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历史的忠告--史海殷鉴录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分”君之鉴”和”臣之鉴”两辑,通过对中国历史上15位皇帝和15位名臣留下的警世之言和相关故事的生动阐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规律的分析总结,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作者简介
韩联社,笔名萧含,学者,作家,资深媒体人,河北省藁城市人,1982年3月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七七级。好读书而不求甚解,经年舞文弄墨惜乎无甚佳作。早年任生产队里的饲养员,曾对着驴马牛骆驼高歌:我有一个梦想;做了大半生“喉舌”,却不晓得嘚瑟了些什么。河北省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河北省作家协会散文艺委会副主任。著有文集《家园里的流浪》,历史文化散文集《孤鹜已远——与古典诗人的灵魂对话》,中篇小说集《清明前后》,杂文集《秋风集》,诗词集《独吟楼诗草》《红船与白夜》等。
目录
自序:仿佛听闻了史册里传来的殷殷叮咛之声
上卷 君之鉴
商汤子履: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周厉王姬胡: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晋文公重耳:以记吾过,且旌善人
汉文帝刘恒:朕既不明,不能远德
汉武帝刘彻: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新太祖王莽: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
汉光武帝刘秀:永念厥咎,内疚于心
晋武帝司马炎:岂以一身之休息,忘百姓之艰耶
宋武帝刘裕:夕惕永念,心驰遐域
齐高帝萧道成:使我治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土同价
梁武帝萧衍:释愧心于四海,昭情素于万物
后主陈叔宝:对轩闼而哽心,顾宸筵而慓气
孝文帝拓跋宏:使朝有不讳之音,野无自蔽之响
隋文帝杨坚:以黎元在念,忧兆庶未康
隋炀帝杨广:夙夜战兢,若临川谷
下卷 臣之鉴
伊尹:惟天无亲,克敬惟亲
箕子: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
召公:天地百物皆将取焉,何可专也
管仲: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
子产:我闻为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范蠡: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
商鞅: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
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郭隗: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
李斯: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霍光:天下匈匈不安,光当受难
窦融:智者不危众以举事,仁者不违义以要功
王猛: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魏徵: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冯道:蹈危者虑深而获全,居安者患生于所忽
后记
序言
仿佛听闻了史册里传来的殷殷叮咛之声

写作这本书的机缘,来自于河北大学出版社邓一鸣师
弟送给我的一本书:清代学者尹会一编纂的“三鉴”:《
君鉴录·臣鉴录·士鉴录》。这本书本来是“四鉴”,还
有一卷“女鉴录”,编者考虑到内容“封建糟粕较为突出
”,删除了。
尹会一(1691~1748),字元孚,号健余,清代学者
,河北博野人,雍正进士,历任吏部主事、扬州知府、河
南巡抚、江苏学政等职,平生尚实行而薄空言,重身心而
轻文字。为官之余,著述不辍,后人汇其所著为《尹健余
先生全集》。据编纂者介绍,尹先生这部书,以朱熹《资
治通鉴纲目》为基础,但并非简单重复,而是独具鲜明特
色:一是对材料作了有针对性的选取组合,并分别标上概
括各篇主旨的标题,二是对每个单独成篇的文字作了较为
中肯的有启发意义的按语,全书为人们重点提供了中国历
代“君”“臣”“士”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方
面的可资借鉴的正面经验与反面教训。
该书《君鉴录》分为四部分:立政类、用人类、纳谏
类、儆戒类。“立政类”截取了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
、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和帝刘
肇、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
隆基、唐德宗李适、后唐明宗李嗣源等君王的“仁政故事
”。该卷由两个“汉唐故事”开篇:一是汉高祖刘邦率十
万大军攻入咸阳,招来父老豪杰,约法三章:“杀人者死
,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百姓闻之欢欣。二是唐高
祖李渊率军攻克长安,与民约法十二条,“悉除隋苛禁”
。尹先生评论说:“三代以后,统尊汉唐。观其开国之初
,先除苛禁,约法三章与约法十二条,后先相望,民悦解
悬,享祚之永有以也。”
捧读该书,内心颇感惴惴。如此“以史为鉴”,形如
“贴标签”,未免轻飘飘简单化了些。譬如“立政类”第
一篇命题:“汉高祖刘邦等以仁爱得天下”,很大程度上
就是个“伪命题”:著称于世的秦末楚汉战争,刘邦与项
羽龙争虎斗浴血奋战达四载之久,哪里是一句刘邦“仁爱
”就可以“得”天下啊!读过太史公《史记》的人大约都
晓得,在与项羽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刘邦的那副“政治流
氓”嘴脸,还是很鲜明生动的嘛!——我因此有所感矣!
