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社会学的历史与理论--阐释调适与融合
内容
内容推荐
结合新近社会学理论和学科史研究的新思潮与新动态,何祎金著的《中国社会学的历史与理论--阐释调适与融合》采用专题研究的形式,对社会学在中国的历史实践进行同访与考察。将这门学科的发展置于中国的历史与社会情境之中,分别考察了社会学概念的翻译与阐释,研究方法的吸收、调适与创新,学科中国化的历史脉络与流变,以及Chinese Sociology在海外的书写和接受情况。
在漫长的学科发展中,中国社会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与理论品格。本书对学科历史的同访并非泥囿于讨论孤立的国别社会学个案,而尝试以这门学科在中国的历史进展为脉络,同两方和非两方的社会学实践进行理论和历史的比较与对话。
作者简介
何祎金,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系讲师,英国萨里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出站博士后。研究兴趣包括社会学理论、方法的历史与政治,互联网与青年文化。
目录
导言
第一部分 新思潮与学科历史的重构
第一章 历史的回访:社会学学科史的方法与政治
一 学科史的书写:一个充满张力的领域
二 制度与环境:外化的历史研究
三 方法与机构:从理论分类到经验考察
四 小结
第二章 女性的再现:性别视角下社会学史的重构
一 男性主义的学科史书写
二 社会学之母与学科史的重构
三 古典社会学的男性气质与现代性
四 19世纪的“女性问题
五 实证主义理论与女性天使
六 中国情境下的讨论
七 小结
第三章 传统的扩容:后殖民社会学的兴起
一 社会学的传统与范式
二 西方中心主义的传统书写
三 社会学的去西方化与传统的扩容
四 后殖民话语与社会学
五 帝国主义与社会学
六 后殖民社会学的兴起
七 小结
第二部分 中国社会学的历史实践
第四章 他者之镜:书写“Chinese sociology”的历史
一 1949年之前的中国社会学:许仕廉与孙本文
二 1949年至1979年的中国社会学:中国个案与理想类型
三 1979年之后的中国社会学:学科史研究与中国化
四 小结
第五章 追寻自主的学科:社会学中国化的历史脉络与流变
一 新文化运动中的社会学:社会调查的政治
二 中国化的另一种表达:中国主义与社会学运动
三 中国化的明确主张:实地调查与社区研究
四 1980年代之后:社会学的中国性追求
五 小结
第六章 神圣性与道德传统:“Society”的中国翻译与阐释
一 社会学中的社会:社会的双重意涵
二 Society的表现形式:民族国家与市民社会
三 中国翻译和阐释:群和社会
四 从群到社会:道德传统与神圣性的式微
五 小结
第七章 开放现代性及其挑战:韦伯个案的中国观察
一 现代性话语的拓展:开放现代性及其挑战
二 韦伯的中国个案:现代性的转型潜能与文化方法
三 历史与现实的交织:韦伯研究的双重维度
四 小结
第八章 从概念到方法的历程:社区研究的中国再造
一 作为概念与方法的“community”
二 从“community”到“社区”:中国翻译与再造
三 从概念到研究对象:帕克与拉德克利夫—布朗的到访
四 方法的政治:社会调查与社会学调查
五 小结
第九章 从故乡到异乡的移位:社区研究的田野迷思
一 有机方法:社区研究的中国前史
二 消失的田野:作为故乡研究的社区研究
三 他者的张力:作为异乡研究的社区研究
四 小结
结语:另一种社会学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社会学的历史与理论--阐释调适与融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祎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86826
开本 16开
页数 2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7
出版时间 2018-12-01
首版时间 2018-12-01
印刷时间 201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82
CIP核字 2018301226
中图分类号 C91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7
164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4:4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