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骆驼祥子牛天赐传/教育部统编语文教科书名著阅读文库
内容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的寓意,后改名“老舍”。老舍先生是满族正红旗人,他的创作具有很鲜明的北京本土特色,不管是其剧本还是小说,读者都能领略到浓郁的京味儿。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的迫害下,老舍先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严重的损失之一。
老舍先生的戏剧成就非常高,《茶馆》《龙须沟》是中国戏剧领域的丰碑,另外老舍先生创作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小说,也是广受读者喜爱,老舍先生也因此以得票第一名的身份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目录
导读
骆驼祥子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牛天赐传(节选)
八 男女分座
九 换毛的鸡
十 开市大吉
十一 没有面子
十二 教育专家
十三 领文凭去
十四 桃园结义
十五 天罗地网
附录
我怎样写《骆驼祥子》
我怎样写《牛天赐传》
精彩页
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那么,我们就先说祥子,随手儿把骆驼与祥子那点关系说过去,也就算了。
北平的洋车夫有许多派:年轻力壮,腿脚灵利的,讲究赁漂亮的车,拉“整天儿”,爱什么时候出车与收车都有自由;拉出车来,在固定的“车口”①或宅门一放,专等坐快车的主儿;弄好了,也许一下子弄个一块两块的;碰巧了,也许白耗一天,连“车份儿”也没着落,但也不在乎。这一派哥儿们的希望大概有两个:或是拉包车;或是自己买上辆车,有了自己的车,再去拉包月或散座就没大关系了,反正车是自己的。
比这一派岁数稍大的,或因身体的关系而跑得稍差点劲的,或因家庭的关系而不敢自耗一天的,大概就多数的拉八成新的车;人与车都有相当的漂亮,所以在要价儿的时候也还能保持住相当的尊严。这派的车夫,也许拉“整天”,也许拉“半天”。在后者的情形下,因为还有相当的精气神,所以无论冬天夏天总是“拉晚儿”②。夜间,当然比白天需要更多的留神与本事;钱自然也多挣一些。
年纪在四十以上,二十以下的,恐怕就不易在前两派里有个地位了。他们的车破,又不敢“拉晚儿”,所以只能早早的出车,希望能从清晨转到午后三四点钟,拉出“车份儿”和自己的嚼谷。他们的车破,跑得慢,所以得多走路,少要钱。到瓜市,果市,菜市,去拉货物,都是他们;钱少,可是无须快跑呢。
在这里,二十岁以下的——有的从十一二岁就干这行儿——很少能到二十岁以后改变成漂亮的车夫的,因为在幼年受了伤,很难健壮起来。他们也许拉一辈子洋车,而一辈子连拉车也没出过风头。那四十以上的人,有的是已拉了十年八年的车,筋肉的衰损使他们甘居人后,他们渐渐知道早晚是一个跟头会死在马路上。他们的拉车姿势,讲价时的随机应变,走路的抄近绕远,都足以使他们想起过去的光荣,而用鼻翅儿扇着那些后起之辈。可是这点光荣丝毫不能减少将来的黑暗,他们自己也因此在擦着汗的时节常常微叹。不过,以他们比较另一些四十上下岁的车夫,他们还似乎没有苦到了家。这一些是以前决没想到自己能与洋车发生关系,而到了生和死的界限已经不甚分明,才抄起车把来的。被撤差的巡警或校役,把本钱吃光的小贩,或是失业的工匠,到了卖无可卖,当无可当的时候,咬着牙,含着泪,上了这条到死亡之路。这些人,生命最鲜壮的时期已经卖掉,现在再把窝窝头变成的血汗滴在马路上。没有力气,没有经验,没有朋友,就是在同行的当中也得不到好气儿。他们拉最破的车,皮带不定一天泄多少次气;一边拉着人还得一边儿央求人家原谅,虽然十五个大铜子儿已经算是甜买卖。
此外,因环境与知识的特异,又使一部分车夫另成派别。生于西苑海甸的自然以走西山,燕京,清华,较比方便;同样,在安定门外的走清河,北苑;在永定门外的走南苑……这是跑长趟的,不愿拉零座;因为拉一趟便是一趟,不屑于三五个铜子的穷凑了。可是他们还不如东交民巷的车夫的气儿长,这些专拉洋买卖①的讲究一气儿由交民巷拉到玉泉山,颐和园或西山。气长也还算小事,一般车夫万不能争这项生意的原因,大半还是因为这些吃洋饭的有点与众不同的知识,他们会说外国话。英国兵,法国兵,所说的万寿山,雍和宫,“八大胡同”,他们都晓得。他们自己有一套外国话,不传授给别人。他们的跑法也特别,四六步儿不快不慢,低着头,目不旁视的,贴着马路边儿走,带出与世无争,而自有专长的神气。因为拉着洋人,他们可以不穿号坎,而一律的是长袖小白褂,白的或黑的裤子,裤筒特别肥,脚腕上系着细带;脚上是宽双脸千层底青布鞋;干净,利落,神气。一见这样的服装,别的车夫不会再过来争座与赛车,他们似乎是属于另一行业的。
