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战争之手
内容
编辑推荐

众所周知,纳粹德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众所周知”的就一定是真理吗?本书告诉我们,不是。至少,二战发起的幕后真正“黑手”并非是我们现在认为的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而是另有其人。想知道真相?那就赶快翻开本书吧!

内容推荐

人类历史上有无数次的战争,但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在策划战争?果如历史定论所言,是一些战争狂人吗?德国、意大利、日本发动了二战,已经是世界共识,但本书将揭示这场战争背后真正的“黑手”,不是德国、意大利,而是另有其人。

目录

第一章 从圣殿骑士团说起/1

第二章 犹太力量/6

 “革命几乎是一种犹太现象”/6

 罗思柴尔德家族大手笔投机/11

 圣赫勒拿岛/17

第三章 一美元背后的影子政府/25

 骷髅会/25

 上帝的选民/32

第四章 普法战争与卑斯麦的蓝图/44

 条顿骑士团与容克贵族/44

 普鲁士是一台精良的战争机器/47

 铁血政策/54

第五章 林肯为什么被杀?/58

 林肯的难题/58

 他难逃一死/64

第六章 美洲的崛起/70

 倒霉的“缅因”号/70

 走向海外扩张/74

 摩根家族/83

第七章 德国的野心和美国的趁火打劫/87

 普法战争后德国的目标/87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德国的失败/92

 “40室”/96

 佩奇致豪斯电报/99

第八章 纳粹德国的复兴奇迹/111

 忙碌的沙赫特/111

 从英德海军协定到德国大扩军/123

第九章 欲擒故纵/128

 赢得对马海战的日本/128

 从“橙色计划”到“彩虹计划”/134

 故意被忽略的波波夫情报/139

 美国不再孤立/146

第十章 战争与盘算/151

 希特勒的敦刻尔克打算/151

 从波兰到斯大林格勒/162

第十一章 收获季节/179

 两败俱伤之后/179

 席卷苏联财富/190

 掠夺日本/199

第十二章 犹太人在反攻吗?/212

 罗思柴尔德家族日薄西山了吗?/212

 卷土重来之势/215

第十三章 究竟谁制造了“9·11”事件?/221

 “9·11”事件/221

 种种疑问/223

 “9·11”事件后美国的扩张/236

试读章节

公元7世纪,塞尔柱突厥人占领了耶路撒冷。这是一群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此后他们冷酷无情地对待巴勒斯坦的异教徒们,尤其是基督教商人,几乎成了他们日常虐待的目标。这些异教徒经常被杀,他们的财富也时常被劫掠,而这就渐渐为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种下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到了11世纪末,欧洲手工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欧洲市场却仍旧狭小。另外,拜占庭和阿拉伯人控制了东地中海和小亚细亚,阿拉伯人几乎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欧洲人无法直接进入巨大的亚洲市场,又不得不经阿拉伯人之手高价购买所需要的亚洲货物。因此,欧洲人对这些拜占庭人、阿拉伯人越来越感到痛恨,他们劫掠了欧洲的利润,使得欧洲一片贫穷。

渐渐地,一种通过战争抢回欧洲利润的想法就成了欧洲共同的渴望。他们并不指望能击败强大的拜占庭和阿拉伯人,但至少能对他们洗劫一番。这种渴望在欧洲始终徘徊,欧洲的教会和大小国王、贵族们早已议论纷纷,或者说跃跃欲试,毕竟,拜占庭和阿拉伯人都积累了巨额的财富,这十分诱人。而欧洲也早已具备了发动战争的资源和条件:由于实行长子继承制,没能继承财产的“光蛋骑士”遍布大街小巷,他们四处惹是生非、打家劫舍;威尼斯、热那亚、比萨的富商们也希望打通小亚细亚通道,他们因此游说教皇,发动一场圣战,他们愿意资助战争;欧洲的封建主们在各自狭小的领地里无所作为,灾荒连连,日子也并不好过,因此,他们也对入侵东方满怀希望。

