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工会读本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工会运动兴起于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和解放的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迄今已走过了八十多年的征程。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工会始终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前进,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为回顾和总结中国工会创立八十余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峥嵘历程和宝贵经验,中国工运研究所与中国工人出版社联合策划编撰了这本图文版《中国工会读本》。本书通过运用大量丰富生动的图片,以及系统全面的文字描述,共同构成一部浓缩的图文并茂的中国工会简史,使本书既可以成为普通读者了解中国工会的普及性读本,也能够作为各级工会工作者把握中国工会历史变迁的基本读物。

内容推荐

这本《中国工会读本》是由中国工运研究所和中国工人出版社联合策划出版的。全书通过运用大量丰富生动的图片,以及系统全面的文字描述,共同构成一部浓缩的图文并茂的中国工会简史。该书既可以成为普通读者了解中国工会的普及性读本,也能够作为各级工会工作者把握中国工会历史变迁的基本读物。

目录

上编 奠基与成长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工会运动 1919年-1949年

 楔子 中国早期工会运动的发轫及萌生

 第一章 伟大开端

中共创立与工会运动的兴起 1921年-1927年

 第二章 山重水复

工会运动在上下求索中 1927年-1937年

 第三章 抗日烽火

工会运动在艰困中走向成熟 1937年-1945年

 第四章 天翻地覆

工会运动凯歌行进 1945年-1949年

中编 转折与求索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工会运动 1949年-1978年

 第五章 新生中国

工会事业蓬勃开展 1949年-1957年

 第六章 蹉跎岁月

工会运动曲折行进 19S7年-1978年

下编 开拓与创新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工会运动1978年-2008年

第七章 重获生机

工会运动迎来复兴 1978年-1992年

第八章 迎难而上

工会事业在挑战中发展 1992年-2002年

 第九章 开创新局

工会事业走向辉煌 2002年-2008年

结语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进

试读章节

一、帝国主义入侵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向以勤劳、智慧闻名于世,曾经创造出独领风骚的灿烂文化。自16世纪中叶明朝中后期起,至清朝康乾盛世,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机体中开始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例如:在江南以苏州为中心的丝织、以景德镇为代表的制瓷以及其他地区的制铁等行业中,先后出现了东家行、西家行与工匠会馆等原始的资本与雇工的劳动关系,不同程度地显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某些元素。然而,在一个封建历史极为悠远古老的国度中,新兴生产方式基因的萌生无疑是极其艰难与缓慢的。

在相同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在欧美大陆得到了迅速发展,一些国家的资产阶级不仅取得而且巩固了政权。英国于19世纪中叶开始率先完成了产业革命,资本主义工业与经济获得突破性发展与飞跃。不久,法、德、美、俄等国也尾随其后,先后完成了产业革命,世界形势从而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面对欧美列强相继崛起和噬血成性,闭关锁国、外强中干和盲目自大的中国清王朝,自然成为落后挨打的对象,群狼追杀围捕的猎物。

1840年,英国向中国发动鸦片战争,清王朝战败后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而使中国开始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紧接着,1856年、1895年、1900年,中国又先后遭受欧美列强和日本封建军国主义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等,从而由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步沦落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这一畸形社会与国家的特点是:政治上为列强操控,国家主权为其左右;经济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竭力榨取,虽然通过资本主义商品倾销,部分地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催生了近代由洋商、官办和民族资本先后形成的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但在外资、官僚、买办资本相互勾结与夹击下,民族资本工业发展颇为缓慢,举步维艰,并处于依属地位;文化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文化占据统治地位,欧美比较先进的科学、文化却难以传播,而其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与种族主义偏见以及中国本土封建主义的糟粕却到处泛滥、毒害人民。

中国工人阶级就产生和形成于如此苦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

二、中国近代工业与产业工人的诞生与发展

工人阶级是近代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产物。中国近代工业与工人阶级的产生与形成,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不断入侵中国,从而使其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随着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外资企业,60年代开始的清政府官办企业和70年代开始的民办企业而产生、发展起来的。据统计,从1840年至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前,大约有产业工人十万余人,到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产业工人已增加到约一百万人左右。从1914年至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由于欧洲列强大战正酣、无暇他顾,中国民族资本获得了一次难得、短暂的“黄金”发展期,产业工人队伍亦因此得以迅速壮大,据统计,至“五四”运动爆发前,全国产业工人约有二百六十万人左右。这个数字意味着,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个新生的阶级业已产生了。它是在自1840年中国遭到外来资本主义侵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伴随着外国企业、中国早期的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企业而产生的。正如毛泽东曾精辟揭示的:“帝国主义的侵略刺激了中国的社会经济,使它发生了变化,造成了帝国主义的对立物——造成了中国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而特别是造成了在帝国主义直接经营的企业中、在官僚资本的企业中、在民族资产阶级的企业中做工的中国的无产阶级。”  三、中国工人阶级形成后的状况、特点与早期组织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诞生的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三重压迫和剥削。当时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生存环境十分恶劣,无论是外国的企业还是中国本土的企业,都制订了名目繁多的规定来压迫和榨取工人。许多外国企业和中国官办厂矿,还派军驻守,武装巡逻,有的还私设刑堂,对于工人的打骂、罚款,更是家常便饭,严重的则随意刑讯、杀害。在遭受残酷压迫的同时,经济上更受到惊人的榨取,其工时之长、劳动强度之大、工资待遇之低以及各种盘剥克扣之苛,令人触目惊心,堪为世界所罕见。