有了这点简单的分析,我们再说祥子的地位,就像说——我们希望——一盘机器上的某种钉子那么准确了。祥子,在与“骆驼”这个外号发生关系以前,是个较比有自由的洋车夫,这就是说,他是属于年轻力壮,而且自己有车的那一类:自己的车,自己的生活,都在自己手里,高等车夫。
这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可是在这种旋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没有乱,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像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拴车的人们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有自己的力气与洋车,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P3-5
导语
老舍的小说始终取文化批判的视角,探讨文化对人性、人伦的影响,而这种文化视角和小说人物形象紧密结合在一起。虎妞是《骆驼祥子》中着力塑造的一个女性形象,也是影响祥子的重要因素。她自小在人和车厂长大,耳濡目染的是市民社会中特有的“下九流文化”,且受江湖气十足的父亲影响很大。因此,她身上体现了市民文化的复杂性,她敢爱敢恨,敢于冲破世俗的禁忌,可又强蛮毒辣、自私利己。她喜爱祥子的健壮淳朴,但她对祥子表达的虎妞式的温情,无论是平时“好像老嫂子疼爱小叔那样”的关照,还是诱骗祥子就范时的种种心计,或者是婚后对祥子像猫叼住一个小鼠似的专横享用,都呈现出市民“下九流文化”对她的恶劣影响。虎妞鲜明的个性和市民文化的复杂性交汇融合,表现了老舍小说叙事文化视角的深邃。
序言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满族旗人,出生、
成长于北京底层市民阶层,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
从事中、小学教学。老舍1921年开始发表小说,1924年9
月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汉语教师,受狄更斯、康拉
德等作家影响,其间所写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
曰》《二马》等以描写北京市民生活来表现人类普遍性的
弱点。1930年老舍回到国内,先后任教于济南私立齐鲁大
学、青岛国立山东大学,创作了《离婚》《骆驼祥子》《
牛天赐传》《猫城记》《月牙儿》等重要作品。抗战爆发
后,老舍从济南出走,在武汉、重庆等地积极从事抗日救
亡工作。1946是年3月,老舍赴美讲学,其间完成了抗战后
期开始创作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1949年12月,老舍
再次回到国内,定居北京,之后创作了《龙须沟》《茶馆
》等剧作,被誉为“人民艺术家”。1966年, “文化大
革命”开始,8月,老舍遭到红卫兵毒打,并被以“现行反
革命”罪送至派出所游斗,24日夜,老舍自尽于北京太平
湖。
《骆驼祥子》是老舍小说的代表作,创作于1936年。
这部作品标志着老舍小说创作的高峰。小说通过人力车夫
祥子“被环境锁住不得不堕落”①的命运,来揭示城市贫
民阶层精神毁灭的悲剧,并探寻人类文明堕落的病源。祥
子来自农村,有着“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作个好鬼”的
坚韧、善良,烈日暴雨下拉车的艰辛,一再表现出他“像
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买车后自食其力,
成为他唯一的生活希望,乃至有着一种宗教式的虔诚。小
说围绕他买车丢车的三起三落,描述了兵灾、政乱、婚姻
等恶劣环境怎样将祥子紧紧锁住,使他最终堕落成“没了
心”的街头流浪汉。祥子省吃俭用,起早贪黑,整整三年
才终于买下了自己的第一辆车。但好景不长,车被匪兵抢
去了,他在逃出兵营时“捡”了几匹骆驼,由此落下了“
骆驼祥子”的外号。为了再买回一辆自己的车,祥子花钱
“一把死拿”,不乱花一个子儿,挣钱“更不放松一步”
。然而,他用命积攒的买第二辆车的钱,却被孙侦探利用
政党纠纷诈走了。他后来无奈用虎妞的私房钱买了第三辆
车,仍在烈日暴雨下拉车,然而好吃懒做的虎妞难产而死
,他只得卖掉车子料理丧事,最终绝望地放弃了买车的想
法,在出卖别人挣钱嫖娼中堕落成了人世的“末路鬼”。
小说将祥子三次丢车的遭遇和心灵沦陷的过程紧紧结
合在一起。虎妞父亲刘四开的人和车厂、祥子和虎妞结婚
后住的大杂院、西城根暗娼的白房子,祥子在这几处的遭
遇、变化,使他一步步沉沦到社会的最底层,也堕落到内
心的最黑暗处。小说叙事中,还不断出现了蜘蛛网等意象
,也穿插着祥子拼命清扫院屋、洗浴身体等细节,这些都
