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鲁滨孙漂流记(珍藏版)/新课标课外必读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笛福编著的《鲁滨孙漂流记》描写主人公鲁滨孙不从父命,天生爱冒险,曾三次远航,终于遇难漂上荒岛。他以百折不挠的毅力、辛勤的劳动,不仅在荒岛上生存下来,而且改变了生活环境,开垦出种植园和牧场,盖起住所。24年后,鲁滨孙救下邻岛的一个野人,给他起名叫“星期五”作为自己的仆人。后来鲁滨孙帮助一艘停泊在岸边的英国船的船长制服水手的叛乱,夺回船只,鲁滨孙搭该船驶返英国。

《鲁滨孙漂流记》塑造了鲁滨孙这样一个具有时代气息的崭新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逼真的自然环境和细节描写,打破了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和浮华、空洞的文体风格,为英国现实主义启蒙小说开辟了道路,成为英国第一部真正的现实主义小说。

内容推荐

丹尼尔·笛福是英国18世纪启蒙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因此他也被称为英国小说第一入。

这部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叙事语言通俗易懂的好作品,是1719年笛福根据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一部分经历和自己的构思而完成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在海难中逃生的水手在一个荒岛上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勇气,战胜险恶的自然环境,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故事。该书一经出版便大受欢迎,一年之内竟出四版,至今仍在被世界各地的人阅读。据说,除了《圣经》之外,《鲁滨孙漂流记》是出版最多的一本书。该书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成了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部不朽的名著。

目录

导读

初涉世事

奴役与逃亡

荒岛失事

初居荒岛

日记:造屋记

病中反省

农耕

岛上调查

小艇

驯羊记

一个脚印

退避之所

失事的西班牙船

实现梦想

教育星期五

获救的食人族囚犯

暴动者造访

重获海船

重返英格兰

星期五与熊搏斗

试读章节

初涉世事

我1632年出生在英国的约克郡(英国北部的一个大城市),家境小康。我的父亲不是本地人,他从德国的不来梅(德国北方的大城市,是德国当时三大自由市之一)移居到英国的赫尔城(英国东北部靠海的城市,在约克郡的东边),通过经商,获得了一大笔财产。后来他不做生意了,才又搬到了约克郡住下。就是在这里,他和我的母亲——鲁滨孙家族的干金小姐——结婚定居了。鲁滨孙是我母亲的娘家姓,她的家族是英国的一个富裕家族。这也是我的名字叫做“鲁滨孙·克鲁兹南”的原因。但是由于英国的语音变化,我现在叫“克鲁索”。我这样自称,我的朋友们也是这样称呼我的。

我有两个哥哥。确切地说,是“有过”。他们一个已经不在人世,一个下落不明。大哥是英国驻弗兰德(欧洲旧地名,包括现在比利时的北部和荷兰的西南部)步兵团的中校,曾隶属于著名的洛哈特上校。后来,大哥在和西班牙人作战的时候死在了敦刻尔克(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城市)。至于二哥,他的命运如何我一直无从知晓。我想,很久之后我的父母不知道在我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和这种情形倒也差不多。

作为家里的小儿子,又没有见过什么世面,我的小脑瓜里整天都在胡思乱想。我的父亲年纪老迈,思想守旧,他让我接受了相当程度的教育之后,替我规划了一条学法律的阳关大道。因此,在接受了家庭教育之后,我还到乡村义务学校读了几年书。但是这些都不能让我感到满意。我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除非让我到海外冒险。我一心只想去海外,意愿之强烈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以至于谁的话都听不进去。不管是父亲的严令,母亲的恳求,还是朋友们的好意相劝,我都一概不理。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定,我古怪的倔脾气似乎注定了我日后的不幸生活。

父亲是一个明智的老人,他晚年时因为痛风病动弹不得,但即使如此,他还是对我的冒险计划提出了严肃而又精辟的忠告。那天早晨,他把我叫到他的卧室,在这个问题上恳切地规劝了我一番。他问我,如果真的背井离乡,除了东游西荡还有什么意义?在家乡我可以通过亲友的举荐,通过自身的勤勉奋斗,赢得光明的前程,过完闲适而又富足的一生。他说,那些不走寻常道路去海外冒险创业、获得显赫声名的人并非没有,但他们要么是身无分文的穷光蛋,要么是家财万贯的野心家。但我既不是穷光蛋,也不是野心家。我介于他们之间,是中产阶级,或许也可以被叫做中间阶层。以他多年来的经验看,中间阶层是世界上最好的阶层,也最能给人以幸福。这一阶层不必像下层劳工,必须经受艰难困苦的劳作才能勉强糊口,也不必像那些上层贵族,整日里因为排场、野心、妒忌而糟心。他说要证明这是一个幸福阶层只需看一件事,那就是,这一阶层是所有人都羡慕的。许多帝王都曾感叹,自己的高贵出身给自己带来了不幸。他们巴不得自己不要出身太过高贵,同时也不要太过低贱。许多智者也都证明了中间阶层生活的幸福,他们祈祷上苍,都希望自己的生活既不过于贫困,也不过于富有。

