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之前言与序言(29卷)》为“哈佛百年经典”系列之一,收录了经典名著的前言与序言,包括卡克斯顿、喀尔文、哥白尼、诺克斯、斯宾塞、莱利、培根等人的作品。本书精炼多部名人名著的前言与序言,从另一个角度向大众展示了经典名著的精髓,本书适合大众阅读。
图书 | 名著之前言与序言/哈佛百年经典 |
内容 | 编辑推荐 《名著之前言与序言(29卷)》为“哈佛百年经典”系列之一,收录了经典名著的前言与序言,包括卡克斯顿、喀尔文、哥白尼、诺克斯、斯宾塞、莱利、培根等人的作品。本书精炼多部名人名著的前言与序言,从另一个角度向大众展示了经典名著的精髓,本书适合大众阅读。 内容推荐 《名著之前言与序言(29卷)》为“哈佛百年经典”系列之一。 《名著之前言与序言(29卷)》收录了经典名著的前言与序言,包括卡克斯顿、加尔文、哥白尼、诺克斯、斯宾塞、培根等人的作品。 目录 《特洛伊史回顾》序言和后记 威廉·卡克斯顿〔英〕 《先哲语录》第一版(1477)后记 威廉·卡克斯顿〔英〕 《黄金传奇》第一版(1483)序 威廉·卡克斯顿〔英〕 《加图》(1483)序 威廉·卡克斯顿〔英〕 《伊索寓言》(1483)后记 威廉·卡克斯顿〔英〕 《坎特伯雷故事》第二版(1484)前言 威廉·卡克斯顿〔英〕 马洛礼著《亚瑟王之死》(1485)序 威廉·卡克斯顿〔英〕 《埃涅阿斯纪》(1490)序 威廉·卡克斯顿〔英〕 《基督教要义》题献 约翰·加尔文〔法〕 《基督教要义》献辞全书纲要 约翰·加尔文〔法〕 《天体运行论》献函 尼古拉·哥白尼〔波兰〕 《苏格兰宗教改革史》序 约翰·诺克斯(约1566年)〔苏〕 《仙后》序——致沃尔特·罗利爵士的献函 埃德蒙·斯宾塞(1589)〔英〕 《世界史》序(1614) 沃尔特·罗利爵士〔英〕 《伟大的复兴》导言、献函、序言及概要 弗朗西斯·培根〔英〕 《新工具》序 弗朗西斯·培根〔英〕 《莎士比亚戏剧第一对开本》序(1623) 赫明斯和康德尔〔英〕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艾萨克·牛顿爵士(1686)〔英〕 《古代和现代寓言集》序言(1700) 约翰·德莱顿〔英〕 《约瑟夫·安德鲁斯传》(1742)前言 亨利·菲尔丁〔英〕 《英语字典》序 塞缪尔·约翰逊 (1755)〔英〕 《莎士比亚》(1765)序言 塞缪尔·约翰逊〔英〕 《雅典神殿入口》发刊词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1798)〔德〕 《抒情歌谣集》介绍 威廉·华兹华斯(1798)〔英〕 《抒情歌谣集》序 威廉·华兹华斯(1800)〔英〕 《抒情歌谣集》附录 威廉·华兹华斯(1802)〔英〕 《克伦威尔》序 维克多·雨果〔法〕 《草叶集》序 沃尔特·惠特曼(1855)〔美〕 《英国文学史》序(1863) 希波利特·阿道夫·泰纳〔法〕 试读章节 《仙后》序——致沃尔特·罗利爵士的献函 埃德蒙·斯宾塞(1589)[英] 作者在这封信中阐明了这部作品的创作意图,为读者理解作品提供了巨大帮助。 谨献给女王陛下治下康沃尔郡郡首,尊贵勇敢的沃尔特·罗利爵士,即斯坦纳瑞斯的沃尔顿勋爵大人。 爵士大人,我的这部名为《仙后》的作品是一篇连载的长篇寓言,同时也是一篇黑色曲喻。因为人们对寓言的诠释经常含含糊糊,所以为了避免误解,同时也为了方便您更好地理解(这也是您的吩咐),经过认真思考,我在此向您介绍这部作品的写作意图和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本书的最终目标就是用美德和善行来塑造和锻炼高贵纯洁的人,为了实现它,我把它和历史传奇结合起来,使人更容易接受。因为大多数人都乐意读这样的作品,不为别的,只为能从中读到可供效仿的榜样的事迹,我选择了亚瑟王。过去的很多著作已经让亚瑟王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他身上具有的美德使他成为我的最合适的人选,同时他也最不可能被当代人怀疑和嫉妒。