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记录了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1942年6月到1944年8月为时两年的避难生活。
日记中不但有作为逃亡者的安妮对战时特殊生活的详细记录,也有作为少女的安妮对自身成长的点滴勾勒。短暂又令人雀跃的初恋,对父母之爱的敏感渴求,以及对为人处事和人生方向的独特见解。
虽然身处困苦,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和平的向往,始终贯穿于字里行间,直到日记的最后一页。
图书 | 安妮日记 |
内容 | 内容推荐 《安妮日记》记录了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1942年6月到1944年8月为时两年的避难生活。 日记中不但有作为逃亡者的安妮对战时特殊生活的详细记录,也有作为少女的安妮对自身成长的点滴勾勒。短暂又令人雀跃的初恋,对父母之爱的敏感渴求,以及对为人处事和人生方向的独特见解。 虽然身处困苦,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和平的向往,始终贯穿于字里行间,直到日记的最后一页。 作者简介 安妮·弗兰克,1929年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是德籍犹太人。1942年6月12日,当她13岁生日时,她父亲送给她一本当作生日礼物的日记本,于是她从那个时候开始写日记了。同年7月6日,由于纳粹开始迫害犹太人,他们全家躲进了安妮父亲公司的密室。之后,另外4名犹太人也陆续躲进了密室。 两年以后的1944年8月4日,由于有人告密,躲在密室的8个人被德国警察逮捕。1个月后,8个人被转送到奥斯威辛集中营。之后,安妮与姐姐又被转送到贝尔根一贝尔森集中营。1945年3月,姐妹俩都因伤寒死于集中营。 安妮的日记由公司女职员保存下来,之后又转交给安妮的父亲。1947年,安妮的父亲将女儿的日记整理出版,她的事迹后来被拍成电影《安妮日记》。 目录 正文 序言 1942年6月12日,安妮·弗兰克开始写日记。 1944年,荷兰流亡政府的成员博克斯坦大臣宣布, 希望战后收集有关的第一手资料,以此见证荷兰人 民在德国占领之下饱受的折磨。他特别提到了信件 和日记。听到这个消息后,安妮决定战后以日记为 基础,出版一本书。于是她开始重写、修改日记, 润色文字,删除不够有趣的段落,凭记忆增加一些 内容。同时,她也保留了原始日记。在具有学术价 值的《安妮日记:评注版》(1989年)中,就将安 妮第一次写下的、未经编辑的日记称作A版,以此区 分她第二次写成的、经过修改的日记(B版)。 安妮最后一篇日记写于1944年8月1日。1944年8 月4日,密室中的八人被捕。两个秘书发现了散落一 地的安妮的日记,她们将日记藏在一个抽屉之中。 安妮的死讯被确认后,她们把日记交给了她的父亲 :奥托·弗兰克。 经过再三考虑,奥托·弗兰克决定完成女儿的 心愿,出版她的日记。他从A、B两个版本中选取材 料,重新编辑成较短的版本(C版),这也就是后来 全世界读者熟悉的《安妮日记》。 日记出版后,有人质疑其真实性。于是荷兰战 争文献资料所下令彻底调查。一旦证实属实,将日 记的全部内容连同详细的调查报告一并出版。这就 有了前面提到的《安妮日记:评注版》,它不但包 括A、B、C三个版本,还包括弗兰克家族的背景资料 ,他们被捕与押解的情况,对安妮笔迹的研究以及 研究时使用的资料文件。 位于巴塞尔(瑞士)的“安妮·弗兰克基金会 ”拥有安妮日记的版权。该基金会决定为广大读者 出版一种全新的增补版本。新版本包括了奥托·弗 兰克修订的旧版的所有内容。作家兼翻译家米杰。 帕斯勒担任新版本的编辑修订工作,对奥托·弗兰 克的原版进行补充,同时选取A、B两版的内容。米 杰·帕斯勒的最终版本经安妮’弗兰克基金会同意 ,增加了大约百分之三十的内容,使读者更加了解 安妮的内心世界。 在安妮写下第二版(B版)时,她为日记中的人 物冠以了假名。后来奥托·弗兰克在整理时,决定 将家人的名字改为真名,其他人则沿用安妮起的假 名。可是这么多年来,人们早已熟知帮助密室成员 的几个人的真实姓名,出于对他们曾经给予的无私 帮助的回报,在本译著这个版本中使用他们的真名 ,而对于不愿暴露身份的人,则使用荷兰战争文献 资料所为他们起的姓名首写字母缩写。 密室中其他人的真名: 凡·皮尔斯一家 奥古斯特·凡·皮尔斯(生于1890年9月9日) 赫尔曼·凡·皮尔斯(生于1899年3月31日) 皮特·凡·皮尔斯(生于1926年11月8日) 在安妮的手稿中,以上三人被称为:皮特呢拉 、汉斯、阿尔弗烈德·凡·丹;在本书中则是:皮 特呢拉、赫尔曼、皮特·凡·丹。 弗瑞兹·佩尔(生于1889年4月30日,德国基森 ) 在安妮的手稿中以及本书中,被称为:阿尔福 德·杜塞尔。 本书是根据安妮在大约十五岁时写下的B版整理 而成。在这个版本中,安妮有时会回顾过去,对之 前写下的日记附加评论。 