无论是“知人论世”,还是“知人论史”,窥其一斑,不
及其余,简单化地贴标签,并不是一个好办法。这种只言
片语组合而成的“语录体史鉴”,或闪光耀亮,或湮灭黯
淡,不过是一“斑”而已。所谓“历史科学为现实服务”
,并不宜按照意识形态色彩之浓淡来皴染历史,排列组合
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因为,不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弄清历史人物的兴衰本源,把握朝代兴替的客观规律,
怎么可能达到“以史为鉴”之目的呢?
关于“历史镜鉴”,有一句名言是:“水能载舟,亦
能覆舟。”语出《荀子·哀公》。孔子告诫鲁哀公:“丘
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初唐宰相魏徵《谏
太宗十思疏》引用了这句话:“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
舟覆舟,所宜深慎。”两位古代大哲留下的语录,遂使“
载舟覆舟”之说成为后世久传不衰的经典之论。
所谓“镜鉴”,一日“镜”,二日“鉴”。“镜”,
镜子也。“鉴”,其基本含义,一为古代用铜制成的镜子
;二为仔细看,观察,审视,引申为品鉴、鉴别、鉴赏、
借鉴等等,意指人们通过对客观世界的直观认识,进而达
到理性认知与鉴别之目的。以其见闻,融其睿智,感悟世
事,洞鉴历史。所谓“鉴”,不是简单地走马观花认识世
界,而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即从
“我见了,我看了”到“我想了,我明白了”的过程。这
里的所谓“明白”,至少要有几点感想,受到几点启发,
总结出几条经验与教训——惟其鉴之,方可知之,也才能
有所借鉴,有所收获。
由此可见,“历史镜鉴”之要,在于窥全豹,探真知
,以古鉴今,继往开来。
孔夫子提出“载舟覆舟”之论,可谓高屋建瓴;魏徵
撮其要害,并以此警诫唐太宗,堪称耳提面命;而唐太宗
不以为忤,视其为“镜”,经常拿来洞照自己,不失为古
之明君也。这些古代先贤眼里的历史与现实,无疑是立体
的,多面的,姿彩纷呈的。因为,只有全面的观察,深刻
的总结,触及灵魂的领悟,才能得出符合历史规律之结论
,总结出警示世人之经典。任何盲人摸象、以偏概全,或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都是难以
窥知历史本相,得出令人信服的真知与结论的。北宋著名
史学家司马光耗尽毕生心血,“叙国家之盛衰,著生民之
休戚”,总结过往历代王朝治国之经验教训,编纂《资治
通鉴》,全书浩浩294卷,300多万字,宋神宗赵项认为此
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由此而命名,堪称古今镜
鉴集大成之巨著。镜鉴之事,可谓大矣!
……
汉武帝刘彻号称雄才大略,一生大有作为,晚年却昏
聩不堪,弊政迭出,导致惨烈的“巫蛊之祸”,后来悔悟
,颁布了一道《轮台罪己诏》,把自己痛骂一顿:“朕即
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
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他说,我从前愚昧,被那
些巫婆神汉欺骗,干了不少蠢事,“天下岂有仙人,尽妖
妄耳!”汉武帝这种反躬自省,痛责自己的做法,可谓稀
世之音,尽管两千年过去,依然言犹在耳。
大家或许知道,第一个提出“以人为本”这一观点的
人,却是古代政治家管仲,他在《管子·霸言》中指出: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管仲倡导“民本思想”,辅佐齐桓公小白开创霸业,
他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
亲固。”家底殷实了才能讲究礼节,肚子吃饱了才能追求
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了,江山才会稳固。他告
诫小白:“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国君下达的政
令,就像流水之源,只有顺应天下百姓的意愿,才能源远
流长,其为政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就是——老百姓喜欢与
否!