我的这一创作意图实际上和所有古代史诗作家都相同:首先是荷马,《伊利亚特》中的阿伽门农和《奥德赛》中的奥德修斯分别代表了正直的领袖和品德高尚的人;然后是维吉尔,他塑造埃涅阿斯形象的意图与荷马相同;接着是阿里奥斯托,他的奥兰多结合了前面提到的两种人物形象的特点;最后是塔索,他又重新用两个人物来分别反映前面提到的特点——里纳尔多代表了哲学里的“道德”,或者是个人品德,而戈德弗雷代表的是政治品德。我仿效这些优秀诗人的手法,力图塑造在成为国王之前亚瑟勇敢的骑士形象。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这是一种集十二种个人美德为一体的完美化身,也是前十二卷的内容。如果这十二卷反响不错,我可能会根据亚瑟成为国王之后的故事来写一写政治品德。我知道有些人可能会不喜欢这种方式,因为他们更习惯直接用格言或者说教来告诉人们什么是修养,但是在我看来这种方式似乎对一般人来说都不是那么令人愉快,所以我竭力地塑造青年亚瑟的形象。亚瑟为伊格娜夫人所生,出生后马上被梅林送到泰门处抚养长大。亚瑟在梦里或者幻境中看到仙后,被她的美貌迷住,醒后决心找到仙后。在泰门的指导下,他前往仙境寻找仙后。总的来说,“仙后”象征着“荣耀”,具体来说,她是我心目中最卓越、最荣耀的君主——女王陛下的化身,而仙后居住的仙境象征着不列颠王国。在本书的其他地方也可以看到她的身影,因为她集合了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一个是最高贵的女王陛下,一个是美丽高洁的女性。后一种特点在贝尔菲比身上也有所体现,这个人物的名字源自人们心目中月亮女神的形象。通过亚瑟王子这个人物,我想表现的是“崇高”这种道德品质,(根据亚里士多德等人的看法)这是所有道德品质的完美结合和体现,它包含所有十二种美德,所以故事中提到的有关亚瑟的部分都体现出他的这一品质。为了进一步丰富故事的内容,其他十二种美德是通过十二位骑士来表现的。前三卷叙述了三名骑士的冒险事迹:第一位是红十字骑士,他代表虔诚;第二位是盖恩,代表节制;第三位是布里托玛,她是位女骑士,代表的是贞洁。故事的开头有些突兀,与之前发生的一些事有关,读者需要知道一些有关这三位骑士冒险事迹的背景。史诗作家的写作手法不同于史料编撰者。编撰史料的人需要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叙述,时间和事件都应包括进去,而诗人则会直接切入主题,甚至直接从在他看来最重要的内容说起,由此回溯过去,或是占卜未来,这种方式更加让人愉快。 如果让一位历史学家来写,我的故事应该从第十二卷开始,可是我却将它放到了最后。在这卷中,仙后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十二天宴会,在这十二天中发生了十二个历险故事,每个故事的主角分别是这十二位骑士中的一位,每位骑士的冒险事迹构成一卷诗书的素材。第一个故事是这样:在宴会开始时,一个个子高高、长相滑稽的年轻人出现,并向仙后介绍了他自己,随后他拜倒在仙后面前提了一个要求。按规矩仙后不能拒绝他,他要求宴会期间如果有历险的机会必须先给他,仙后答应了他的请求。不一会儿又来了一位身穿丧服、面容姣好的女子,她骑着一匹白色的驴子;一个矮人跟在她身后,手上拿着一把骑士用的矛,牵着一匹战马,马上驮着骑士的盔甲。这名女子跪在仙后面前,讲述了她的遭遇。她的父母是远古的国王和王后,很多年前不幸被一头巨龙抓住,关在铜墙铁壁的城堡,从此不得相见。她恳求仙后派一名骑士去搭救她的父母。听到这儿,那名长相滑稽的年轻人立刻跳了起来,自告奋勇要去完成这项使命。仙后十分犹豫,而那女子也坚决反对。可年轻人一再坚持,态度十分诚恳。最后女子告诉他,只有能穿得上她带来的那副盔甲的人,才能成功地完成这项使命。年轻人毫不犹豫地穿上了盔甲,结果出奇的合适,女子于是同意了他的请求。随后年轻人作为骑士,跨上骏马,和那女子开始了他们的冒险经历,由此揭开了第一卷的序幕:一位高贵的骑士策马在平原。 宴会的第二天来了一位朝圣者,他染血的双手抱着一个婴儿,他说这个孩子的父母被一个名叫阿克拉霞的女巫残忍地杀死,他乞求仙后派一位骑士同他一道去惩恶扬善。