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转型与在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近些年理论探索和思考的系列成果,力求在热火朝天的传播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索表象背后的逻辑机理,以智性和理性解读热闹表象背后的确定性和规律。本书内容包括四个版块:传播格局转型与政治沟通;舆论治理与风险沟通;传媒转型考察;新闻传播理论反思。本书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学术旨趣。
作者简介
张涛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上海新媒体中心主任,《新闻大学》主编,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著有《报纸副刊与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转型》、《纪实与虚构》、《表达与引导》、《大时代的旁白》、《中国梦的文化解析》等多部著作。主持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科项目等十余项,获国家级数学成果奖、省部级哲学社科成果奖、上海市新闻奖多项。在中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百篇,其中数十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在《人民日报》、《南方周末》、《环球时报》、《南方都市报》、《解放日报》、《北京日报》、《文汇报》、《新京报》、《中国教育报》、澎湃新闻、上观新闻、凤凰网等媒体发表专栏时评、随笔数百篇。
目录
第一辑 传播格局转型与政治沟通
传播格局转型与新宣传
新传播技术革命与网络空间结构再平衡
新媒体语境下大众政治勃兴与协商民主建设
传播正面、真实国家形象的高端平台
——2003~2009年总理记者招待会解读
做得好,也要说得好
——台湾“大选”的政治传播分析
政治沟通的制度调适
——基于“澎湃新闻”“上海发布”“上海网信办”的考量
社会运动中的媒体行动者
——以缅甸媒体的昂山素季事件报道为例
“窃听门”背后的媒介政治
试论韩国媒体与政治的关系
“天下观”对“世界观”的反拨
——上海世博会的议程变革
第二辑 舆论治理与风险沟通
再论媒介化社会语境下的舆论风险
舆论“流动性过剩”的风险考量及其化解之道
中国舆论治理的三维框架
寻求对话:在舆论研究的特殊性与普适性之间
纠偏:舆论场的结构性再平衡
——兼论两种舆论引导偏向
寻找社会治理与舆论治理的最佳切口
中国微博意见领袖的行动特征
——基于对其行动空间多重不确定性的分析
美国风险沟通研究:学术沿革、核心命题及其关键因素
第三辑 传媒转型考察
新一轮传媒改革时代的开启
——“澎湃”新媒体解读
新闻转场与表达空间之变
——以柴静为例
下好一盘媒体战略转型的大棋
——以上海报业集团媒体融合为例
央视改革:“新闻立台”再起步
第四辑 新闻传播学理论反思
影响的焦虑
——关于中国传播学主体性的思考
新闻传播理论的结构性贫困
社会科学:传播学合法性得于此,也失于此
导语
本书是作者近十年对中国传播理论和实践前沿研究的结晶,关注领域涉及中国传播转型与政治沟通、舆论治理和风险沟通、中国传媒转型和新闻传播理论反思四个方面的内容,深入考察了中国传播格局转型的轨迹和结构特征,及此背景下中国政治传播逻辑,中国舆论生态宏观面貌和治理经验。此外,还考察了中国传播转型语境下的传媒变革,对中国新闻传播理论作出反思和评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转型与在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涛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9144611
开本 16开
页数 2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2
出版时间 2019-08-01
首版时间 2019-08-01
印刷时间 201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396
CIP核字 2019143392
中图分类号 G219.2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60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