每部辑录,多则数千百万言,少亦不下百万言,非穷数年之目力,不能举此三书而遍阅之。况乎稗乘杂出,代有成书,就令有志稽古,亦往往因材力之未逮,不遑搜览;即搜览矣,凭一时之獭祭,能一一记忆乎!且官私史乘,互相勘照,有同而异者,有异而同者,有彼详而此略者,有此讳言而彼实叙者,是非真伪之别,尤赖阅史者之悉心鉴衡,苟徒事览观,能一一明辨乎!鄙人涉猎史乘有年矣,自愧蠢愚,未敢论史,但于前数年间,戏成《清史通俗演义》百回,海内大雅,不嫌芜陋,引而进之,且属编《元明演义》,为三朝一贯之举,爰勉徇众见,于去年草成《元史演义》六十回,本年复草成《明史演义》百回。《元史》多阙漏,苦乏考证;《明史》多繁复,苦费抉择,不得已搜集成书,无论为官史,为私乘,悉行钩考,乃举一代治乱兴亡之实迹,择其大者要者,演成俚语,依次编纂。其问关于忠臣义士,及贞夫烈妇之所为,尤必表而出之,以示来许;反之,为元恶大憝,神奸巨蠹,亦皆直揭其隐,毋使遁形。为善固师,不善亦师,此鄙人历来编辑之微旨,而于此书尤三致意焉。若夫燕词郢说,不列正史,其有可旁证者,则概存之,其无可旁证而太涉荒唐者,则务从略,或下断语以辨明之。文不尚虚,语惟从俗,盖犹是元清两演义之故例也。编既竣,爰述鄙见以为序。中华民国九年九月古越蔡东藩自识于临江书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明史(2苍天有道典藏版)/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蔡东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2037987
开本 16开
页数 1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6.4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30
17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1: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