机会很快来了——11世纪末的中东也是混乱不堪,拜占庭皇帝阿利克休斯一世向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发出了求援请求,以拯救这个基督教东方帝国。此举正中罗马下怀,公元1095年11月,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克勒芒宗教大会上说:“在东方,穆斯林占领了我们基督教教徒的‘圣城’(耶路撒冷),现在我代表上帝向你们下令,恳求和号召你们,迅速行动起来,把那邪恶的种族从我们兄弟的土地上消灭干净!”而教皇不久后的一句话才道出了战争的真谛:“耶路撒冷是世界的中心,它的物产丰富无比,就像另一座天堂。在上帝的引导下,勇敢地踏上征途吧!”欧洲各地天主教会立即发出圣战号召,以驱逐塞尔柱突厥人为战争目标,收复圣地耶路撒冷,开始了长达200年的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从1096年开始到1291年结束,期间共计发动了9次东征,拯救东方基督教圣地完全是一个战争借口,大肆劫掠才是真正目的,而更悲哀的是,大部分十字军作战都以失败告终,因为整个十字军东征根本不是统一指挥下的军事入侵和征服,更像是混乱的海盗式劫掠,法国编年史家维拉杜安写道:“自世界创始以来,攻陷城市所获的战利品从未有如此之多。”

而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攻击、劫掠战争中,昔日欧洲的破落户骑士成为战争的主角之一,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并且来自欧洲各地的骑士也渐渐形成了众多骑士团,其中以三大骑士团最为著名,即圣殿骑士团、善堂骑士团、条顿骑士团,此外还有一个圣剑骑士团也是著名的骑士团,但这个骑士团后来与条顿骑士团合并了。欧洲骑士团为十字军东征的主力之一,其建立的本来目的是欧洲各国和罗马教皇为了维护在东征期间占领的东方领地及掠夺东方财富,然而骑士团在此后的势力越来越庞大,以至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了欧洲最富有、最具实力的特殊军事一商业集团。

在第一次东征(1096—1099年)结束后,欧洲十字军攻占了东方很多领地,整个地中海东岸几乎都成了十字军的占领地,十字军甚至为此在占领地上建立了4个十字军国家。然而,这片南北绵延1200公里的占领地却时刻面临伊斯兰世界的反攻危险,而十字军东征多为欧洲诸多王国临时组成的乌合之众,并非统一的正规军,为此,十字军国家急需建立一支常备武装力量。他们获得了教皇的支持——整个十字军东征的目的是掠夺东方财富,但却是在天主教的名义下进行的宗教战争,因此,没有教皇的支持是不可想象的,也唯有教皇才具有这样广泛的感召力,于是,各种各样的骑士团纷纷建立。  骑士团是一个相当特别的群体,如果论述他们的性质,那么他们更像是教皇的私人军队,或者说是宗教内部的军事集团,因为他们必须接受教会的制约:不得娶妻、不得谋求财产、不得违背命令,他们的伟大目的是“保卫基督教”。但这个组织除了在统领意志上归属宗教外,在现实上则是标准的军队:它拥有严格的军事组织性,每一个骑士团最高职位是“总团长”,然后是“支团长”,其下还有司令、马厩长等各级军事指挥官,而总团长则直接效命于罗马教皇;他们并不是农民,他们在建立之初就是为了应对战争,他们在早期唯一的社会任务就是作战。然而,有三个原因促使这些骑士团在后来成了欧洲的统治层:教皇刻意赋予他们更多的权利和社会地位;他们的职能从为宗教作战转变为敛财;当他们地位提升、财富积聚后,他们逐渐变成了掌握欧洲金融、海运、贸易的大商业阶层——这是一个特殊的发财之路,他们拥有至高无上的宗教名义,因此,即使是欧洲诸国的封建领主也无法制约他们;他们又是军人,因此他们参与欧洲对东方的所有抢劫,并且可以利用自身的武装力量进行“武装贸易”;他们还可以利用自身不受制约的地位和所得的财富进行投资和金融活动,从而获得更大的影响力。

