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甘地传
内容
作者简介

甘地,印度独立运动领袖,国大党领袖,20世纪非暴力主义倡导者,被世人尊称为“圣雄甘地”。他出生于吠舍家庭,信奉印度教中的毗湿奴派。1891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取得律师从业资格后回国。1893年赴南非从事律师职业,领导当地印度侨民摆脱种族歧视,争取公民权利。1915年返回印度,此后带领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争取民族解放,脱离英国人的殖民统治。1947年印巴分治,甘地为没有实现印巴统一而深感遗憾。1948年1月30日,甘地在晚祷的会场被一名极端的印度教徒枪杀。

序言

和我很亲密的几个同仁在四五年前向我建议写一写我的自传,我刚开始动笔,第一页还没写完,
在孟买发生了暴动,我的写作工作便停了下来。紧接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最终使我进了耶罗弗达监狱
。与我同狱的还有捷朗达斯先生,他当时让我别考虑其他事,继续写我的自传。我告诉他,我已经给自己制订了—个学习计划,在完成这个计划前,我不准备干其他的事。实际上,如果在那里服满刑期
,我的自传可以写完的,因为我在获释后,还有一
年时间可以去完成它。这个时候,史华密·阿南德
有提及写自传的事,而且《南非非暴力抵抗运动史
》我已经完成,于是我准备为《新生活》写我的自传。史华密建议我专门一本书出版,但我没有时间
。每周我总是要给《新生活》写点东西,这样的话
我每周写一章,这样写下去,内容是我的自传岂不很好?史华密觉得这样也行,于是我就很忐忑地写
了下去。
   

在我沉默的那些时日,有个朋友对我的做法很
怀疑。他说:“写自传是西洋人的习惯和做法,你
这样做太冒失了。我不知道哪个东方人写过自传,
除非他深受西方的影响。您要写什么?如果将来您
否定了现在的一些原则性的东西,或者改变了现在
的打算,那时候,那些依照您说的或者写的而做事
的人岂不会犯错误码?不写自传这样的东西,至少
现在不写,您难道不觉得更好吗?”
   

朋友的观点多少影响了我。但是,我的真正意
图不在自传。我只是想讲述自己体验真理的很多经
历,原因是我的生平只有这种体验,没有别的,用
自传的形式讲这个故事,我觉得合适而且是真的。
我不在意形式,我在乎的是讲的故事都是我的体验
。我相信,把所有这些体验的写出来,与读者分享
必定是有益的,这种信念让我感到很欣慰。在政治
方面,我的体验现在不仅在印度,而且那些“文明
的”世界,也都知道一些。这些体验为我所挣得的
“圣雄”荣光,其意义没有多大。“圣雄”的称号
让我时常痛苦不已,它从来没有让我感到有什么得
意之处。但是我愿意讲讲我的精神体验,也只有我
自己明白这些体验,而且在政治方面我做工作时所
拥有的力量都来自这些体验。假如这些体验真正属
于精神方面,那就没什么值得炫耀的了。它们让我
更加谦虚。对过去的每次回顾,都让我明显地感到
自己不行。三十多年来我一直努力奋斗的目标就是
自我实现,面对神灵,达到“莫克萨”(脱离生与死
的自由,近似“解脱”的含义)。我为此而生,也为
此而行,为求得实现而孜孜不倦。我的所说所写和
我在政治方面的所有冒险,都是为了这一目的的;
我一直认为,对一个人可能的事,对所有的人也可
能,因此我的体验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公开进行的
;我也不认为这一事实会降低它们的精神价值。有
些事只有一个人和他的造物主才知道,这自然是只
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当然我要说的体验不在此列,
但它们是精神上的,甚至可以说是道德上的,因为
宗教的本质就是道德。
   

这个故事里包括那些属于宗教的、老少皆能明白的事。在此我将这些体验平心静气而又谦虚地讲
出来,相信其他的很多体验者会发现他们行动的食粮。我不敢说这些体验已经很完美。但我敢于宣称的只是像个从事科学工作的人一样,虽然将实验做
得非常细致,而且颇有远见,但却从不敢说他的结
论就是最后的,而是以一种虚心的态度对待它们。我曾经做过深刻反省,一再检讨自己,并分析每一种心理状态。但我依然不敢宣称我的结论没有错误
,是最后结论。我干宣称的也只有我所说的这一点
。于我而言,它们绝对正确,暂时好像是最后的。
因为如果不是这样,我就无法采取行动,我采取行动的每一步骤都是根据它们来判断是接受或者拒绝
,从而决定行动。从理性和良知上讲,只要我的行
动使我感到满足,我就会坚决依据我原来的结论去行动。
   

