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内容
作者简介
青梧,凛冽如秋风般的女子,如啸、如歌、如叹息;不慕闺秀之贤,只爱林下之风。
已出版畅销书《纸短情长》《且修一世柔软心》。
目录
序言 因独立而完整,因自由而健康
卡米耶·克洛岱尔:一半童贞美,一半成人伤
乔治·桑:把你的心给我一小部分,把我的整个拿去
玛格丽特·杜拉斯:如果我不是一个作家,会是个妓女
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弄瞎我的眼睛,我还能看见你
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我很脆弱,却敢拿爱情报答爱情
西蒙娜·德·波伏瓦:女人不是先天生就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弗吉尼亚·伍尔芙:一个人能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伊莎多拉·邓肯: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加布里埃·香奈儿:我就是时尚,我就是传奇
玛格丽特·米切尔:一生写一本书,只写自己的爱情
杰奎琳·肯尼迪:如果愿意,你将成为你欲望的那类人
精彩页
卡米耶·克洛岱尔:一半童贞美,一半成人伤
卡米耶·克洛岱尔(1864年12月8日-1943年10月19日),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学生,也是罗丹的情人和艺术竞争者。她倔强、任性,又才华横溢,拜罗丹为师,很快坠入爱河。因难以忍受罗丹的不忠,最终与他分遒扬镳。贫困孤寂的生活,世人对其作品的冷漠,使卡米耶绝望。她打碎了自己心爱的作品,被送入精神病院,在那里度过30余年的光阴。
“这样的女子,很痴情,但也很麻烦。”我指着《大话西游》里的紫霞仙子,对一个朋友说。他说他想要的爱情,是与一个女子一同赴死。我想,爱到愿意同死的地步,也就没有必要去死了,与有情人做快乐事,岂不更美。但我望着他嬉笑的眼睛,才觉得上了当。他想要的不是一起死去,而是愿为他死的女子。只有这样的女子,才能给占有欲过强的这类男人渴求的激情,给予他们那颗贪婪的心以充分享受。外表沉静优雅,内心却狂热似火,卡米耶就是这样的女子。内心激烈,带着势如破竹的力量,刺戳着男人懦弱又贪婪的内心,让他们无处可躲,只好狗急跳墙,摒弃全部。
罗丹是一个内心脆弱且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在卡米耶面前,他几乎是恼羞成怒地退避,又摆出一副赢家的嘴脸,其实最后输得很难看。他的选择昭示着他浮泛和懦弱的心性。他觉得自己只能与一味退让的萝丝匹配而不能与聪慧尖锐的卡米耶并行。他已经老了,或者说他从一开始就老了,拖着疲惫的身躯,对青春的力量既畏惧又好奇。
照片上的罗丹胡须浓密,体格强健,给人一种专注、威严的感觉,但也隐隐地透露出一种忧虑。据说他的童年很压抑,父亲老来得子,对他非常器重和宠爱,希望他能够成为警官。他却喜欢鼓捣一些当时看来属于下三烂的东西,学习成绩极差。父亲对他越来越失望,动辄便拳打脚踢,企图矫正他的“胆大妄为”。这让他从小就自卑、恐惧,缺乏安全感,以至于患上了一种叫作强迫症的心理疾病。他严格把控自己,事事要求完美,看起来很自信,然而内心是极其不安的,因为一个真正自信的人不需要这么谨小慎微,会表现得更加洒脱。
罗丹可能就是被这种不安推着去征服世界,征服女人。在雕塑界他成了大师,而他占有过的女人也不计其数,卡米耶最终不过是他占有的其中的一个。卡米耶向他要求爱情,却不知道他这类人是不懂得或者经不起爱情的,尤其是激烈的爱情。
卡米耶是早期女权主义者,却成了被男性及艺术等级世界迫害的牺牲者,她坚定地表达自身欲望,相对于萝丝而言,她代表着一种觉醒。
这世间凉薄。你温暖如河
1883年,19岁的卡米耶被老师布歇先生托付给罗丹。卡米耶向罗丹要了一块大理石,想为弟弟保罗雕刻一尊半身像。在这个家里,除了父亲,卡米耶最爱的就是弟弟保罗,他虽然很年轻,却能写出不同凡响的好诗。为了感谢罗丹,她同时雕刻了一只青筋微露的脚送给了罗丹。这个作品让罗丹当即决定让卡米耶做他的助手,参加美术馆纪念门厅的大型雕塑工作。
那天,卡米耶正在脚手架上工作,无意中瞥见罗丹用暧昧的动作摆弄他面前体态丰腴的裸体女模特。卡米耶惊呆了,晚上回到家里,她对弟弟保罗说不想再去罗丹那里了。
P1-4
导语
本书以饱蘸深情的笔墨,记叙了11位西方奇女子的传奇人生。从一贫如洗到呼风唤雨,罗曼史与奋斗史同样辉煌的“时尚先锋”香奈儿,才情动人又狂野神秘的作家杜拉斯,一生致力于推动女性觉醒、女性独立的战士波伏娃,穷尽毕生心血,写就一部经典《乱世佳人》的才女米切尔。她们都是鲜活而美好的灵魂,20岁时美丽,30岁时优雅,40岁时迷人,一生让人无法抗拒。她们用生命诠释了:女人越独立,人生越高级。
序言
1876年,法国赠自由女神像给美国,纪念美国独立
100周年。如此创意,大约只有法国人才能想到。他们对自
由的重视远超对道德的维护,也最早认识到,道学家们将
道德作为枷锁,实则是在扼杀人性。
从平等,到独立,到自由,标志着文明在进步,无论
种族、阶级还是性别。其中,性别是最为原始的分化,最
自然的形成。多少年来,社会文明对女性的压制,甚至使
得女性自身都认同自己是“第二性”,只有少数女性觉醒
