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热河(帝王之都)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著名地理学家斯文·赫定于1927年——1929年在中国考察北京、河北、承德后于1931年在瑞典出版的一部反映中国北京、热河等地30年代原貌和清朝皇帝在避暑山庄生活真实记录的学术著作,具有非常珍贵的史料价值。此书记载了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在20世纪30年代的真实情况。还有70余幅照片和手绘图案。这些记载和图片对研究和了解山庄外庙的园林建筑是非常重要历史资料。历史照片是由探险队的摄影师古斯塔·门铁尔博士拍摄,有些内景照片拍下了一些殿内的陈设,对今后的恢复和展览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推荐

热河,即承德,是清朝诸皇帝所建造的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所在地,堪称东亚文化史上最伟大的纪念物。1929年,已经64岁的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又一次前往热河承德考察。到承德以后,葱郁的环境,凉爽的气候使赫定先生心旷神怡,特别是中国清朝皇帝留下的避暑山庄、外八庙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得这位高龄的考古学家惊叹不已。

赫定先生在路上即奋笔疾书,很快一本描写承德历史和清朝帝后在承德生活的书籍就在斯德哥尔摩出版。这本书可以说是斯文·赫定最具特色的作品之一,描写了他考察帝都热河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记载了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在19世纪30年代的真实情况,通过图片和照片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原貌,并以其独特的视角,叙述了与热河有关的历史背景,是一部质朴诚实、饶有兴味、扣人心弦的作品。

目录

代序 我所知道的斯文·赫定

日译本序言

一、去承德

二、布达拉宫

三、土尔扈特大迁徙

四、行宫

五、班禅喇嘛在承德

六、康熙皇帝

七、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

八、马嗄尔尼使节团

九、香妃的贞节

十、轿夫的一生

十一、嘉庆皇帝承德之死

十二、多谋善断的皇后

十三、承德的其它寺庙

译者注

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11点刚过,引擎发动了,响起了睡觉般的呼噜声。汽车在老百姓、黄包车、手推车往来交错的狭窄小巷中行驶。我们拐向哈德门大街,然后沿着王府井大街(毛里松街)北行,不久,到了北城墙的东门安定门,穿过了巨大的、绘画般的城门,来到了郊外。

北京的盛夏时节,气温达26.1摄氏度,街道火辣辣的,尘土四处飞扬。无论如何,能离开这里,实在叫人高兴。北京的城门都是一样的,安定门那儿也在护城河上架着桥。过了桥,马上就到了一溜小摊的郊外。这里喧闹至极,服饰五颜六色,人潮涌流,熙熙攘攘,耳边铃响锣鸣——真是一派充满生气的街头美景。有多少次,那高奏凯歌的士兵手擎威武、耀眼的龙旗,迈着雄壮的步伐走过了安定门!又有多少次,那婚丧嫁娶的迎送行列经过了安定门!

路旁的房屋渐渐稀疏,过了一会儿眼前就全是庄稼地了。汽车颠簸着,穿过那喜人的、绿油油的高梁地,开向东北方。走了20分钟左右,就来到了古都汗八里的北城墙处。汗八里现已归北京。马可·波罗就曾用这一名称描写了元代的首都。

路边成排的杨树投下片片阴影。在对面,有座类似凯旋门的叫做“牌楼”的门和两三块石碑,那是满人的墓地。正好在其对面,建有非常现代化的兵营式房屋。在一个叫李遂镇的地方,有人截住汽车,让我们交了3元道路税。

我们不紧不慢地走着,因为一来负重太多,二来不是紧急任务。时而经过小村中套有黄灰色院墙的农家窄门,时而穿过小片树林,其他目之所及,几乎全是农田。那里,一人来高的庄稼像波浪一样翻滚着。道路上来往行人寥寥无几。打我们身边经过的黄包车屈指可数。有两三次,碰见了驮着农产品和煤去北京的驴商队,有时我们也把那些卸完货而北归的商队超过去。

在东北方向,山影隐约可见。不久,轮廓逐渐清晰,山峰浮现出来,山脊与山谷也一目了然。山脚处有不少土坎子,在其前面,田地又重新扩展开去。

有条小河像伸出的手一样,分成几条河汊,横在我们的前头。汽车驶过,水花四溅。过了顺义县后,我们停在一片树林中休息。刘武像魔术师一样,从筐子里给我们一个接一个地掏出各式各样的东西,真有意思。