在特殊的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条件下形成的新兴工人阶级,具有世界各国工人阶级所共有的特点与优点。即:由于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在社会化大生产中从事劳动而没有任何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下的雇佣劳动者,这种经济地位与劳动方式,决定了他们的大公无私,最富有革命的彻底性和组织纪律性,是最革命和最有前途的阶级。同时,由于中国工人阶级诞生并成长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还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与优点:其一,它早于中国民族资本工业产生,因而与资产阶级相比,资格更老;其二,由于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三重压迫和剥削,而且中国没有产业工人贵族阶层的经济条件,因此,整个工人阶级队伍,除个别变质分子外,都是革命最坚决、最彻底,并特别能战斗的成员;其三,中国工人阶级与整体人口相比人数并不多,但他们多集中在大中城市与工业区,这种分布上的特别集中,占据着政治、经济与交通的战略中心和枢纽的条件,非常有利于工人阶级的团结和组织,非常有利于对工人阶级进行宣传和发动,容易发挥战斗的作用与威力;其四,中国工人阶级绝大多数来源于农村,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因此,当共产党领导革命后,工人与农民很容易结成坚强的联盟。由此可以领悟,中国工人阶级既具有世界工人阶级所共有的普遍阶级特点,又具有中国社会所决定的独有特点。

工人阶级产生后,经过长期的自发斗争与痛苦摸索,其开始能参加的组织,只有封建社会早就有的传统的行会、帮口和秘密结社组织。例如在广州的西家行,在上海的行业帮会,以及遍布交通要道与工业区的青红帮组织。随着欧美与后来苏俄工会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无政府主义者及其政党开始在工人群众组织中创建工会或工人团体;与此同时,在工潮不断高涨中,也有工人自发组织的工会。如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为动员和组织工人进行革命活动,曾派人在香港、广州等地,先后组建机器工人参加的“中国研机书塾”、“广州机器研究总会”和主要吸收海员参加的“联义社”等。此外,1911年有江亢虎组建的中国社会党;1912年信奉三民主义的徐企文创建的中华民国工党;1913年中国无政府组织开始在广州、上海等地活动,并创建了一些无政府党人的工人团体或组织。这期间,能够说明工人阶级在早期斗争中有新觉醒组织方面有明显进步的,应首推在辛亥革命前后上海江南制造局工人创办的“制造工人同盟会”与商务印书馆职工组建的“集成同志社”等。在东北中东铁路,在俄国社会民主党与后来布尔什维克的号召、宣传与组织下,中俄工人也先后在中国的土地上创建了“哈尔滨工人团”、“哈尔滨工人委员会”和完全由中国工人组成的“工业维持会”等。总之,随着中国近代工业的出现、发展和壮大,中国的工人阶级也从原始、分散和自发的斗争中不断积累经验,同时,受国内外新的工运思潮的影响,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不断觉醒,使其产生了对真正工人团体即工会组织的呼唤与渴求。正如列宁指出的:工会是工人由散漫无力走向阶级联合的开端和过渡,“工会不仅是在历史上必要的,而且是在历史上不可避免的工业无产阶级组织”。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工运斗争的实际需要和工人阶级的不断觉悟,为中国工会思想的发端提供了客观基础、实际动力和内在需求。这一切,促进了中国工人从散漫无力走向初步的联合。

P10-19

序言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从1978年历史性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整整30年历程,中国人民在这30年间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中国以崭新的风采屹立于世界舞台上,国际影响日益增强,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的中兴梦想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中国工会运动兴起于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和解放的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迄今已走过了八十多年的征程。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工会始终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前进,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金秋十月,中国工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全会上下正以饱满的热情,深入学习贯彻工会十五大精神,按照十五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团结动员亿万职工,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为回顾和总结中国工会创立八十余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峥嵘历程和宝贵经验,中国工运研究所与中国工人出版社联合策划编撰了这本图文版《中国工会读本》。我们的构想是,通过运用大量丰富生动的图片,以及系统全面的文字描述,共同构成一部浓缩的图文并茂的中国工会简史,使本书既可以成为普通读者了解中国工会的普及性读本,也能够作为各级工会工作者把握中国工会历史变迁的基本读物。

需要说明,尽管我们主观上希望将这个选题打造成一个精品,但由于从开始启动到成书的操作时限相当迫促,而图文图书的制作工作量又特别庞杂,因此,本书在文稿内容、图片组织以及版式设计上都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欢迎并诚恳接受各界读者的批评,并希望能够在未来修订出版时加以完善。

中国工运研究所

中国工人出版社

二○○八年十月

后记

这本《中国工会读本》是由中国工运研究所和中国工人出版社联合策划出版的。从策划确定选题到出版制作完毕,历时一年,终于按照预定计划,在中国工会十五大胜利召开之际完成,我们深感欣喜。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时,我们谨向为本书编撰工作提供大力支持的有关人士及单位表示由衷的感谢。我们深深感谢著名摄影家王益山、毕守业、王福来先生提供的大量珍贵图片,感谢他们所给予的鼎力支持;深深感谢老一辈出版家、原广东人民出版社社长卢权先生提供的珍贵史料,感谢他所给予的无私帮助。感谢北京市总工会、辽宁省总工会、广东省总工会、广州市总工会、北京二七机车厂工会等单位给予的帮助与支持。感谢全总研究室为此书提供的大力帮助与支持;感谢全总办公厅、宣教部、保障部、经济部以及全总其他部门为此书提供的帮助与支持;感谢工人日报社、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为此书提供的帮助与支持;感谢为本书的设计付出极大辛劳的潘振宇先生;感谢所有关心工会事业发展并辛勤工作的同仁。

国家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中国工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继续开拓前进,《中国工会读本》也还会继续书写下去,我们期待着今后能够继续向读者奉献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产品。

本书编者

二○○八年十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工会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国工运研究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41944
开本 16开
页数 3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1.0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412-49
丛书名
印张 2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1
187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5: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