初唐名相魏徵,直言极谏,其忠悯之心,苍天可鉴,
先上《谏太宗十思疏》,以“载舟覆舟”之论,告诫太宗
居安思危;再上《十渐不克终疏》,列举太宗“十大罪状
”,警诫他说:“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作为
执政者,须时刻心怀怵惕,“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
可极,志不可满”。因为,“祸福无门,唯人所召。人无
衅焉,妖不妄作”。正所谓:“天作孽,尤可恕;人作孽
,不可活。”太宗皇帝被如此叱责,一不急,二不恼,还
甘之如饴,“手诏嘉美,优纳之”。君臣同心,其利断金
,上下联动,共襄盛举,“贞观之治”之盛业,永载史册
矣。难怪魏徵死后,太宗非常悲伤,感叹说:“以铜为鉴
,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
知兴替。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
镜矣!”他把魏徵比做一面镜子,说自己经常拿这面镜子
照一照,来镜鉴为政之得失,如今魏徵死了,这面宝贵的
镜子消失了,惜哉痛哉!……
书尽千百言,难拟古人心;举首向明月,尘世传福音
。冀望亲爱的读者读罢本书,能有所获益;对疏漏错谬之
处,不吝批评指正。
韩联社
2017年9月20日于隐庐
导语
全书为人们重点提供了中国历代“君”、“臣”、“士”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方面的可资借鉴的正面经验与反面教训。
本书大量引用古籍并作通俗易懂的注释,生动地讲述了一个个历史时间,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个历史人物,让读者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有所借鉴有所收获。
后记
最后校阅了一遍书稿,不由轻轻叹了一口气,吁——
这项小小的工程,今天终于算是竣工了。作为作者,已经
基本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至于以后的事情,就交给读者吧

此刻,心底兀然涌上来许多往事,譬如,最初的踌躇
,写作的艰辛,以及朋友们的指点与鼓励等等,不必一一
细述了。
感谢河北大学出版社邓一鸣师弟,是他最初的创意,
催生了这本书。
感谢花山文艺出版社社长张采鑫先生。他在百忙中审
阅全书,并一一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是他的鼎力支持,使
这本书得以付梓面世。
感谢责任编辑李鸥先生。他在繁忙的编务之余,悉心
指正、校阅,消灭了不少差错,使本书得以完善提高。
感谢不断支持、鼓励我的各位朋友。你们的笑脸,你
们的热情,总在我感到乏力、感到疲惫时,赐予我蓬勃的
朝气与坚持下去的力量。
最后要感谢的,就是读者诸君了。感谢你们在这个浮
躁的时代里,还有兴趣阅读这本散发着古旧气息的书,还
在关注那些来自古人的殷切叮咛。谢谢了!
由于才疏学浅,知识与水平所限,本书肯定还存在着
许多错漏之处,敬请亲爱的读者不吝赐教。
韩联社
2019年5月23日
精彩页
商汤子履: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你到水边照一照,就能看清楚自己的嘴脸;你到老百姓中间听一听,就能知道天下治理得究竟如何。
商汤(前1670~前1587),即成汤,子姓,名履,河南商丘人,是商朝始祖子契的第十四代孙,商朝的开国君主。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第二个朝代,是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文字记载的王朝,因其始祖契被封于商,定都商丘(今河南商丘睢阳),史称“商朝”;至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又称“殷商”。自公元前1600年商汤发动“鸣条之战”,战胜夏桀建立商朝,至公元前1046年,商纣王在“牧野之战”中被周武王击败,身死国灭,共历17代31王。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中国夏商周三代的王位传承与年代界定,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厘清这一重大问题,国家于1996年启动“夏商周断代工程”,组织来自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天文学、古文字学、历史地理学、测年技术学等领域的170名专家联合攻关,研究排定了夏商周时期的确切年代。尽管目前学界对此尚有争论,毕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应该值得信赖,本文叙述采用此说。
