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中华法文化要略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撰写的十余篇文章,内容涉及的方面较为宽广,有古代,也有近代,有法制史,也有法文化史,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阐述中华法文化史的镜鉴价值,供智者千虑之一得。 作者简介 张晋藩,1930年生,中国当代著名法学家,新中国法律史学奠基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法律史学会专业顾问、中国法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教育家协会名誉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咨询委员会成员。195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后留校任教,曾任国务院第二届(1985-1991年)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198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法制史学的带头人。 张晋藩教授主持编纂了三套大型学术著作,一为《中国法制通史》(十卷),一为《中囝少数民族法制通史》(已出十卷),一为《中华大典·法律典》(六卷),均为法律史学界乃至法学界的奠基之作。此外,其撰写的《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中国宪法史》都有很大的影响。 目录 中华法系综论 壹 中华法系的重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贰 中华法系的世界影响 叁 中华法系的价值与重塑中华法系的思考 肆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固有国情 治国鉴略 伍 中国古代综合为治的国家治理方案 陆 治国之要:善法与良吏结合 柒 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的瑰宝——监察法 捌 中国古代廉政法制建设及其启示 玖 中华司法文明的先进性与史鉴价值 法律文化撷要 拾 弘扬中华法文化蕴涵的民族精神 拾壹 宋人诗文中的法观念 拾贰 清初实学影响下的法律观 拾叁 中国传统注释律学的终结与近代法学的兴起 清朝法制及其转型 拾肆 清朝法制历史发展规律管窥之一 拾伍 清朝法制历史发展规律管窥之二 拾陆 晚清制定民法典的始末及史鉴意义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华法文化要略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晋藩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972734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8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74 |
| 出版时间 | 2019-04-01 |
| 首版时间 | 2019-04-01 |
| 印刷时间 | 2019-04-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536 |
| CIP核字 | 2018225779 |
| 中图分类号 | D929-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4.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29 |
| 宽 | 161 |
| 高 | 25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