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孔学门径 |
| 内容 | 内容推荐 孔子之学是集勤奋学习、理性思考、躬行实践三位一体的一种能够代表中国人生活实践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学说。孔学中所强调的“与天地合其德”“天地人为三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强调积极进取的人生观等等,都不仅是中华文明中宝贵财富的一部分,而且也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不仅超越了时空限制,而且进而成为世界众多先进文化的领头羊。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孔学的土壤、孔学的基础、孔学的内核、孔学的现实性等多方面来论述孔学的过去及未来。孔学经过数千年的千锤百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一个及其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它以其“礼”“仁”“中庸”等核心价值观,深深地根植于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人的心理活动之中,具有强烈的普世价值和民族性。今天的人们要努力实现孔学的创造性转化,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从而共同服务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作者简介 马平安,1964年生,河南卢氏人,历史学博士、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政治史、中国近代政治史。写作出版《春秋何以无道》《战国何以称雄》《晚清变局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北洋集团与晚清政局》《中国政治史大纲》《中国传统政治的基因》《中国近代政治得失》等著作20余部;在《世界宗教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孔子、孔学与儒学 孔子小传 儒、孔学与儒学 第二章 孔学的土壤 远古传说 周公政治 春秋乱世 孔子之前文献鸟瞰 第三章 孔学的基础 “孔子学堂”:孔学的摇篮 践行之学:“讷于言”“敏于行” 治理之学:小“六艺” 治理之学:大“六艺” 第四章 孔学的内核 “复礼”:如何治理国家 “践仁”:怎样成就道德 “中庸”:正确做事处世 “君子”:成就品质人生 第五章 孔子的此岸与彼岸 “东周梦”:孔子现世政治追求 “大同世”:孔子的政治乌托邦 第六章 孔学的变异与现实的孔学 七十子对孔学的继承 孟、荀对孔学的发展 司马迁与孔学之传承 董仲舒对孔学之改造 朱熹对新儒学之贡献 结语 民族复兴离不开孔学 主要参考文献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孔学门径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马平安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871866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2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28 |
| 出版时间 | 2019-08-01 |
| 首版时间 | 2019-08-01 |
| 印刷时间 | 2019-08-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426 |
| CIP核字 | 2019100508 |
| 中图分类号 | B222.0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0.3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0 |
| 宽 | 147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