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史学史(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蒙文通先生关于中国传统史学史的集中论述,着重于史学思想、史学方法及其与当时各种学术思想的关系,在以梁启超、金毓黻等为代表的书目解题式研究之外另辟蹊径,自成一家。全书分四章四十一节,今存三章二十五节,较为详细的论述了晚周至汉、六朝至唐、中唐两宋的中国史学史。此次出版,另附蒙文通先生其他相关文章八篇,对研究中国史学史及其本人的学术思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中国史学史 绪言 第一章 晚周至汉 一 周代学术发展之三阶段 二 论《尚书》之传写与体例 三 晚周史学三系 四 东方前期文化与史学 五 晚周各派之历史哲学 六 鲁国史籍与诸国史籍 七 《左》《国》荟萃之史料(原缺) 八 《世本》与《史记》 九 杂家学说与司马迁(原缺) 十 司马迁与班固(原缺) 第二章 六朝至唐 一 魏晋之学术与史学 二 史学与江左清谈 三 史学与六代俪文 四 史学家之民族国家思想 五 史家之君臣观念 六 史例之进步 七 史体之发达 八 史识 九 汉以后有关古史之著作 十 北朝史学 十一 唐修《晋书》、五史与《汉书》学(原缺) 十二 刘知几与张太素(原缺) 第三章 中唐两宋 一 天宝后之文、哲学与史学1叭 二 《五代史》《唐书》之重修与新旧史学 三 《春秋》与史学(原缺) 四 孙甫与司马光 五 史底(原缺) 六 新学、洛学、蜀学与史学 七 南渡女婺史学之源流与三派 八 义理派史学 九 经制派史学 十 事功派史学 十一 金华文献之传(原缺) 十二 西蜀、江西之史学(原缺) 十三 三派末流与官修宋、辽、金、元各史(原缺) 第四章 明清(全章原缺) 一 正德、嘉靖以后之学术与史学 二 义理派之史学 三 考据派之史学 四 道、成学术与史学再兴 五 欧亚交通与蒙古史及中亚史 六 近世史学之动向 国史体系 论别本《竹书纪年》 二顾校《华阳国志》跋 《宋略》存于《建康实录》考 馆藏明蜀刻本《史通》初校记 评《学史散篇》 跋华阳张君《叶水心研究》 致柳翼谋(诒征)先生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史学史(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蒙文通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巴蜀书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311116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56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56 |
出版时间 | 2019-07-01 |
首版时间 | 2019-07-01 |
印刷时间 | 2019-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80 |
CIP核字 | 2019035885 |
中图分类号 | K092 |
丛书名 | |
印张 | 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四川 |
长 | 217 |
宽 | 135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