据太史公司马迁《史记·殷本纪》载,商族兴起于黄河故道下游商丘一带,其远祖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传说始祖契的母亲简狄,是有娀氏(古国名。在今山西永济县)之女,乃黄帝曾孙、高辛氏帝喾的次妃,貌美如花,风情万种。有一天,简狄与三个闺蜜相约去河里洗澡,碧波粼粼,杨柳依依,简狄偶尔抬头,忽然看见空中飞来一只“玄鸟”,翩然振翼,盘旋三匝,似乎在冲着她啾啾啼唤。所谓“玄鸟”,其初始形象类似燕子,燕子羽毛是黑色的,故称玄鸟。其实,这只古代神话中的“玄鸟”,出自《山海经·海内经》:“北海之内有山,名日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鸟、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至于简狄见到玄鸟之后的情形,请看太史公的描述:“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对这个“吞卵生子”的神奇传说,太史公言之凿凿,绘声绘色。这大约就是商族以鸟为图腾的来历。《诗经·商颂·玄鸟》歌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史记·殷本纪》还记载了一件与鸟有关的趣事。说有一天,武丁祭祀先祖成汤,“有飞雉登鼎耳而啕,武丁惧。祖己曰:‘王勿忧,先修政事。’”“飞雉”,羽毛鲜艳的野鸡;“啕”,呜叫;“祖己”,武丁长子。祭先祖,野鸡鸣,武丁惧。祖己告诫老爹说,大王您不必忧虑,办好政事要紧。他说,您继承王位,只要遵循古训,敬天爱民,施惠百姓,有啥好担忧的啊?武丁听了儿子的劝谏,努力修行德政,造福百姓,全国上下一片和谐,商朝的国势日益兴盛起来。——这当然是后话了。
如此怪异而玄妙的出生,似乎命中注定,契先生要在上古时代的无尽时空里扮演重要角色。契,子姓,名契,又名卨,别称“阏伯”,先是被老爹帝喾封于商丘,官拜“火正”。火正,古代官名,掌管民事,称为“黎”。《左传·襄公九年》:“陶唐氏之火正契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契官居“火正”,因为勤政爱民,百姓尊之为“火神”。
此处的“陶唐氏”,是帝尧的号。尧为帝喾之子,契的兄长,13岁封于陶(今山西临汾襄汾县陶氏村),15岁改封于唐(今山西太原),号日“陶唐氏”。帝喾驾崩,帝尧继位,任命自己的小弟契为司徒,称为“契玄王”。契作为帝王之苗裔,后来因为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商邑,遂定都商丘。商族部落的千年基业,由此滥觞。随着时光轮转,新陈代谢,商国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传至十四代孙成汤的时候,已经在诸侯国中鹤立鸡群,成为夏朝的强劲对手,开始觊觎夏王朝的渺渺天下,梦想着一统江湖了。
史载,商汤不但接续了其先祖的殷殷血脉,还注入了王朝缔造者的炫目灵光。他为人宽厚,为政贤明,其仁德之心,如漫漫天雨,播撒天下。有一天,他外出巡视,看见郊野四面都张着遮天蔽日的罗网,以捕捉禽兽,脸色顿时阴暗下来,一个随从却傻乎乎地欢呼:“天下四方,皆人吾网!”汤凛然说道:“如此张网,岂不是要灭绝天下禽兽么?”他大手一挥,下令“去其三面”,为禽兽们打开了“逃生之门”,并祝祷说:“你们呀,想往左的往左,想往右的往右,大胆不要命的,尽入吾网!”此举颇得人心,人们纷纷颂扬说:“汤德至矣,及禽兽。”
商朝之兴起与衰落,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从始祖契到商汤,演绎了一出蟒蛇吞大象之历史活剧,吞灭夏朝,建立商朝;第二阶段是“早商”,从商汤建国至盘庚迁殷,古国擎天,日趋繁华,在历史云空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第三阶段是“晚商”,从盘庚迁殷至商朝灭亡,商纣王重复了夏桀的历史悲剧,商朝也被周朝所取代。
P3-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历史的忠告--史海殷鉴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联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1146579
开本 16开
页数 3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9-06-01
首版时间 2019-06-01
印刷时间 201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460
CIP核字 2019102193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河北
240
168
1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3:5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