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伟大篇章(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共和国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共和国故事》是一部反映共和国60年伟大建设实践的大型历史故事丛书,它从多个视角,多个侧面来解读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有深刻影响的500个重大历史事件。

郑明武编写的《伟大篇章(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为该丛书之一,详细讲述了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缘起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最终的历史形态,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内容推荐

《伟大篇章(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简介:《共和国故事》内容涵盖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军事、科技、教育、政策、外交、民生等方面。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肃清匪特,再到依法治国;从开国大典到六十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中国商业浪潮的滚滚而来;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一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从取缔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论十大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从“双百”方针到人才强国战略;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到对其伟大的实践;从科教兴国战略到建设新型国家;从以捍卫主权为目的的抗美援朝到多次边界自卫反击作战;从军队以数量取胜到精兵之路;从新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成渝线竣工到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从鲧山禹斧的小浪底到峭崖壁立的三峡;从原子弹的引爆到核能的广泛利用;从两弹一星到“嫦娥”奔月;从医疗制度改革到住房制度改革;从农民工培训到希望工程。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其所在的每个领域都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了不朽的诗篇。

郑明武编写的《伟大篇章(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为其中一册,记述了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的有关情况。

目录

一、“一五”计划的实施

 中央决定实施“一五”计划

 苏联援助中国“一五”建设

 全国积极支持“一五”建设

二、交通运输喜报频传

 康藏公路全线通车

 青藏公路全线通车

 宝成铁路顺利接轨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三、基础工业蓬勃发展

 鞍钢三大工程顺利完工

 第一架国产飞机上天

 核工业建设进入新阶段

 第一机床厂改建成功

 新中国第一辆汽车下线

 首个天然石油基地建成

 大型化学工业基地建成

 李富春说“一五”计划已超额完成

试读章节

1954年10月,金秋的广州依然烈日炎炎,大街小巷里,广州市民还在穿着短袖,挥舞着扇子来驱赶炎热。

此时,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正在广州聚会,积极协商着一件对于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非常重要的大事。

原来,毛泽东等人此时正在审议由陈云、李富春主持的,经过反复讨论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初稿)》。

当时,李富春还被邀请同往广州,以备咨询。朱德、陈云、邓小平留在北京主持中央日常政务。

此时中国百废待兴,每一个领导人都是事务缠身,而此次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居然能在日理万机中抽出一个月时间审议此文件,可见此文件的重要性。

其实,此文件早在三年前就开始了编制。

那还是在1951年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向大会作《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要点》的报告,明确提出了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思想。

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中央财经委员会于这年春,提出了五年计划的初步设想,这就是后来被称为“一五”计划编制的最初尝试。

2月,周恩来提议中央成立“一五”计划编制小组,由周恩来、陈云、薄一波、李富春、聂荣臻、宋劭文组成领导小组。

不久,在陈云的组织领导下,中财委即试编出了一个五年计划的粗略纲要,这也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首次编制。

由于当时资料不全,战争还在进行,全国经济建设的大局也还未稳定下来,特别是还未能征得苏联的援助,因此,这个计划纲要只能是一个试验,还不能作为正式的计划。

1952年8月初,在周恩来的亲自参与下,“一五”计划的第二稿编制成功。

这个计划送到中央后,经过讨论中央政治局认为,可以将这个计划带到苏联征求意见,并作为向苏联提出援助的基本根据。

8月下旬,以周思来为团长,陈云、李富春为副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应邀前往莫斯科,与苏联政府商谈援助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问题。

在访苏期间,代表团以1952年中财委拟出的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重要的工业建设项目草案为依据,向苏联政府提出商谈。

9月3日,斯大林与周恩来举行第二次会谈。整个会见几乎都在讨论中苏两国经济关系,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和苏联在这方面给予援助的问题。

会谈一开始,就从五年计划问题谈起。

斯大林说:“我们看了你们的五年建设计划。你们确定了20%的年增长率。这一增长率对工业是不是有些紧张,或者在20%年增长率的情况下再留些余地?”

9月中旬,斯大林再次会见周恩来、陈云和李富春等同志,就援助中国的“一五”计划问题,斯大林谈了意见:

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应当能够制造汽车、飞机、军舰。

中国工业的发展速度一定很快,但是做计划应留有余地,要有后备。

苏联对中国的援助,价格便宜,技术也是头等的。

周恩来、陈云从苏联回国后,立即把在苏联会谈的情况向中共中央作了汇报。

当时,“一五”计划中的很多项目都要借助苏联的援助,因此,听到苏联的建议后,中国“一五’’计划的编制有了一个大致的方向。  1953年初,鉴于1952年8月编制的《五年计划轮廓草案》材料根据仍有不足,尤其对各个经济部门在各个年度互相配合方面,以及五年基本建设投资在各个部门的分配方面,都需要进行调整。

因此,中财委会同国家计委、中央各部及各大区,在大量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原计划做了进一步修改和充实。

这是“一五”计划的第三稿。

4月4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在苏联约留在苏联的中国代表李富春谈话。

米高扬说,中国的“一五”计划苏共中央看过了,经济专家也仔细地、精心地研究过。他代表苏共中央向李富春通报苏共中央、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和经济专家的意见。米高扬的意见包括中国“一五”期间的发展速度、培养专家、加强勘探等多方面。

苏联当时已取得比较丰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而我国却刚刚开始编制中长期计划,缺乏经验,他们提出的意见无疑是有益的。

9月15日,李富春回国后,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就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及与苏联政府商谈的结果作了汇报。

1954年4月,根据工作的需要,中央决定调整领导编制“一五”计划工作的班子,成立了由陈云为组长的8人小组。

于是,“一五”计划的第五次编制又开始了。

这一次,毛泽东给国家计委立下了军令状,要求他们从2月15日起,一个月内交卷,拿出初稿,然后由陈云领导的小组迅速定稿。P2-5

序言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没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围故事》。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重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围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同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

2010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伟大篇章(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共和国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明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31741002
开本 16开
页数 1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9
出版时间 2011-03-01
首版时间 2011-03-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3
出版地 吉林
223
153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4: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