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千秋人物
内容
亮点展示

千秋人物详情页1.4M.jpg

编辑推荐

★作品入选语文教材的作家之一内容、语言之美、遣词造句都无可挑剔,是学生提高文学素养与写作水平的理想读物。

★梁衡亲自点评历史人物。作者对每个政治领袖和历史文化人物进行了独到犀利的点评,为读者真实还原了历史情境,如身临其境,让读者重新认识中国的历史、感受中国的人文风貌。

★国学大师季羡林在本书序言中写道:“他总能将这一种政治抱负,化作美好的文学意境。在并世散文家中,能追求、肯追求这样一种境界的人,除梁衡以外,尚无第二人。”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梁衡人物散文,包括对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张闻天、瞿秋白、方志敏、邓小平、诸葛亮、陶渊明、韩愈、范仲淹、文天祥、柳永、李清照、林则徐、王洛宾、季羡林、赵朴初、吴文季等名人的评点、感悟和思考。梁衡先生为我们讲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加上他独到犀利的点评,行文如流水,文字优美,摒弃其他历史书的枯燥乏味,无论是史学专业还是非史学专业皆可拿来一读,老少咸宜,让人受益匪浅。

作者简介

梁衡

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历任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总顾问。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提名、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全国好新闻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代表作有《觅渡,觅渡,渡何处?》《大五大有周恩来》等。先后有《晋祠》《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夏感》《青山不老》等六十多篇次的文章入选小学、中学、大学课本。

目录

假如毛泽东去骑马

这思考的窑洞

一棵怀抱炸弹的老樟树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记

大无大有周恩来

周恩来让座

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

邓小平认错

觅渡,觅渡,渡何处?

张闻天:一个尘封垢埋却愈见光辉的灵魂

二死其身的彭德怀

百年革命

你不能没有家

梁思成落户大同

宋子文怒辞外长

秋风桐槐说项羽

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

心中的桃花源

读韩愈

好文章是怎样写成的

读柳永

乱世中的美神

把栏杆拍遍

左公柳,西北天际的一抹绿云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沈公榕,眺望大海一百五十年

百年明镜季羡老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康定情歌后面的不了情

特利尔的幽灵

跨越百年的美丽

精彩书摘

大无大有周恩来

去年 9 月里因事过广东新会。新会是梁启超的家乡,又是元灭宋,丞相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的地方,过去为县,现在是江门市的一个区。我万没有想到在这样一个小地方竟有一个资料丰富的周恩来纪念馆。当地的人也很自豪,他们说,周恩来任总理时,政务缠身,能下到一个县连住 7 天,一生仅此一例。我心里明白,哪里是周恩来有闲,是政局错位,一个历史的小误会。

1956 年下半年,全国出现冒进的苗头。掌国家经济之舵的周恩来提出“反冒进”,毛泽东不悦,说:“我是反反冒进。”1958 年 1 月南宁会议、3月成都会议,周都受到批评,并做检查。7 月 1 日至 7 日,他便选了一个县,广东新会县来做调查研究。其时周公心里正受着煎熬,正是伟人不幸,小县有幸,留下了这样一处纪念地。

周恩来此行所以选中新会,有一点小起因。当年 6 月 19 日《人民日报》报道新会农民周汉生用水稻与高粱杂交获得一种优良水稻新品种。周总理很重视,专门带了一位专家 6 月 30 日飞广州,又转来新会。在试验田旁周见到了这位农民。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生活条件还很差,乡干部和农民一律都是赤脚,总理的穿着也就比他们多着一双布鞋,只是衣服稍整洁一些。接待人员找了一把小竹椅、一个小方竹凳放在地头,本意让总理坐小竹椅,不想总理一到就坐在小凳上,把小椅子推给周汉生,还说你长年蹲田头,太辛苦。这就是周恩来的作风,尽量为他人着想,绝不摆什么架子。

按现在的习惯,官大一级,见面让座,起行让路,等级分明。一个大国总理来到地头已属不易,怎么能在座位上尊卑颠倒呢?我立即联想到,已逝全国记协主席吴冷西也是新会人。一次,我当面听他讲过这样一件事,50 年代初,朝鲜工会代表团来访,总理接见并合影,他的座位本安排在前排正中。周恩来不肯,他要当时的全国总工会主席刘宁一与客人坐正中,他说,你是正式主人,今天我是陪客。结果他真的坐在旁边,报上也就这样照发照片,那时大家觉得也很自然。我曾见过延安时期老同志的几幅合影,大家都随意或坐或站,有几次毛泽东都站在较偏的位置。无疑,毛当时的地位是应该居首位的。现在当我们看这些老照片时,心里真说不清是陌生还是亲切。

座位这个东西是典型的物质与精神的结合。有把椅子,坐着好说话或办事,这是物质;坐上去,别有一种感觉,这是精神。坐椅子的人多了,就要排个次序,就有了等级。等级就是一种精神。等级不可没有,如军队指挥,无等级就无效率。但不可太严,太严了就成障碍,心理障碍、工作障碍。正如列宁所说:“真理很灵活,所以不会僵化;又很确定,所以人们才能为之奋斗。”现在我们对座次的设计是越来越精、越来越细,只僵化而不灵活了。不用说大会谁上主席台,台上又谁前谁后,有的单位开会,除分座次,还要专制一把大一点的椅子,供一把手坐。我又听过一个故事,一位新来的部长,很不习惯这种把他架在火上烤的坐法,每次到场自己先把这把大椅子撤去。但下次来时,大椅子又巍然矗立原地与他四目相对,他的务实作风拗不过笼罩四周的座次威严。