了——波伏瓦看清了这个事实,杜拉斯打破了这个规约,
伍尔芙否定了这个定理。女权主义者如雨后春笋,在法国
先冒了芽,然后波及英美,再艰难辗转,传人中国。
中国的女性,在一种虚假的、局限的平等中寻求自由
。已经极端“物化”的女人,误以为物质的积聚就是获得
自由,控制了男性就是掌握平等。她们把这些当作目标,
忧心忡忡,疑神疑鬼,成了感情和物质的奴隶。其实,心
灵若无自由,人便不是完整的,仍是附庸。
许多自诩“成熟”的女人,炫耀自己“驭夫有术”,
男人如何听话,如何成功;而另一些女人抱怨男人窝囊、
花心、不负责。她们的重心仍是男人,不懂得自己也是一
个完整的人。《蜗居》《宫心计》《婚姻保卫战》等影视
剧风靡一时,《男朋友不发朋友圈,就是不爱你》《年薪
百万的男生喜欢怎样的女孩》等鸡汤类文章大行其道,大
龄未婚的女子被称为“剩女”……宣扬独立自主的女性,
其实仍是依附者,正如一句电影台词:走得太快,灵魂跟
不上了。
即使在现代社会,婚姻也被大多数人视为最高等的幸
福,有这种想法的传统女性并不自由,她们视“妻子”为
唯一职业,还要把那些自尊自爱、追求独立的女子拉下来
,与她们一起被奴役,否则就被称为“出格”,被视作“
异类”,被抨击,被防备。无论事业多成功,只要没有成
为“妻子”,就要领受怜悯的目光。连蒋方舟这样年少成
名的才女,都会说“过了27岁,在婚恋市场上就变成被挑
选的对象”。
爱情没有退而求其次
诚然,爱情是美好的。独立不意味着敌对,自由不等
同于自私。伍尔芙在强调女性要“成为自己”时,不代表
愤怒地与压迫女性的社会切断联系,与导致女性丧失主体
意识的男性断绝关系,而是向社会开放,与男性联结。她
觉得最正常、最适合的状态是男性和女性两种力量在一起
,和谐地生活和工作。
爱情,当然要。
只是在某些爱情稀缺的土地上,追求爱情的姿势就显
得有些尴尬和无奈。比如《聊斋》,看得多了,就成了同
一个故事:一个书生,恋上一个狐妖,不能长相守,狐妖
临走时再送来一个美女,书生见美女而忘狐妖,他们从此
过上和和美美的日子。套路大多如此。怪不得有人说,中
国文人自古缺乏终极价值追寻的精神,不是黄金屋,便是
颜如玉,最多不过为民请命。
……
法国男人笑起来:“您不是想问我,会不会带您的妻
子私奔吧。如果她愿意,我会的,我喜欢和她在一起,就
这么简单。”
魏明被激怒了:“她是我的妻子,我爱她。”
法国男人仍旧微笑着:“您虚伪,如果您爱她,就不
会留她一个人过圣诞了。”
我想鲁娃是借法国男人之口,指出中国男人的通病:
虚伪!她鄙视他因了自己那点小成绩而沾沾自喜,眼光只
停留在地位、身份、房子上,明哲保身,绝不会为了朋友
或者正义去打一场官司。而此时,魏明也厌恶了她:“十
多年在一条船里撑,都是看走了眼。”他又说:“你觉得
我像是有快感吗?哭还来不及呢!”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
婚姻。
故事最后,她离开了魏明,这场中国式婚姻在法国告
一段落。我有时会想,如果不在法国,而是在中国,这场
婚姻会不会轻易结束?那个独立的女子会不会思考生命的
价值、爱情的真谛?是否会有一个法国男人让她看到另外
的选择?
人类异化为物,扭曲、病态,失去了自然的、健康的
美,受制于道德、规范与传统,给自己缚上神圣的枷锁。
而女人更为可悲,还要受制于男人,受制于婚姻,甚至受
制于其他女人。不过总有那么几个人,在浩浩荡荡的沉睡
中苏醒,比如萨特和波伏瓦,他们的“协议式结合”引领
了以浪漫著称的法国男女婚姻模式。1999年,法国通过一
项“亚婚姻”立法:男女只需正式办理契约合同,而不用
办理结婚手续,即可以成为契约式生活伴侣。
真正的女性独立,是作为“人”的独立,而非谁的妻
子,谁的情人。“被异性挑选”不是独立,“驭夫有术”
也不是独立。只有独立的女性才会懂得:美满的婚姻从不
基于物质,它只和爱情有关。
内容推荐
上世纪初的西方女子,时代狭隘,命运亦不宽宏。
香奈儿、杜拉斯、波伏娃、杰奎琳·肯尼迪……她们是知名的作家、雕塑家、第一夫人、设计师……她们倾尽一生,奋斗,抗争,发声,试图冲破牢笼,与男子分庭抗礼,终于成为20世纪享誉世界的杰出女性。
从经济到人格,女性的独立并不容易,她们走过的每一步,都是荆棘密布。时至今日,依然值得我们深情怀念与效仿。
生而为女性,因独立而完整,因自由而健康。纵然不能决定怎样生,怎样死,却可以决定怎样活,怎样爱。
我没有温柔,唯独有这点英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青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4151767
开本 32开
页数 2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9-07-01
首版时间 2019-07-01
印刷时间 201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312
CIP核字 2019041944
中图分类号 K818.5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5
1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6:2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