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胡适研究十论(精)/名家专题精讲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精选作者有关胡适研究的论文十篇,内容大致如下:第一篇概括介绍了胡适一生的五个阶段。第二篇到第四篇叙述了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袖所发挥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他发动并引领文学革命走向成功;他是提倡个性解放力,而又阐释透辟、给予青年影响者;他是现代新学术典范的创立者。其中第三篇《胡适与(新青年)及(新青年)同人之分裂》,揭示了胡适与陈独秀的思想分歧,由隐而显,终于分道扬镳的过程及其深远影响。第五篇介绍胡适关于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几个重要观念。这是迄今研究胡适的学者都未加以充分注意,却又十分重大的问题。作者揭示和阐发了胡适关于人类文化同一性的理论、关于中国文化的本位就是千千万万的人民大众的思想、他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等。第六篇是从总体上对胡适一生介入政治的过程及其中若干关键节点作出概括而有深度的叙述与解析。第七篇至第十篇介绍了胡适与四位朋友的关系,从思想、学术、文化、教育以及政治态度等多方面,揭示他们之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时而互相支持、扶助,时而互相争论,但却始终保持着友谊关系的复杂情形。这是人物比较研究的一种新的尝试。 目录 代序 重新发现胡适 胡适一生的五个阶段 引领文学革命 胡适与《新青年》及《新青年》同人之分裂 建立学术新典范 关于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几个重要观念 “歧路”:政治的诱惑与困窘 胡适与梅光迪 胡适与陈独秀 蔡元培与胡适 胡适与梁启超 附录 胡适私人档案介绍 后记 导语 本书是作者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至今,研究民国时期思想家、学者胡适的精选之作。选入已成之文七篇,本书撷取胡适一生中最关重要的几个方面,将一个与从前大批判所塑造出来的完全不同的胡适呈现于读者面前,还原一个更接近历史事实的胡适。同时,连带地会改变以往有关民国思想、学术与文化历史的不实叙述,使之渐渐回复历史的原貌。另以《我为什么要研究胡适》为代序,阐明作者近半个世纪的研究经历与心得;辅以《胡适私人档案介绍》为附录,介绍1948年胡适离开北平时,在其寓所留下的文稿、书信、日记及公私文件;是为新一代学人的研究入口。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胡适研究十论(精)/名家专题精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耿云志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914311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36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89 |
出版时间 | 2019-07-01 |
首版时间 | 2019-07-01 |
印刷时间 | 2019-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612 |
CIP核字 | 2019085357 |
中图分类号 | K825.4-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4.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7 |
宽 | 155 |
高 | 28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