他说,如果我认真地观察这个社会,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灾难几乎总是发生在上层社会和底层民众之中,而发生在中间阶层的却很少。而且由于中间阶层生活的稳定,不必像其他阶层一样在生活上大起大落,感叹世态炎凉。不仅如此,富人会因为巨大的开销和排场身心俱疲,穷人会因为缺衣少食而不得不整天辛苦劳作,他们生活的方式决定了他们的生活是不完美的。中产阶级就不同了,他们天生享有一切的善,一切的美,每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都过着安定、殷实的生活。宽容、节制、安详、健康,这些都是中产阶级特有的美德。在各种社交活动中愉快地结识好友,享受游戏中的乐趣,这样的生活几乎只有中产阶级才能拥有。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中产阶级一生中不会遇到什么大的挫折,人人都可以平和地度过一生,然后安然地寿终正寝。下层人竭尽脑力和体力勉强度日,最后却心力交瘁;上层人则会因为不切实际的巨大野心而烦恼。而作为中间阶层,只需要安安稳稳地度日,就可以尝遍人间的愉悦和甜美,日子越久,这样的幸福滋味越回味悠长。  在说完这一番话之后,他十分恳切而又真挚地劝告我不要耍小孩子脾气,因为不管是出于理智还是从家庭出身上看,我都没有必要去做冒险的事。我没有必要离开他自己谋生,他会为我打点衣食住行,并且竭力帮助我适应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如果在这之后,我不能幸福快乐地生活的话,那一定是我自己的命运和过失所导致,他就真的无能为力了。他意识到我的计划必然会伤害到自己,而且已经向我提出了警告,毕竟他已经尽到了他作为父亲的责任。总之,如果我听他的话,安安分分地守在家里,他会尽他所能来帮助我;但如果我决意要自己承担所有的不幸,非要外出远游不可的话,他决不会给我任何支持。说到最后,他又让我看我哥哥的例子。他曾经同样恳切地规劝我哥哥,让他不要去参加战争,但是最后却没有奏效。我哥哥的青春激情激励他加入了军队,最后军队却成为了他的葬身之所。他说,尽管他不会停止为我祈祷,但是他也同样跟我打赌,如果我真的实施了我那个愚蠢的计划,上帝也一定会抛弃我。到那时,我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再后悔没有听从他的建议,才真的是悔之晚矣。

父亲的这番话预告了我的命运。尽管我有理由相信,当时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会这样。我静静地听着他对我的劝告,说到最后他已是老泪纵横,尤其是当他讲到我的哥哥如何丧命,讲到我孤立无援注定会后悔的时候,他竟伤心得无法继续讲述。他停下来,说他的心情太过悲伤,没有什么再要对我说的了。

我被父亲的劝告深深地打动了,而且说实话,谁又能不为之动容呢?当时我下了决心,从此不再动远洋冒险的念头,听从父亲的安排老老实实地守在家中。但是,唉!只不过是几天以后,父亲的劝告就失去作用了。简而言之,我不希望父亲强求我做我不喜欢的事,因此几个星期以后,我决定远离他。然而,我并没有匆忙将这个打算付诸行动。我找了一个母亲比平常高兴的时候,向她说明了我的决心。我说我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去海外的事情上,在这件事没有完成之前,我没有任何心思做其他事。我的父亲与其把我逼得离家出走,还不如答应放我出去。我现在十八岁,不管是做学徒还是做律师的助手,都已经晚了。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真的去做这些事,肯定不会如期完成学习,我绝对会在学期未满之前从老师身边逃走去出海。如果她能够说服父亲放我出海远洋,要是我觉得没意思肯定会返回家中,那时一我就不再外出了。而且我保证,那时我一定付出双倍的努力,来补回我所浪费的时间。

P1-3

序言

笛福,本名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出生于伦敦,信奉不同于国教的长老会。

笛福受过中等教育,他在学习当牧师多年后,才发觉自己并不适合宗教生活,因此转而选择去经商。

1719年,年近60岁的笛福发表了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后来该小说成为世界著名的冒险小说之一。