暗示出祥子不断挣扎以求摆脱环境影响的努力。而祥子努
力的无望正显现出老舍思考的深度,他把以祥子为代表的
下层贫民的性格弱点放到了探寻人类文明堕落的病源这样
一个更开阔的视野里去刻画和批判。祥子的个人奋斗、苟
且忍让、自欺欺人一方面让读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另
一方面也促使读者去思考原本“体面”“要强”的祥子为
什么会堕落成社会“病胎”里的自私鬼。
老舍的小说始终取文化批判的视角,探讨文化对人性
、人伦的影响,而这种文化视角和小说人物形象紧密结合
在一起。虎妞是《骆驼祥子》中着力塑造的一个女性形象
,也是影响祥子的重要因素。她自小在人和车厂长大,耳
濡目染的是市民社会中特有的“下九流文化”,且受江湖
气十足的父亲影响很大。因此,她身上体现了市民文化的
复杂性,她敢爱敢恨,敢于冲破世俗的禁忌,可又强蛮毒
辣、自私利己。她喜爱祥子的健壮淳朴,但她对祥子表达
的虎妞式的温情,无论是平时“好像老嫂子疼爱小叔那样
”的关照,还是诱骗祥子就范时的种种心计,或者是婚后
对祥子像猫叼住一个小鼠似的专横享用,都呈现出市民“
下九流文化”对她的恶劣影响。虎妞鲜明的个性和市民文
化的复杂性交汇融合,表现了老舍小说叙事文化视角的深
邃。
《骆驼祥子》还让我们看到了老舍小说语言达到的高
度。老舍在谈到《骆驼祥子》“是一本最使我自己满意的
作品”的原因时说,他写《骆驼祥子》时,“从容调动口
语”,特别是将以往“有音无字”的许多北京口语想方设
法写入小说,“给平易的文字添上些亲切,新鲜,恰当,
活泼的味儿”,使《骆驼祥子》的语言“丰富了许多”。
①老舍善于在日常性与文学性的统一中,用原汁原味的口
语表现人物的自然本色。读者在阅读时,总会在脑海中形
神毕肖地浮现出各个人物的面影来,这多半得益于老舍出
神入化的语言描写。例如写祥子买第一辆车时的情景:
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嗉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
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把他
的车拉出去又拉进来,支开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
最后还在钢轮条上踢了两脚,“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
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
,把它摔在我脸上!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祥子把钱又
数了一遍: “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知道是遇见了
一个心眼的人,看看钱,看看祥子,叹了口气:“交个朋
友,车算你的了;保六个月:除非你把大箱碰碎,我都白
给修理;保单,拿着!”
清一色的白话口语,简洁到无字可删,但祥子内心对
车的执着,为人的实心眼、执拗,铺主生意人的精明做派
、“江湖”人缘,都异常丰富地呈现了出来。所用的都是
常用字(一部《骆驼祥子》就是用三千来个常用字写成的)
,但组成的语词、句式,表现出的语气、神韵都有着地道
的京味和浓郁的市民生活气息。俗白和精致、平易和文雅
、自然和蕴蓄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就是老舍的语言,它
构成了中国薪文学语言的一座高峰。
《牛天赐传》是老舍1934年创作、发表的长篇小说。
当时,老舍决意辞去济南私立齐鲁大学的教职,之后又应
聘至青岛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他在教务的繁忙、搬
家的杂乱中,应《论语》之约完成了这部作品。小说主人
公原为弃婴,被“一对没儿没女而颇有几个钱的老绝户”
牛老者夫妇收养,取“天官赐福”之意,起名牛天赐,小
名福官。牛老者是个传统商人,靠“歪打正着”赚了点钱
;牛老太太则是个一身官派、无懈可击的妇人,一心要把
牛天赐弄“成个官样的儿子”。牛老者只相信“老祥盛”
那样“现在找不到了”的和气买卖人,遇事也“马马虎虎
就是了”;牛老太太则“条条有理”,凡事斩钉截铁。牛
天赐“就是在一块铁与一块豆腐之间”长大的,学会了在
消极抵抗、想象中自慰。然而,在生活中,他成了个“手
艺没有,力气没有,知识没有”的“竹筒儿”,在学潮中
想象“行侠作义”,结果被开除。牛老太太过世后天赐遭
亲戚们欺侮,他只能在想象中“等着作官或作诗人”。牛
老者做买卖只认老字号,讲究货真价实,然而竞争激烈,
买卖赔本;兵灾匪祸,大火把三十多年的福隆商栈烧成一
片焦炭;源成钱庄倒闭,牛家所有存款灰飞烟灭。牛老者
经不住这接踵而至的打击,弃世而去。牛家亲戚、铺子掌
事又乘机落井下石,抵押了牛家房产,抢掠了牛家细软。