仙后把这一任务交给了盖恩骑士,他立刻跟随朝圣者上了路。第二卷的故事由此展开。第三天来了一名男子,他向仙后控诉,卑鄙无耻的巫师布斯瑞恩将美丽的少女阿摩雷特囚禁,’少女不屈服于他的淫威,受到百般折辱。这位少女的情人斯库达摩尔骑士就在场,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使命,可是因为不敌对方的魔法没有能够完成使命。悲伤良久之后所幸遇到了骑士布里托玛,她最终帮助斯库达摩尔救出了他的爱人。 故事主线中穿插着许多小插曲。所有故事的发生并非偶然,都有着非常自然合理的解释,比如布里托玛的爱情、马瑞内尔的挫败、弗洛瑞梅的苦恼、贝尔菲比的高洁、赫勒诺拉的好色,等等。 爵士大人,为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我刚才向您简要介绍了这部书的大概情节,并简单总结了我的创作意图,希望能帮助您提纲挈领地了解这本书的内容。即便没有我的介绍,您在读这部诗作时也会感到愉快。但是可能有些地方会有一些不解,我卑微地恳求您对我的谅解。祝您永远快乐,就此搁笔。 您最谦卑的朋友 埃德蒙·斯宾塞 1589年1月23日 P52-55 序言 一本书最让人有亲切感的部分莫过于前言,在这一部分,长期辛苦工作的作者走下讲台,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与读者交流,说说他的希望和烦恼,让读者了解他在写书过程中的难处,或是按自己的真性情,针对可能的批评意见为自己辩护或者表达自己的不满。一篇前言往往可以生动地反映出正文中若隐若现的作者的真实个性,将一个活生生的作者展示在读者面前,仅此一个原因我想就可以充分说明本卷的必要性。 但这并不是把这些序言从原作中摘出来呈现给读者朋友的唯一理由,也不是很多序言比原作的正文更有生命力的唯一原因。卡克斯顿翻译的《特洛伊史回顾》虽然早就被别的版本取代,但这位英格兰印刷行业的先驱者在这本书的序跋中坦率热情的评论,不仅反映了其个人品位,而且充分地表现出了15世纪西欧的文学习惯和标准。又如罗利所著《世界史》尽管早就被现代历史研究认定为过时的作品,而这本书的序言却真实反映出伊丽莎白时代的一个智者对美洲殖民者一代,以及过去、现在和未来世界的态度。培根的《伟大的复兴》虽然不再是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南,但前言中有关这本书的希望和目标的内容仍旧为后人提供了相当的启发。 本书里有哥白尼和加尔文所著部分文献,德莱顿、华兹华斯和雨果的评论文章,曾经引起强烈反响的沃尔特·惠特曼的《草叶集》的前言。每一篇作品都有独立于其原作的价值和意义,每一篇都向我们呈现出作者鲜明的个性。 查尔斯·艾略特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名著之前言与序言/哈佛百年经典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卡克斯顿 |
译者 | 罗涌洁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409022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7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44 |
出版时间 | 2014-06-01 |
首版时间 | 2014-06-01 |
印刷时间 | 2014-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14 |
CIP核字 | 2014057857 |
中图分类号 | G256.4 |
丛书名 | |
印张 | 2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1 |
宽 | 165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