转眼间,他把一块布单子铺在了草地上,摆好了餐具,用鸡肉、煮鸡蛋、火腿面包和汽水款待了我们。饭后还上了咖啡和花蛋糕。四周像死了一样,万籁俱寂。这之前,我们由于准备旅行而忙得不亦乐乎,所以像今天这样一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心情格外爽快。到了下午,气温升到31.4摄氏度。夏目的风吹着杨树和槐树的枝叶,发出单调的声响。我们重新返回了那条差不多已被遗忘的道路。皇帝、皇后曾经乘坐镶金嵌玉的轿舆,率领着衣着华丽的高官、带兵的勇将以及太监、奴仆、嫔妃和一帮后宫的大队人马从这条路走过。

过了30分钟,到了白河岸边。这是一条北方的大河,它在大沽流入渤海湾(直隶湾)。河水已上涨,看来山区的雨季到了。坐渡船过这条河,花去20分钟,河右岸有个怀柔县城,在左岸,沿着窄小、阴暗的街道直立着一道图画般的密云县城墙。

下午4点钟,气温高达35.7摄氏度。我们穿过夹在山间的黏性土质的平原。有两辆汽车搭载着从承德归来的旅客,尘土飞扬地驶过,留下深深的辙印。高梁地一片绿油油,远远近近还套种了一些大麻和向日葵,山坡上黑山羊在啃着青草。

不大工夫,我们来到了窄小的峡谷处。开头的几处倒是顺利通过,可是到一个叫石匣的地方,因为道路太窄,我们汽车装载过多,所以卡壳了。卸下几件箱子、行李后总算过去了。  晚7点,已走了115公里,我们来到了一个叫白河床的地方。这时,车开到了村头住家户那里,我们靠着路边扎下了营盘。村里的百姓可能认为我们是土匪之流,似乎有些害怕。他们纳闷:虽然当地房子简陋些,为什么这些人不在百姓家寄宿,却偏要睡在帐篷中?以前,他们虽然见过很多去承德的白种人,可是那些外国人并没有支过什么帐篷。同时,他们恐怕做梦也没想到这些白种人竟左挑右选地看中了这么个穷乡僻壤住下了。

周围的山冈把这个村子团团包住。山坡上有一座老爷庙,暮霭已经笼罩了山谷。我们打开汽车的前灯,吃了已经过了时辰的晚饭。村民默不作声地围在我们的住处旁边,仔细地观察着我们的一举一动。蚊子、蛾子在灯前团团飞舞。

夜气凉爽,从帐篷的缝隙处可见星光闪烁。我躺在那里辗转反侧,倾听着夜间的声响。不大的驴商队过去了,一辆装货的马车发出哐啷哐啷的声音也过去了。过往的男人在津津有味地谈论着一些街头巷尾的趣事,还谈论着我们的蒙古包帐篷。那帐篷上印着代表幸福、长寿的白色“福寿”二字。

蟋蟀总是叫个不停。常常听见夜间鸟儿尖厉的啼鸣和远处的犬吠声。这是人人熟悉、永恒不变的夜奏曲,从地中海到黄海之滨,这是任何地方都同样可以听得到的声响。

翌晨,道路进入树木稀少的峡谷。山坡上放牧着羊群。我们顺着小河前行。在这里,不管走到哪里,路面都和搓板一样,高低不平,全是硬石砬子路。汽车像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颠簸的船似的摇来摇去。我们身不由己,一会儿被狠狠地抛向左边,一会儿又被狠狠地甩向右边。本想拼命抓着什么东西,以免受大罪,可是做不到。来到路窄的地方,还得一边发着牢骚,一边用手把箱子和汽油桶之类卸下来。不过,牧歌般的美景对我们的劳累和不满倒是一种补偿。

P4-6

序言

广达先生译此书,早在十多年前即属草定稿,后因其他原因迟迟未能出版。于先生而今又重起炉灶,凭其热爱家乡、热爱承德的一股韧劲,重新对照日译本翻译、校订,终于完成了这部洋洋20万言的珍贵历史文献——20世纪30年代,外国人眼中的热河承德。

我对斯文-赫定这位探险、考古学家,仰慕已久。说来也很可笑,在我可怜的少年时代,最使我迷恋的一本读物,就是英国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那时看到的还是缩译本,直到1947年才读到汪原放的全译本,这时我已经是21岁的青年,然而不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而淡化我对这本儿时痴迷的书的深沉感情。