假如我仅仅是对一些学院式的原理加以讨论,那我就不应当写自传。而我的目的在于将这些原理怎么运用到各种实践上加以说明。我给要写的篇章拟定了一个标题:我体验真理的故事。这些故事当然包括非暴力、独身生活,以及一些被认为与真理不同的行为的原则。但是对我来讲,真理至高无上的原则,它包括许多其他的原则。这个真理不只是指言论真实,也指思想真实,不只是我们所理解的
相对真理,而是绝对真理,永恒的原理,即神灵。
关于神灵,因为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所以有无数的定义。这些表现让我感到惊奇和敬畏,曾经一度
使我惶恐。然而我仅仅是把神灵当作真理来崇拜。
我依然在寻找追求他。为了这个目标和愿望,即使
牺牲我最珍贵的东西,哪怕是生命,我也在所不惜
。但是只要这个绝对真理我还不能实现,我就必须
坚持我所理解的相对真理。这个相对真理当然也应该是我的护身符和光辉,虽然这条道路如何艰险,径直如刀刃般狭窄锐利,对我而言,它却最为便捷而且容易。我已严于此道,所以就连我所犯的错误像喜马拉雅山一样,我认为那也很渺小。这条道路使我免于悲愁,我在按照我心中灯光指引下前行。
前行中我常常隐约看见绝对真理,沐浴神灵的一点
光辉,而且只有他是真实的,其他都是不真实的信念,在心里每天都在成长。让那些愿意的人了解在我心里这种信念是怎样滋长的;如果可能,就让他们分享我的体验和信念。更高的信念在我心中一直成长,我有理由说:凡是对我可能的事情,即使对一个小孩也是可能的事。追求真理的工具看似简单但却很困难,这对一个高傲自大的人,它们根本是不可能的,但对于一个纯洁无瑕的儿童,却完全有可能。追求真理的人当是谦逊如尘。尘土可以被世人踩在脚下,然而追求真理的人必须谦虚到为尘土所践踏。只有到了这样,他才能瞥真理的光辉。
   

我在此所写的任何东西如果让读者有骄傲的感
觉,那他就应当肯定我的追求一定有错误,而我看
见的也只是海市蜃楼而已。那就让那些像我这样的人毁灭,让真理盛行吧。
   

我恳切希望不要把以下几章所讲的当作权威。
可以把这里所讲的一些体验作为一种图解,各人可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再参照它进行试验。我相信
仅就这个范围来说,这是有一定帮助的图解;因为
我不想掩饰什么,也不准备少讲那些应当说的不堪
之事。我犯的错误,我准备完全呈现给读者。我的
目的不是要说我多好,而是要讲一讲在非暴力抵抗
的科学中我的一些体验。我会将自己的判断尽力做
到真切而严谨,因为我希望别人也这样。拿这个标
准衡量我自己,我必须与首陀罗同声高呼:
   

如我一样如此邪恶而令人厌恶,

这样的坏人哪里有一个?
   

我已抛弃了我的神灵,

我没有信仰。
   

离他还是那么遥远,这使我感到非常痛苦。我很清楚,我的生命中的每一次呼吸都受他左右。我
明白我的那些不良的感情使得我离他那么遥远,但
是这种感情我还不能完全摆脱。
   

然而我不得不就此打住了。真正的故事只能从下一章开始。
   

莫·卡·甘地
   

1925年11月26日于沙巴玛第学院

导语

《甘地传(精)》是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的回忆录,讲述了他传奇的人生历程。此传记以平实的语言记录了甘地的童年生活、求学之路以及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为印度谋求自治。甘地从一视角对自己的个人生活、心理状态以及政治生涯等方面进行了详尽描述,同时从他的经历中也反映出那个时代印度人民所遭受的歧视与压迫。书中着重叙述了甘地的“非暴力”思想,他曾多次发起“不合作”运动,用和平的方式使印度走上了民族独立的道路,因而获得了印度人民的拥护与爱戴。

精彩页

我体验真理的故事(一)
   

甘地家族
   

甘地家族属于第三个大种姓吠舍的一支——班尼亚种姓,祖先原是做零售买卖的商人。自从我的爷爷开始,几代人一直都担任卡提亚华各邦的首相。爷爷名叫乌塔昌德·甘地,还有个别名叫奥塔·甘地,他是一个做事有原则的人。他曾任波尔班达的首相,但因为某种政治纷扰被迫离开了那里,避难于朱纳卡德。对当地的纳华伯[当地的军政长官],他只用左手致敬,这是一种不恭敬的行为,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他回答说:“我的右手是忠于波尔班达的。”
   

