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他山的石头记(宇文所安自选集)(精)/宇文所安作品系列 |
| 内容 | 作者简介 宇文所安,美国著名汉学家,1972年获得耶鲁大学东亚系博士学位,随即执教耶鲁大学,后应聘哈佛大学,任教东亚系、比较文学系,研究兴趣主要涉及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代文论,以及比较文学等领域。代表作有《初唐诗》《盛唐诗》《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迷楼:诗与欲望的迷宫》《中国文论》《他山的石头记》等。 目录 三联版序 自序 瓠落的文学史 《诗经》中的繁殖与再生 自残与身份:上古中国对内在自我的呈现 叙事的内驱力 “活着为了著书,著书为了活着”:司马迁的工程 “一见”:读《汉书· 李夫人传》 刘勰与话语机器 柳枝听到了什么:《燕台》诗与中唐浪漫文化 唐朝的公众性与文字的艺术 苦吟的诗学 享乐的困难 醉归 只是一首诗 “那皇帝一席,也不愿再做了”:《桃花扇》中求“真” 微尘 过去的终结:民国初年对文学史的重写 把过去国有化:全球主义、国家和传统文化的命运 译者跋 导语 《他山的石头记》是宇文所安知名度最高的作品之一,一直以来评价都很高,这不仅有赖于译者优质细腻的文笔,也在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学术价值。 书中的文章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对具体文本、名篇的细读阐释——《诗经》、《左传》、司马迁、刘勰、李商隐、《桃花扇》等等——这其中蕴含了作者历史主义的解读理路。另一类则是宏观的思考,对文学史、文学史写作的重新考量,以及如何看待全球主义视野下传统文化的安放等。这两类文章通过整体的思想风格被作者关联整合在一起,展现了海外的“他山之石”是如何“攻玉”的。 内容推荐 本书是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有关中国古典文学的论文集,由哈佛才女田晓菲选编而成。所选的17篇文章,论述范围从上古文本如《诗经》、《左传》一直到五四时期有关文学史的重写,以及传统文化与全球主义之关系等问题。这些文章不是某个“理论”或“学派”的产物,而是思想之精要、学术之心得;它们源于激情,也是苦心经营的结果。各篇的研究方法,不为一门一派所囿,而是体现了兼容并蓄、融会贯通的精神,体现了一种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他山的石头记(宇文所安自选集)(精)/宇文所安作品系列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美)宇文所安 |
| 译者 | 译者:田晓菲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64509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69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262 |
| 出版时间 | 2019-06-01 |
| 首版时间 | 2019-06-01 |
| 印刷时间 | 2019-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594 |
| CIP核字 | 2019010730 |
| 中图分类号 | I206.2-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1.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7 |
| 宽 | 155 |
| 高 | 23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