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重见家国(海外汉语文学新论)
内容
作者简介
张松建,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北京清华大学博士后,现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华文文学、比较文学和批评理论。在海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出版专著《文心的异同:新马华文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论集》《抒情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现代诗的再出发:中国四十年代现代主义诗潮新探》等。
目录
序言:华语语系研究的新收获
第一章 重塑南洋风景
——王润华的雨林诗学
引言 长河无尽流
一 南洋风物与文化认同
二 历史记忆与本土意识
三 美学素质与修辞精髓
结语 把世界带回家
第二章 身体书写与性别政治
——英培安的文学世界
引言 从“身体”出发
一 身体塑造与自我认同
二 身体的终结
三 权力与身体
结语 朝向“晚期风格”
第三章 家国寻根与文化认同
——谢裕民的离散书写
引言 所谓离散,所谓认同
一 解构原乡与重溯国史
二 离散与文化认同
结语 根与路的辩证
第四章 抒情寓言与认同书写
——英培安、希尼尔的现代诗
引言 理解现代认同
一 从“想象的乡愁”到“本土的诱惑”
二 在族群与国族之间
三 本真性伦理与自我认同
第五章 新加坡:文化与怀旧的政治
——梁文福小说新论
引言 怀旧的魅影
一 童年的消逝,成长的烦恼
二 现代性、新加坡与怀旧的风景线
三 全球化、后殖民与文化悲悼
结语 怀旧的政治及其未来
第六章 族群与国族的变奏
——鲁白野的文化—政治论述
引言 乡愁的归宿
一 族群景观与文化认同
二 四百年来家国
第七章 家园、离散与身份政治
——吕育陶的“地方书写”
引言 朝向“文学地理学”
一 家园、自我认同与“地方感”
二 离散感性与“地方”之爱
三 “地方”作为“事件”
第八章 缪斯的踪迹
——新加坡华文现代诗的半世纪回顾
一 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之争
二 离散华人与原乡追逐
三 国族认同与本土意识
四 召唤集体/历史记忆
五 现代化与乡土怀旧
六 华文教育与文化伤痕
七 环境保护与生态书写
八 普世人道主义
九 人生感悟与浮世哀乐
十 诗学建设与艺术实验
附录 新加坡华文文学未来五十年
后记
导语
以汉语为根,中国大陆与海外的汉语文学创作各有特色及渊源,互相映照,互为参照。《重见家国:海外汉语文学新论》是近年来难得的一本研究海外汉语文学的精心之作。作者凭借丰厚的理论素养,海量的作品阅读,和宽阔的海外视野,为海外汉语文学研究贡献了新的批评武库。
内容推荐
《重见家国:海外汉语文学新论》研究的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作家的汉语创作,讨论了王润华、英培安、谢裕民、梁文福、鲁白野等人的作品。贯穿本书的两大主题是“文化认同”和“历史记忆”;“重见家国”既指这些作家通过写作与“家国”在文学、文字中重逢,也指他们在文化上的南方之南再建精神家园。作者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后殖民研究、性别研究、文化批评理论、移民社会学、人文地理学等理论概念,结合文本解读、历史分析,研讨了全球化后殖民背景下一系列关键词,如离散、记忆、怀旧、认同、地方感、族裔性、性别政治等,意在以跨学科的方式,为理解海外汉语文学贡献新的批评视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重见家国(海外汉语文学新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松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305522
开本 16开
页数 2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8
出版时间 2019-10-01
首版时间 2019-10-01
印刷时间 201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72
CIP核字 2019108658
中图分类号 I106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5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7: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