笛福的其他主要小说作品有:1720年创作的《辛格尔顿船长》和1722年创作的《摩尔-弗兰德斯》。笛福还写了大量的小册子与新闻报道。1722年法国马赛发生瘟疫,笛福出版了以1665年伦敦大瘟疫为内容的《大疫年纪事》,颇受市民的欢迎。

1731年,丹尼尔·笛福去世,终年71岁。

内容提要

英国青年鲁滨孙从小喜欢航海,曾三次离家到南美各地旅行。一日,他怀着云游四海的高远志向,告别亲友去航海,后来他乘坐的船在太平洋上不幸遇险,船上的人都葬身海底,唯有他一个人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被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

鲁滨孙从绝望中得到了生命的启示,性格坚强的他在岛上独立生活了28年。他在孤岛上劳作生息,开拓荒地,圈养牲畜,生产水稻和小麦,年复一年与孤独为伴,克服了种币中常人难以克服的圃难。

鲁滨孙凭着惊人的毅力和顽强不息的精神,用双手盖起了房子,收获了谷物,驯养了山羊,还用兽皮制作了衣物。他曾与野兽斗智,也曾与吃人肉的野人斗勇。后来他搭救了一个土人,取名为“星期五”,并把他收作仆人。

一直到第28个年头,一只英国船来到该岛附近。鲁滨孙帮助船长制伏了叛乱的水手,才得以返回英国。这时他的父母已双双亡故。后来鲁滨孙收回了他巴西庄园的全部收益,并把其中一部分赠给那些帮助过他的人。

写作背景

本书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1704年9月,一名叫亚历山大·赛尔币斗克的苏格兰水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南美洲大西洋中的安·菲南德岛上。四年后,当他被救回英国时,已经成了一个野人。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事迹,而笛福所塑造的鲁滨孙则是一个全新的英雄形象。

笛福以赛尔币斗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己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鲁滨孙这个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文学加工,使“鲁滨孙”成为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鲁滨孙是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形象,他表现出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资本主义的启蒙意识。

思想内涵

当一个人独立生活的时候,能像鲁滨孙这样对生活充满信心,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在圃难面前,鲁滨孙没有被吓倒,反而迎难而上,勇于挑战自我,他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正是这样的心态,帮助他战胜圃难,并最终回到故乡,回到亲人和朋友中间。

本书赞扬了处于上升时期的资本主义开拓进取、不畏艰难和勇于冒险的精神,蕴含了“劳动创造美”的思想;却也因歌颂了一种永不满足的对外扩张的殖民意识以及无节制的对大自然的洗劫,而体现出了其时代局限性和消极意义。

写作特色

1.第一人称和回忆录的形式

本书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用穿插日记的形式,生动记录了人物内心的感受和对事物的思考。

2.简明易懂的语言

本书的语言浅显易懂,书中使用了很多日常用语,叙述流畅,表意清晰明了。

3.精彩的心理描写

书中有很多精彩的心理描写,这些心理描写细腻而深刻,能带给读者一些智慧的启迪。

人物介绍  鲁滨孙

鲁滨孙是一个不安分的冒险者,他瞒着父母私自出海。尽管道路坎坷,可是最终他还是坚持去完成自己的梦想。

鲁滨孙也是一个勇敢的实践者。在28年的孤岛生活中,生存成了他整日整夜“劳心劳力”的主题:搬运船上用品、建造住所、驯养山羊、币中麦植稻、置办桌椅和烤制面包等,他都克服圃难一一完成。

鲁滨孙同时还是一个充满劳动热情又有着坚强毅力的人,他敢于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孤身一人在这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8年。

面对人生困境,鲁滨孙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的坚毅性格与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鲁滨孙又是个资产阶级和殖民者,因此具有剥削掠夺的本性。

星期五

星期五是一个土著。一个偶然的机会,鲁滨孙救了星期五,并且把他留在了身边。在这段朝夕相处的日子里,鲁滨孙因这个土著而改变了自己。

星期五是一个朴素、忠诚的朋友,也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勇者。他知恩图报,有责任心,适应能力强。他和鲁滨孙相依为命,在岛上度过了一段愉快时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鲁滨孙漂流记(珍藏版)/新课标课外必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笛福
译者 孔存良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271493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2
出版时间 2014-09-01
首版时间 2014-09-01
印刷时间 201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2014094236
中图分类号 I561.44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海南
241
16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0: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