导语 一个十六岁的少女,她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日记是安妮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在种族歧视和战争迫害的社会大环境中,藏匿且充满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朴实流畅的笔下,深深地揪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因此,安妮·弗兰克著的《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心灵世界的独出心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书评(媒体评论) 历史上众多在重大痛苦和损失之时为人性尊严 发言的人当中,没有谁的声音比安妮·弗兰克的更 铿锵有力。 ——美国前总统 约翰·肯尼迪 我从中获得了很多鼓励。 ——南非前总统 纳尔逊·曼德拉 那个孩子完全写出了我的感受。 ——奥斯卡影后 奥黛丽·赫本 安妮·弗兰克留给后人的精神至今仍然存在, 并且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 ——捷克总统 瓦茨拉夫·哈维尔 精彩页 让我说得更清楚一些吧。没人相信,在这世上,一个十三岁的女孩是完全孤独的。其实我并不孤独,我有疼爱我的父母,一个十六岁的姐姐,还有大概三十个可以叫作朋友的人。另外,还有一大群男孩喜欢我。他们总是用爱慕的眼神看着我,甚至在上课时,还从口袋里掏出一面小破镜偷看我。我有可爱的阿姨,幸福的家庭。表面上看,我什么都不缺,除了一个知心心朋友。和朋友们在一起时,我们无非就是嘻嘻哈哈,打打闹闹,聊的都是些平常事。问题是,我们无法走得更近。或许这是我的错,我们无法完全信任对方,无论如何,事实如此。可悲的是,这却无法改变。所以我才开始写日记。 为了增添这位期盼已久的朋友在我心中的形象,我不愿像一般人似的草草记下几笔。我想让日记做我的朋友,我还给它取了个名字:“吉蒂”。如果我现在就开始写,没人明白我写给吉蒂的到底是什么故事。所以尽管我不情愿,还是得先介绍介绍我的生活。 我的爸爸,是我见过的最可亲可敬的爸爸。三十六岁时,他娶了当时二十五岁的妈妈。1926年,我的姐姐玛格特出生在德国的法兰克福。我是1929年6月12日出生的,四岁之前一直住在法兰克福。因为我们是犹太人,1933年爸爸移民去了荷兰,在荷兰一家生产果酱制造机的公司担任总经理。9月,妈妈艾迪丝·荷兰德尔.弗兰克随爸爸一起去了荷兰。我和玛格特则去了亚琛市,和奶奶生活在一起。11月,玛格特去了荷兰,1934年2月我也去了。我被大人砰的一声放在桌上,说是给玛格特的生日礼物。 我进了蒙特梭利的一家幼儿园,在那儿待到六岁,然后开始上一年级。六年级时,我的老师是库普鲁斯太太,她也是校长。当年年末,我们含泪道别,因为我和玛格特被一所犹太学校录取了。 我们的生活不尽如人意。在德国的亲戚正饱受着希特勒的反犹太人法的迫害。经过几次犹太人大屠杀之后,1938年,我的两个叔叔逃离了德国,在南美找到了安身之处。奶奶也搬来和我们同住,当时她已经七十三岁了。 从1940年5月开始,好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首先,战争爆发了,然后是投降,接着德国人人侵,犹太人的噩梦就此开始。我们的自由受到一连串反犹太人法令的严格限制:犹太人必须佩戴一颗黄星;必须交出自行车;禁止搭乘电车;禁止开车,哪怕是自己的车;购物时间严格限定在下午三点至五点;只能去犹太人开的理发店和美容院;晚上八点至早上六点,禁止上街;禁止出入剧院、电影院,以及其他一切娱乐场所;游泳池、网球场、曲棍球场,其他运动场馆禁止犹太人人内;禁止划船;禁止参加公共体育活动;晚上八点后,禁止坐在自家或朋友家的花园内;禁止拜访基督教家庭;只能上犹太人学校等。这也不准,那也不准。可是生活还要继续。杰克常常对我说:“我什么都不敢做,害怕稍不留神就违法了。” 1941年的夏天,奶奶生病了,必须做手术,所以我的生日只是草草庆祝一番。1940年的夏天,荷兰被占领,我的生日也不热闹。1942年1月,奶奶去世了。没人知道我有多么想她,至今我仍然深爱着她。为了弥补前几次生日,那一年的生日我开了庆祝会,奶奶的蜡烛也和其他人的蜡烛一起被点亮。 我们一家四口过得还算不错。就这样,时间到了1942年6月,我开始写日记。 P6-7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安妮日记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德)安妮·弗兰克 |
译者 | 译者:贾雪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115159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73 |
版次 | 3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0 |
出版时间 | 2019-01-01 |
首版时间 | 2019-01-01 |
印刷时间 | 2019-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02 |
CIP核字 | 2018225609 |
中图分类号 | I516.45 |
丛书名 | |
印张 | 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四川 |
长 | 208 |
宽 | 146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