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个体生命视角下的莫言小说研究 |
| 内容 | 作者简介 张雪飞(1978一),女,吉林省四平市人,文学博士,现为聊城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近年来,在《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齐鲁学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已出版学术专著1部。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莫言小说动物性的多维呈现 第一节 动物——对人类动物性的隐喻 一 对动物野性的呼唤——山林中原始野性的呈现 二 人类文明对野性的规约——从野性到驯顺的生命 三 人与动物命运的对比描述——对荒诞历史的折射 第二节 人类动物性的文本呈现 一 “食”的动物性回归 二 “性”的动物性张扬 三 人类的失语状态 四 现代文明压迫下的“变形 第三节 人类兽性:动物性的沉疴 一 人类兽性的文本表现 二 酷虐演绎的人间悲剧 第二章 莫言动物性创作的资源探析 第一节 动物性与莫言的生命经验 一 饥饿与孤独——书写人类动物性的两大思想源泉 二 恐惧——荒诞年代的经历,对人类兽性的见证与记录 三 对礼教的冲破——重压下的反弹 四 “本地人”身份——审美趣味的“农民性”倾向 第二节 动物性与莫言的地域经验 一 本土经验——文学与地缘 二 对鬼怪故事的心怀敬畏到自觉“学习蒲松龄 第三节 动物性与莫言的阅读经验 一 马尔克斯——对万物有灵之门的开启 二“种的退化”对“现代性危机”的呼应 三 “原始拯救”感召下的“动物性发扬 四 贾平凹关于“种的退化”书写 第三章 莫言小说动物性写作呈现出的理性思考 第一节 动物性与现代文明 一 文明对动物性的压制与异化 二 兽性对文明的反扑 三 对鲁迅传统的继承 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第二节 动物性与人类理性 一 理性缺失的困境 二 忏悔的力量 三 对信念的理性坚守 第四章 动物性表达与莫言创作在内蕴形式上的完美契合 第一节 狂欢化与动物性的异质同构 第二节 情节的狂欢与动物性表现的契合 一 狂欢节庆为动物性表达提供了场景 二 高密东北乡——一个张扬动物性的必然空间 三 莫言小说狂欢人物的动物性表达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张雪飞著的《个体生命视角下的莫言小说研究》通过对莫言小说创作的整体把握,从形态学、哲学、艺术学、社会学等角度,对莫言小说中“动物性”的呈现姿态、理性思考、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在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及西方现代性文学的比较中阐释莫言小说的世界性意义。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个体生命视角下的莫言小说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雪飞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2821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5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55 |
| 出版时间 | 2018-10-01 |
| 首版时间 | 2018-10-01 |
| 印刷时间 | 2018-10-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446 |
| CIP核字 | 2018160979 |
| 中图分类号 | I207.4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6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40 |
| 宽 | 171 |
| 高 | 13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