存在决定意识,在没有椅子坐时,当然没有座次。我看过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的会场。那是一间大伙房,没有座椅,五十三个中央委员、候补委员,随手从房东家带一个小板凳来就开大会。难的是有了椅子后怎样办,这里有个公心、私心之分。以公心论座,党内讲平等,是同志;党外讲服务、是公仆,何必争座?何敢争座?以私心论座,则私心无尽,锱铢必较,事事都要争个高低。周恩来的一生是为公的一生,这从他位次变化中可以看出来。他早年就坐到党内的第二把交椅。长征开始时,党务、军务大事由最高三人团负责:博古、周恩来,还有一个外国人李德。遵义会议后他把军事指挥的椅子让给毛泽东,一、四方面军会师,为团结四方面军又把红军总政委的椅子让给张国焘。解放后他又有两次让位。第一次是 1958 年6 月,就是这次到新会调查之前,因为几次受到批评,周就提出辞去总理职位,后来政治局不同意,算是让位未果。但后来经济困难立即证明周的意见对,他又毫无怨言,以总理的身份来收拾这个烂摊子。第二次是让位给林彪当副统帅,后林自我爆炸,驾机出逃。当晚,他把办公椅子搬到大会堂,整整一个通宵,坐镇指挥,力挽狂澜,化险为夷。

大位无形,不管周在历史上曾将位置让毛、让张,还是“文革”中让位于林,或者还要对江青忍让三分,但在老百姓的心里他永远是国家的总管,是仅次于毛的二把手。这个位置是永远也变不了的。后来的年轻人不理解,总爱问:周为什么要这样一让再让?为什么不敢与毛争一下呢?我听说一位领导同志当面问过周,周说,如果那样党就会分裂,局面更不可收拾。他是仔细衡量过利害的。“文革”最困难的时期,他说过一句话,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还是为公,为了国家利益。其实,共产党无论全党还是党员本人,都没有自己的私利。西安事变,抓蒋而不杀,反而还承认他的领袖地位,为抗日,为挽救民族危亡,这是党最大的忍让。周是代表党亲自到西安处理这件事的。周几次让位,也是出于党性的忍让。无论对内对外,若让而能利天下,他都义无反顾。

那么,周恩来争过椅子没有?争过。在西安、在重庆、在南京与国民党长达十年的谈判就是在争椅子,为党争、为民争。周恩来说,谈判都把人谈老了。但还是谈不成。周就甩手回延安,而蒋介石最后落得只能到台湾给自己安一把小椅子。新中国成立到周去世凡二十七年,周主持外交,参加或指挥了所有重要的国际谈判,与美国人在朝鲜谈、在华沙谈。与苏联人谈,甚至在莫斯科与老大哥吵翻,拂袖而去。都是要为中国在国际上争一把交椅。而他自己却忙得坐不暖席。毛泽东出行用专列,周出行几乎全坐飞机,不是飞机的椅子好坐,是为省时,多一点时间去工作,去为民为国多争一点权利。最危险的一次是去开万隆会议,他的座机为敌特所炸,幸亏他临时换机,免于一难。而身边的工作人员总不会忘记周的一个工作细节,每临大会,他要亲自到主席台或会场上看一下坐席,特别是党外民主人士的座位摆得是否合适。最后又不会忘记检查一下毛主席的座椅,摇一摇,稳不稳,再看看角度,视线清不清。这就是周恩来。他心里有一个座次,孰重孰轻,何让何争,明白见底。

在看这个纪念馆时,我很庆幸 1958 年周让位之未成,不然国家还要多一次悲剧。又想到“文革”中周虽让位,林彪又不能久居,不是图位之人不想接,也不是接位之人不欲久坐,是他们不能承受这轻,不能承受周的这轻轻一让。又不能承受这重,承受这国事民心之重。庄子说,“先贤而后王”,从政者必得先有贤能之德、之力,才敢去接王位。王位是什么?就是一把办重要事情的椅子。历史上凡大让之人都有大公大仁之心,尧让天下于舜,舜让天下于禹,孙中山让总统位于袁世凯,华盛顿当了两届总统毅然让位,邓小平首开在位退休先例。他们都是大公大仁之人。我在新会看到的这两把小椅凳当然不是王者之椅,它实在太普通了,甚至在民间已很难找到。但纪念馆主人很郑重地对我说:“这两把椅凳,我们刚从主人家里征集到,已作为重要文物收藏了。”我想,西柏坡会议上的那些小木凳散落民间,也不知有没有人收藏。人们现在更关注的是怎样去制新椅子。前不久,我到北京一家专门开重要会议的宾馆里就会,吃饭时,座椅庞然而厚重,颇有几分威严,椅子围桌而立,远望如一圈逶迤的长城。用餐者入座挪椅很不方便。我忍不住对经理说,餐厅之椅还是以轻便为好,何用这样隆重?她说这是专门请人设计的,一把就 2000 元。我说这种重椅只合主席台上用,放在这里讲错了排场,又枉费了许多钱。但设计者恐怕另有考虑。

新会的一个小型纪念馆让我联想频频,悟到一个大道理。座位这个东西有实在的物质和虚拟的精神两方面的含义。如果只从实用考虑,能坐、舒适就行,大可不必争什么座次;如果从精神方面考虑,每个人在众人心里的位置是他德与能的总和,争与不争都是一样的。相反,争则愈见其私,品位更低;让则愈见其公,品位更高。这是做人的道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千秋人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247079
开本 16开
页数 295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380
出版时间 2019-08-01
首版时间 2019-08-01
印刷时间 201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66
CIP核字 2015030286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0
出版地 北京
239
171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6:4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