实际上,这些披着宗教外衣的骑士团更像是一群黑手党。当时,骑士团有一个任务,就是负责替各地朝圣者购置在圣地的宫殿、房产和土地,以作为朝圣者来到圣地后的居住场所。然而当朝圣完毕后这些宫殿、土地却成了骑士团的私有财产,如1168年,匈牙利国王付给圣殿骑士团10000贝桑,其中6000贝桑用来购置1座宫殿和另外的4所房产,然而当匈牙利国王离开后这座宫殿和4所房产就成了圣殿骑士团的财产;此外,骑士团还充分发挥自己的权利,如圣殿骑士团就利用海运优势为那些朝圣者提供海运,当然,费用高昂;几乎所有的骑士团也都是高利贷者,因为他们财富的累积已经足够他们成为资本的经营者,那时欧洲的银行业可以说就掌握在骑士团的手中,因此,历史记载这些骑士团“契约账簿比圣经还多”。当然,他们还是职业抢劫者,1153年,当十字军攻克埃及的阿斯卡隆后,圣殿骑士团作为尖锋部队首先突破城门,但他们随后就命令40名士兵把守住城门,不让其他十字军部队进入,因为他们要独自洗劫城内的财富。

P1-3

序言

这才是真正宏大的史诗,莎士比亚的戏剧与之相

比就像是幼儿园的排练。

众所周知,纳粹德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众所周知”的就一定是真理吗?在伽利略从比萨斜塔上抛下两个球之前,众所周知羽毛比石块落地要慢,因为羽毛比石块要“轻”;在哥伦布之前,众所周知世界上只有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还有,众所周知人和人都是同样的生物,但偏偏有高低贵贱之分……诸如此类还有很多,但都是似是而非。所以,众所周知的东西并不等于真理,真实本身才是常识。

不论你是否承认、是否相信,这个世界的命运总是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这个极少数,往多了说可能有几千,往少了说可能就三五个。这丝毫不夸张:欧洲七年战争打得热火朝天,俄国的手已经触及到了胜利果实,但叶卡捷琳娜发动了宫廷政变,于是整个欧洲大陆的战争形势立即风云变幻,俄国放弃了近在咫尺的胜利果实,改变欧洲命运的就是叶卡捷琳娜一人——假如她没有发动政变,那么历史必将改写。

在现代,一个大型公司的运作发展有一个核心决策层,这个决策层就是董事会。而董事会内部实际上具有决定权的也就是几个人,甚至也可能就是一二个人。这一二个人的思想意志决定了公司的发展;一个行业也有龙头老大,因此这个龙头老大也就具有了影响整个行业命运的能力。所以,实际上我们的世界中一直存在一个道理,那就是:垄断越集中,决策也就越集中,最后看似宏大的发展和命运转变实际上往往是由一个或几个人来决定的——一个小店是由一个店主来打理的,一场战役是由双方的主帅来决策的。法国大革命后的欧洲历史就是由拿破仑一个人来主笔撰写的,如果再放大些呢?没有大流士一世很难说波斯帝国能否崛起,而没有提米斯托克利,雅典绝对无法取得萨拉米海战的胜利,而雅典如果未能阻挡波斯的进攻,那么今天的欧洲很可能更像是一个大伊朗。

决策权归结于极少数一些人,那么就会产生一些精英组织。这些精英组织会像组织严密的帝国一样,操纵整个国家。自然,近现代民主制掩盖了这些组织,似乎现代国家的权力运转是需要人民授权和民众监督的,但实际上,无论有没有民主制,精英组织就是精英组织,他们根本不在乎所谓的国家权力机制和监督机制,他们依靠的并不是这些,他们依靠的是看不见的力量操控,因为他们控制的是力量,而非权力。

当一个人拥有力量的时候,就会明白力量和权力的区别,也会因此蔑视所谓的权力。在那时,权力不过是力量的工具,或者说拥有权力的人不过是拥有力量的人的打工仔,尤其是公共权力,更会被视为是一种支配大众、国家和军队的工具。这很可怕,因为拥有巨大力量的人会攫取巨大的财富,这又使得他的力量更加强大。

而更可怕的是,当一些拥有巨大隐性力量的精英组织发生对抗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会为此而颤抖。在20世纪初,西方世界形成了三大精英集团:欧洲传统的犹太财团,他们以罗思柴尔德家族为核心;美洲新兴的新大陆财团,他们以摩根家族为核心;普法战争后崛起的德国容克财团,他们以克虏伯等工业贵族为核心。这是一个三方博弈的时代,而希特勒和纳粹党则成为德国集团最锋利的一把战刀。但支配这把战刀的并非德国,而是另有其人。

至于为什么要发动一场导致千万人丧生的战争,道理其实很简单,对一些人是灾难的事,对另一些人则意味着幸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战争之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白海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崇文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318581
开本 16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19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0
16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21: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