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毕昇再现(汉字印刷革命与北大方正)/共和国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共和国故事》是一部反映共和国60年伟大建设实践的大型历史故事丛书。它从多个视角,多个侧面来解读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王治国编写的《毕昇再现(汉字印刷革命与北大方正)》为该套丛书之一,汇集了数十个重大历史事件。如:接触照排科研项目、激光照排系统研制成功、获得国外专家的赞誉、北大方正应运而生等。

内容推荐

《共和国故事》内容涵盖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军事、科技、教育、政策、外交、民生等方面。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肃清匪特,再到依法治国;从开国大典到六十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中国商业浪潮的滚滚而来;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一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从取缔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论十大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从“双百”方针到人才强国战略;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到对其伟大的实践;从科教兴国战略到建设新型国家;从以捍卫主权为目的的抗美援朝到多次边界自卫反击作战;从军队以数量取胜到精兵之路;从新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成渝线竣工到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从医疗制度改革到住房制度改革;从农民工培训到希望工程。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其所在的每个领域都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了不朽的诗篇。

本册为《毕昇再现(汉字印刷革命与北大方正)》,书中汇集了数十个重大历史事件,详细讲述了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最终的历史形态,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毕昇再现(汉字印刷革命与北大方正)》由王治国编写。

目录

一、挑战难题

 寻找创新的思想源泉/002

 接触照排科研项目/006

 挑战最新科技领域/012

二、攻克难关

 攻克最大技术难关/018

 积极争取领导的支持/025

 王选取得初步成果/033

 激光照排系统研制成功/045

 获得国外专家的赞誉/053

 照排技术获得专利/059

三、推广应用

 激光照排系统投入使用/066

 与外企争夺国内市场/071

 北大方正应运而生/082

 北大方正进军海外市场/088

四、再攀高峰

 开发页面描述语言/098

 研制彩色激光照排系统/100

 实现编辑网络化/104

 进军广播电视行业/107

 大力培养下一代人才/114

试读章节

1941年夏天,34岁的毛奇利来到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在这里遇到了才华横溢的年轻研究生埃克特。

埃克特在数学和电子工程两个领域都有深厚功底,两人兴趣相投,相见恨晚。

1942年毛奇利提出了电子计算机的基本构思,由埃克特负责具体实现,终于在1945年秋使第一台计算机运行成功。

冯·诺依曼在介入计算机研究之前,是研究数学和数理逻辑学的,后来他发明了“存储程序”的概念。

1944年的一天,在美国费城火车站,冯·诺依曼遇到了一名上尉军官,便与他随便攀谈起来。当时他们谁也没有意识到这次谈话从此改变了冯·诺依曼和电子计算机的命运。

从谈话中冯·诺依曼得知这位军人是美国军方派来参加毛奇利和埃克特的第一台计算机研制项目的,这引起了冯·诺依曼的极大兴趣。他的直觉告诉他,运用自己的数学和数理逻辑知识,很可能会为计算机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怀着这种令他激动的想法,冯·诺依曼很快来到宾夕法尼亚大学,投身到研制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工作中。

果然,过了不久,冯·诺依曼就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

王选还发现,微程序的创始人维克斯也具有数学和无线电两个领域的深厚功底。

1946年夏,当维克斯33岁的时候,发生了被他称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他接到一个电报,邀请他参加莫尔电机工程学院的计算机培训班,主讲人是埃克特和毛奇利,当时他们的名字还鲜为人知。

那天,维克斯去晚了,只听到后半部分的课程,但世界第一台计算机的成就和新的存储程序计算机概念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维克斯灵感突现,立即回到剑桥大学着手研制工作,发明了第一台微程序结构的计算机。

王诜后来说:

最使我激动不已的是1961年初看到的关于Atlas计算机的一篇不到一页的简短报道。Atlas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20世纪50年代末研制的一台大型计算机,每秒运算高达几十万次,支持多道程序。主设计师叫汤姆·基尔本。他精通程序,又有很出色的无线电才能。由于英国当时比较穷,用不起超大容量的磁心存储器,基尔本只用了16K×48位的磁心存储器,再加上第二级90多K字的磁鼓存储器,首创了虚拟存储器。同时,又以极大的魄力用晶体管分立元件来实现了这一创新的方案。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从中我总结出一点:20世纪50和60年代计算机硬件方面的很多高招都来自程序和应用(后来叫软件)的需要,硬件和软件的结合给计算机体系结构带来一系列的突破。可见,程序和应用对硬件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只掌握硬件设计,不懂得程序和应用,照样产生不出创新的想法。看来,这就是创造的源泉。

就在1961年,王选决定:从硬件转向软件,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以探讨软件对未来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影响。这是王选又一个产生前瞻意识的远见,因为当时整个中国也鲜有人这样做。

直到后来,他一直把这称作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因为,从那以后,王选找到了产生创新思想的源泉。

接触照排科研项目

1961年夏天,正当王选在如痴如醉地工作时,由于长期的饥饿和劳累,他病倒了。

经过一年的治疗,他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还一天天加重了。迫于无奈,王选于1962年夏天向学校请了长期病假,回到了上海的家中。  在上海养病期间,王选仍然不断吸取新知识,还不时地向复旦大学的许自省和施伯乐两位老师请教问题。

两位专家非常热心地对他进行指导,这让王选学会了调试手编程序的相关知识。

此时,王选开始自己设计编译系统,他还将进展情况写信告诉了陈堃銶。

1965年夏天,王选接到陈堃銶的来信,由他所设计的编译系统被正式列入了北大科研计划的项目。王选兴奋得在上海再也待不住了,他立即告别父母,回到了离开3年的校园,迅速投入了紧张的工作。

编译系统研制小组正式成立了,成员除了王选、许卓群、陈堃銶、朱万森以外,还包括3名协作单位的技术人员。这个小组在当时很不起眼,许多人都没有把它当回事。

软件设计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王选的体力还很虚弱,实在累得不行了,他就靠在床上工作。好在有陈堃銶,她好像对王选的设计心领神会,总能编写出精确漂亮的程序去实现。同时,她也被王选的设计所折服,常暗暗惊叹,这个瘦弱不堪的人怎么会有这么多奇思妙想。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王选并不赞成硬件直接执行高级语言的方案,而是主张寻找编译和目的程序运行中的瓶颈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一个只懂软件不懂硬件的人,可能会束手无策,而王选已经有了硬件实践的经验,他将硬件和软件结合着来想,就试着从硬件上想办法,果然很容易就想出了克服这些瓶颈的方法,他感到自己真的找到了创造的源泉。

但是,有一些问题王选也会百思不得其解,例如怎样在语言中有效地利用当时DJS21机上的磁鼓外存储器就把他困扰了很久。

这时,在国内先于北大从事高级语言编译系统研究的单位还有中国科学院和南京大学,其中,中科院计算所集中了以董韫美教授为首的一批很有才华的研究人员。他们的研究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与国外的差距也不大,在国内外都很有影响力。

于是,王选和许卓群去中科院登门请教,果然得到对方的热情点拨,这使王选很快就搞明白了。回到北大不久,他就研究出了磁鼓数组的设计。P3-7

序言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同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同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罔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故事》。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蘑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巾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上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

2010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毕昇再现(汉字印刷革命与北大方正)/共和国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治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31827102
开本 16开
页数 1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9
出版时间 2011-03-01
首版时间 2011-03-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3
出版地 吉林
225
153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4: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