十九岁的牛天赐转眼间一贫如洗,和旧仆虎爷夫妇搬入大
杂院,以走街串巷卖水果粽子为生,他开始从大杂院穷邻
居们“有力量,有心路,有责任心”的行动中明白生活到
底是怎么回事。
牛老者、牛天赐父子处于社会激烈动荡的民国初年,
然而牛家却处处守旧。牛老者不谙现代商业经营之道,不
信任何“新事儿”,恪守传统道德规范。他“不信服银行
,他的钱全交在源成,一个山西人的老买卖”,他始终坚
信,“源成要是倒了,就没了天下!”最终,他跟着源成一
命呜呼。牛宅对于牛天赐而言,也不只意味着“十九年的
生活舒适饱暖”,还意味着只需想象,无须办事。他在后
院练镖耍刀,而无须真刀真枪跟恶势力对抗;他吟诗作文
,只是像云社的人们一样把钱“花得有趣而没有钱声与钱
味”,无须真心实意地以文章担道义。牛老太太的官派和
牛老者的钱财替他挡住了所有现实的风雨,一旦独自面对
世界,他只有“心中茫然”。《牛天赐传》是替中国的老
派市民作的传记,它生动地描写了因循守旧、封闭自营的
老派市民在现实变动中的衰亡,以他们后代的成长经历揭
示了中国市民阶层在社会转型时期的生存困境。
《牛天赐传》创作于《骆驼祥子》之前,反映出老舍
早期小说的幽默。老舍的幽默资源丰富,有满族旗人文化
悠闲、找乐的心态,有在政治威慑下皇城文化的传统智慧
,有狄更斯小说夸张的讽刺……而将这些融合在一起的是
老舍的平民立场和智者心态。老舍曾说:“幽默是出自事
实本身的可笑,而不是由文字里硬挤出来的。”他敏感于
日常冲突、人性矛盾中的喜剧性,而又给予会心的理解、
深切的宽容;他洞察世事,但对世态人情始终有着将理性
评价和感情判断有分寸地交织在一起的审美距离。所以,
他的幽默始终有一种温厚宽容的态度,对于笔下人物的处
境有一种同情性的理解,不犀利但令人回味,不辛辣且心
怀悲悯,这在《牛天赐传》中有鲜明体现。例如关于牛老
太太投错了胎,“除了欺侮老伴儿,简直没有英雄用武之
处”而闹出的种种趣事,显示出中国传统的官样文化在现
代社会中的尴尬处境;有在悲剧性境遇中的喜剧性“调度
”,例如牛老者过世后,牛老者妹妹家里人公然到牛宅趁
火打劫,牛天赐惹不起他们,却“想象着乐观”,把抢劫
者想成自己的仆人,自己享受着“监督着他们给搬家”的
身份趣味,这种幽默叙事的插入使牛天赐悲剧性境遇的氛
围更为浓烈。
内容推荐
《骆驼祥子》是老舍小说的代表作,创作于1936年。这部作品标志着老舍小说创作的高峰。小说通过人力车夫祥子“被环境锁住不得不堕落”的命运,来揭示城市贫民阶层精神毁灭的悲剧,并探寻人类文明堕落的病源。祥子来自农村,有着“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作个好鬼”的坚韧、善良,烈日暴雨下拉车的艰辛,一再表现出他“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买车后自食其力,成为他的生活希望,乃至有着一种宗教式的虔诚。小说围绕他买车丢车的三起三落,描述了兵灾、政乱、婚姻等恶劣环境怎样将祥子紧紧锁住,使他最终堕落成“没了心”的街头流浪汉。祥子省吃俭用,起早贪黑,整整三年才终于买下了自己的一辆车。但好景不长,车被匪兵抢去了,他在逃出兵营时“捡”了几匹骆驼,由此落下了“骆驼祥子”的外号。为了再买回一辆自己的车,祥子花钱“一把死拿”,不乱花一个子儿,挣钱“更不放松一步”。然而,他用命积攒的买第二辆车的钱,却被孙侦探利用政党纠纷诈走了。他后来无奈用虎妞的私房钱买了第三辆车,仍在烈日暴雨下拉车,然而好吃懒做的虎妞难产而死,他只得卖掉车子料理丧事,最终绝望地放弃了买车的想法,在出卖别人挣钱嫖娼中堕落成了人世的“末路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骆驼祥子牛天赐传/教育部统编语文教科书名著阅读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老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928965
开本 32开
页数 245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9-05-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1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少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02
CIP核字 2008134095
中图分类号 I246.57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2
出版地 山东
210
145
1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0:2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