说也奇怪,从青年时期开始,只要提到瑞典的探险家斯文·赫定和英国的考古、探险家斯坦因,我就不自觉地联想到《鲁滨逊漂流记》。

斯文·赫定这位考古探险家,他所做的杰出贡献对推动人类文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惜,那个特定的历史年代视而不见他们敢于冒险的探索发现和做出的杰出成绩,一概以“文化特务”目之,致使我们在同样学科上与西方拉大了距离。

斯文·赫定(1865—1952)是瑞典著名的考古、探险家。在他半个世纪的考古探索发现生涯中,历经高加索、西南亚、南亚、中亚等地区,屡次深入中国的新疆、西藏、内蒙古各地,搜集了大量有关地理、地质、古生物、考古、动植物、气象、水系、河源和人种等方面的珍贵材料。他还曾对中国的塔里木河改道与罗布泊迁徙遗迹进行过详细的观测,对萨特莱杰河、印度河、雅鲁藏布江河源和古代丝绸之路的部分地段进行过缜密的考察。

斯文·赫定去世后至1972年,已有51卷科学考察报告出版。其中主要有《中瑞科学考察报告》35卷、《中亚考察报告》、《西藏南部》、《冈底斯山》、《戈壁沙漠横渡记》、《浪迹无定的湖泊》(指罗布泊)、《丝路》等专著。

当这部于广达先生付出艰巨的努力,从日本译者黑川武敏的日译本再转译成的中文本,放在我们面前时,当我们以浓郁的兴趣,阅读这部外国学者眼中的承德时,按我们传统读书习惯,读其书不能想见其为人,可乎?这就是我不厌其烦地介绍孤陋寡闻中所知道的有关斯文·赫定的简易行踪和主要著述的缘故。

另外,我知道除于先生根据的日本黑川武敏译本外,还有另一日译本,即日本白水社1978年出版的15卷本《赫定探险纪行全集》中的第11卷《热河——皇帝之都》,译者是斋藤明子。两个译本大同小异,篇目略有不同。

译书不比创作容易,鲁迅先生对此当年不断发出感叹,尤其是日文,恐怕比译英文还要难。此中甘苦于先生当深有体会也。予不敏,岂敢班门弄斧。既承广达先生错爱,问序于我,又因无休止的常年笔墨应接不暇,以致迟之又迟之,久久交不上卷,愧对老友,想定能有以见谅!

钝公关阔

2006年盛夏之夜

后记

本书翻译的初稿完成于多年前,但未公开发表。几年前,恩师张达池先生曾将译稿第一章缩改后刊出。因反响不错,他建议把其余部分也陆续登载,以飨读者。

笔者本着对原著、读者、历史负责的精神,对旧稿重新校改,字斟句酌,唯恐有误。几经寒暑,终于完成。

限于国度、时代、文化、经历等条件,原作者斯文·赫定之所言未必完全可信。对若干问题有不同看法,恐怕也应见仁见智。此外,他笔下的故事,有很多是取材于中国的通俗小说。希望读者莫把“戏说”当史实。

“避暑山庄与外八庙”于1994年12月17日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到今已有十三年。其在人文、自然方面所具有的特殊的全球价值越来越被世人所认识。曾经忧心忡忡的斯文·赫定等人若是知道山庄、外庙已走向新生,定会含笑于九泉吧!

在中文版《帝王之都——热河》问世之时,笔者对曾经给予多方支持的友人王庆国(承德中山科技)、王振平(承德医学院)、陈子彬(承德民族师范)、尹忠(承德农林局)等各位先生以及内助张淑芝深表谢意。对为本译著题写书名、撰写序言的书画界泰斗关阔老先生表示由衷的感激。

本书中的作者像选自《亲临秘境》一书(杨镰编著)。笔者对未经允许而使用了资料深表歉意。

在翻译时,发现日文版《热河》一书中有多处误译。经过多方查对,笔者尽可能地做了订正。虽然如此,鉴于水平有限,中译本《帝王之都——热河》难免还有纰漏,恳请专家、读者不吝赐教。

 译者联系方式:

 地址:河北省承德市附属医院小区12—1—601

 电话:0314—2279030

 E—mail:bjciga@163.com

于广达

2006年7月1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热河(帝王之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瑞典)斯文·赫定
译者 于广达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10863
开本 16开
页数 1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7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922.3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0
17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1:2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