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宗教音声礼俗用乐/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 |
内容 | 作者简介 项阳,男,1956年生,湖北宜昌人,中央音乐学院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代所长、《中国音乐学》主编。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乐府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学》名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音乐·舞蹈》执行编委,《音乐研究》《民族艺术》《人民音乐》《天津音乐学院学报》编委。主要致力于中国音乐文化遗产的研究。出版专著有《中国弓弦乐器史》《山西乐户研究》《乐户: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承载者》(日本大阪,日文版)等,主编《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山西卷》等,出版文集有《当传统遭遇现代》《以乐观礼》《接通的意义:历史人类学视域下的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 目录 总序 自序 上编 “释俗交响”之初阶 ——中国早期佛教音乐浅识 关于音声供养和音声法事 “改梵为秦”中的“学者之宗”曹植 北周灭佛“后遗症 ——再论音声供养与音声法事的合一 假如智化寺音声佛事依然存在 佛教、道教与民问乐社用乐相通性的思考 永乐钦赐寺庙歌曲的划时代意义 佛教戒律下的音声理念 ——云冈石窟伎乐雕塑引发的思考 中韩学术交流对佛教音乐文化研究的贡献 中土音声人理念的存在与消解 宗教信仰的“痴迷者”与木卡姆之关系 中编 对中国礼乐认知的几个误区 周代国家礼乐教育相关问题辨析及启示 礼乐与俗乐两条主脉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特征 中国音乐史学研究理念拓展的意义 回归历史语境“讲清楚 ——以新的治史理念把握中国音乐文化的特色内涵 中国人情感的仪式性诉求与礼乐表达 “礼乐文明”的困惑 礼俗·礼制·礼俗 ——中国传统礼乐体系两个节点的意义 何以创建礼乐文明新体系 从王侯之颂到平民之颂 下编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辨析 ——兼议“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音乐会社文化内涵 民歌认知与思考三题 民歌认知续论 ——对花儿等歌种创承机制的相关思考 金石以动之,丝竹以行之 ——中国早期多声音乐思维浅识 南音内涵与研究理念拓展的意义 河北安新圈头药王会祭祀仪式与用乐传统 《自洋淀上的一颗民间音乐明珠》序言 凤阳花鼓形成之历史渊源辨析 音乐教育体系的“中土”与“西方”认识论 历史人类学视野观照下的艺术研究 ——“中国艺术人类学前沿话题三人谈”之六 学术理念养成与探索的意义 内容推荐 项阳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音乐考古学,先后发表专业性研究专论逾百篇。《宗教音声与礼俗用乐》一书是项阳对宗教和礼俗多年的学术研究成果。本书第一部分为近二十年间对宗教音声的探索,第二部分是近几年对中国音乐传统之礼乐与俗乐两条主导脉络为用的新思考。整体而言是一本集学术性、全面性、逻辑性为一体的音乐史学专业书籍。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宗教音声礼俗用乐/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项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231763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0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22 |
出版时间 | 2019-07-01 |
首版时间 | 2019-07-01 |
印刷时间 | 2019-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994 |
CIP核字 | 2019106378 |
中图分类号 | J609.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33.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43 |
宽 | 175 |
高 | 35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