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相声考论/博导文丛/中国艺术学文库
内容
作者简介
吴文科,汉族,1963年3月生,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人。198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评议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说唱文艺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曲艺”学科主编,《曲艺学》集刊主编等。1987年至2011年历时25年参与主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国曲艺志》(29卷)的编纂组织与学术审定工作,历任该项目总编辑部副主任、主任,两度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表彰,分获“编审成果奖”和“特殊贡献个人奖”。多次应邀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境外讲学。著有《“说唱“义证》《中国曲艺艺术论》《中国曲艺通论》和《中国曲艺史》(合著)等;主编有((中国相声精粹》《20世纪的中国·文学艺术卷》《稀见旧版曲艺曲本丛刊·潮州歌册卷》《新中国北京文艺60年·曲艺卷》《程永玲与四川清音》及《中华艺术通史》(14卷本)”清代(上)卷”等。发表学术性文章500多篇。其中,专著《中国曲艺艺术论》获“中国图书奖”;《中国曲艺通论》获“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
目录
代自序
“相声”创演与研究需要注意和规范的几个学理性问题
历史考述
相声的艺术发生及早期传统
思潮回溯
新时期围绕北京相声的批评论争及相关思考
人物专论
侯宝林:大师之路及其启示
马三立在相声史上的贡献与地位
侯宝林与马三立相声艺术比较论纲
侯宝林:大师品格与学者情怀
——纪念相声大师侯宝林诞辰90周年
论苏文茂相声表演的含蓄美
苏文茂相声表演的“文哏”特色及其当下意义
——写在苏文茂先生从事相声表演65周年之际
马季:作为相声艺术承前启后的一代大家
李文华:人生传奇与艺术启迪
侯耀文:一位头脑清醒的相声艺术家
姜昆、梁左与“我”
“多面一体”话姜昆
冯巩:将幽默进行到底
陆鸣:多才多艺的相声新秀
节目品评
浮躁世相的辛辣写照
——评相声《着急》
在深人生活中成就自身
——相声《专家指导》的创演启示
还是返璞归真好
——2013年央视春晚相声观后
透过春晚看相声
——兼评相声《说你什么好》
繁荣相声要靠作品说话
——从《新虎口遐想》说起
艺象观察
喜忧参半说相声
相声创作的误区与出路
相声表演的歧路与坦途
关于相声现状的思考
相声的“平面现象”
相声创作亟须艺术自觉
相声的“返祖现象”及其“诊治”
相声:在广播与电视之间
——关于“电视相声”的研究提纲
是电视害了相声吗?
“回归剧场”:相声创演在高技术时代的田园梦想
对相声现状的“经济学”阐释
相声发展的现实理路:盘点与清理
更加艺术地对待相声
振兴相声任重道远
相声发展:需要更加健全的文化生态
关于相声:一次学术与艺术的对话
如何看待相声现状及郭德纲现象
——答《艺术评论》记者问
从“相声本科教育论争”看曲艺多舛之“学科命运”
不要误解相声
北京相声:创演困境与发展出路
美学探究
相声与笑声
相声审美:对接与错位
——关于相声现状的美学思考
相声审美与文学品位
——关于相声现状的通信
相声的艺术特质与大众的审美理想
相声的讽刺功能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追捧郭德纲:一种值得思索的城市审美现象
随笔杂谈
相声与科普
相声里的“扦讲”
相声TV:是TV不是相声
感受马三立
学习侯宝林创演好相声
关于“马大哈”的“父亲”
——话说相声作家何迟
半生笑声遍军营
——“侃”军中笑星于连仲
“我爱曲艺”
——悼念马季先生
热爱和坚守:马季留给我们的重要精神遗产
——在“马季艺术人生座谈会”上的发言
侯耀文台下说相声
解读姜昆:大家气象与事业担当
书评书话
阅读大师
——读《侯宝林表演相声精品集》
侯宝林对当今相声的启迪与警示
——读《侯宝林评传》
在悲剧与喜剧之间
——读《何迟自传》
相声理论:笑声掩盖下的尴尬
——兼评《相声艺术的奥秘》
相声创作的“潜台词”
——兼评《原建邦相声作品集》
广记人生李金斗
——《金斗广记》读后
鉴往昭来说相声
——选编《中国相声精粹》絮语
为了相声艺术的繁荣
——《中国相声精粹》编后记
背景链接
中华曲艺的文化形象:定义·特征·种类·价值
——在“第八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
上的大会演讲
论曲艺的本质特征
中国曲艺的当代命运
从文化生态角度系统认识和解决曲艺发展面临的问题
论“全球化”时代的曲艺传承与传播
现实中的曲艺和曲艺所面临的现实
——在“现实与文艺:2009北京文艺论坛”上的即兴演讲
春节联欢晚会的文化功能与美学身份
后记
内容推荐
《相声考论》是作者吴文科有关相声研究的文章专集。内容包括北京相声的艺术发生与早期传统、新时期40年来相声创演的思潮述评、一些相声的大师级人物如马三立、侯宝林、马季、苏文茂等人的专论、针对相声发展现状的全方位跟踪讨论、相声美学品格的探究思考、部分相声节目的分析评论、有关相声的学术随笔和书评书话等等。学术范畴涉及历史、理论、评论和创作、表演、审美等各个方面。对于了解北京相声的历史知识、艺术特点、思潮状况、美学格范、名家贡献、现状问题并促进相声的创演繁荣和健康发展,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和全面地了解相声的艺术特质,准确理解并把握相声创演的发展轨迹,书中还收入了几篇有关曲艺的整体文化面貌、艺术本体特征、文化生态状况、传承传播诉求及特殊审美使命等方面的文章。以利于延伸阅读触角,并深化相关认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相声考论/博导文丛/中国艺术学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文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9038083
开本 16开
页数 4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50
出版时间 2018-07-01
首版时间 2018-07-01
印刷时间 201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754
CIP核字 2018163981
中图分类号 J826.7-53
丛书名 博导文丛
印张 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2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3:5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