我爷爷的前妻留下四个儿子,续弦后,继室又生了两个。在幼年时候,我从来没有感到,也不知道我爷爷的这些儿子原来不是一母所生。六个兄弟当中,卡朗昌德·甘地[别名卡巴·甘地]和杜尔希达斯·甘地两兄弟先后当过波尔班达的首相。卡巴·甘地就是我的父亲,曾任王府法庭的法官。这在当年是一个调解和处理酋长及其族人之间的纠纷的权势职位。卡巴·甘地曾先后在拉奇科特和樊康纳当过一个时期的首相。
   

我的父亲历经四次婚姻,皆因前妻去世。他的第四任妻子普特丽白为他生了三男一女,当中最小的那个就是我。
   

父亲虽然性情急躁,但却是一个忠勇大方、慷慨侠义、热爱宗族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个廉洁公正的人,在家庭内外极为闻名。他对于本邦的耿耿忠心人所共知。曾经有一个驻印度的英国总督所派的助理政治监督官对拉奇科特的王公讲了侮辱性的话,父亲挺身而出,为维护王公,斥责监督官,监督官因此动怒,要求父亲道歉。父亲不依,而被拘留。但是后来因为父亲毫不屈从,那个监督官无奈之下把他放了。
   

父亲从来没有想着去经商致富,所以身后也没有多少产业留给我们。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似乎只有读到古吉拉特文五年级的水平。他没有受过什么过高的教育,没有学过史地,然而却很有经验。那些丰富的实际经验为他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准备了足够的能力,以及能够管理成千上万人的资质。
   

他没有接受宗教训练的经历,可是他与许多印度教徒一样,因为经常到寺庙里去听人讲解经文而获得宗教经验的。父亲晚年的时候,在我们家里的一个婆罗门朋友的诱导下,也开始诵读纪达经[《薄伽梵歌》],在每天的祷告中,总是要朗诵几段。
   

我的母亲是一个极其圣洁的人,这是她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她对宗教的信仰非常虔诚,如果有一天没完成祷告,她都不肯吃饭。她以仁爱慈悲为怀,因此每天必到哈维立——毗湿奴神庙去参拜[毗湿奴Visnu在印度教中地位至尊,其信徒戒杀生,为素食者]。在我有限的记忆中,她从来没有错过“查土摩”[意即四个月的一个时期。在四个月的雨季中,许愿绝食或半绝食]禁食期。即使有时候誓愿不易奉行,甚至有病的时候,她也没有失愿,始终信守不渝。在禁食期中,每天只用一餐,对她来说习以为常。有一次在“查土摩”禁食期间,她竟然每隔两天禁食一日。还有一次,也是在禁食期间,她许愿不见太阳不进食。可谁都知道,正值雨季高峰期,太阳露个脸是多么地不容易。我们做儿女的在那些日子里,个个翘首以盼,企望天空呈现一抹阳光。这样有好几天,太阳突然出现了,我们赶紧跑去告诉她。可她总要亲自看一看,但是有时候等她出来,太阳又隐没在了阴云中间,她却平静地说:“不要紧,今天上帝不让我吃饭。”于是她又去操持家务了。
   

我的母亲有丰富的常识。她熟悉许多国家大事,她的才智就连宫廷里的贵夫人也都赏识。在幼年的时候,我有幸经常跟着她出去,因此也记得她与本邦王公的寡母的许多生动的谈话。
   

这就是我的父母。
   

1869年10月2日,我出生于波尔班达。在那里度过了我的童年,也是在那里进入学校开始学习。印象中,学习乘法口诀时,我学得很困难。还有就是记得当时除了和别的孩子一起戏谑我们的教师以外,其他的事我几乎没什么印象了。这就说明,我智力发育似乎很迟钝,记忆力也不怎么好。
   

童年逸事
   

大约在我7岁的时候,父亲去拉奇科特做了王府法庭的法官,我在那里上了小学。我现在还记得我的老师的姓名,以及他们的其他特点。我在那里的学习情况和在波尔班达一样,想不起还有什么可值得称道的。后来我转了学,去另一所小学读书,直到中学,那时我已经12岁了。我腼腆害羞,与别人来往不多。准时上学,放学后就往家跑,生怕和别人讲话他们会取笑我。

内容推荐

《甘地传》为作者甘地亲笔撰写的精神自传,文章生动再现了甘地饱经忧患。历尽坎坷、追求真理的一生。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全面展现了圣雄甘地自早年伦敦求学、南非岁月到后来欧洲之行、印度独立、功成身故的一生。从中窥见的作者宽容、大度以及隐忍等精神,值得今天的每一个年轻人学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甘地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印)甘地
译者
编者 禾白
绘者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823584
开本 16开
页数 389
版次 2
装订 精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18-09-01
首版时间 2018-09-01
印刷时间 201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614
CIP核字 2018127020
中图分类号 K833.517=5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62
2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5: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