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历史的裂变
内容
编辑推荐

◎历史写作大神,《血腥的盛唐》《王阳明心学》《兰亭序杀局》作者王觉仁解读中国历史重磅作品。

◎秦帝国的灭亡、八王之乱、玄武门之变、武则天当国、大宋开国、靖难之变、戊戌变法……一部讲述权力在非正常状态下更迭交替的历史,把握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格局的裂变与重组过程中规律性的质素。

◎以人性化的视角揭开历史的真实。皇帝、宗室、大臣、宦官、外戚……将他们的勇气、怯懦、智慧、愚蠢、真诚、虚伪、欲望、梦想、爱与恨、快意与悲情联袂放在聚光灯下观照。

◎新鲜的视角揭秘历史的吊诡——秦帝国的灭亡竟是出于某个人的复仇计划;王莽,一个自律的理想主义者是如何搞乱了天下的;中国历史上典型的两大暴政,却催生了后人眼中的两大文明瑰宝;“贞观盛世”的背后,是一个帝王的灵魂和苦苦救赎……

作者简介

王觉仁,本名王林,作家,影视编剧,迄今已出版各类著作六百余万字,代表作《血腥的盛唐》《唐朝原来是这样》《隋朝原来是这样》《兰亭序杀局》,另有《王阳明心学》常年位居同类书畅销榜首,独立原创53集电视连续剧《上官婉儿》即将上星播出;多年致力于中国历史的研究,对重大的政治事件和历史人物均有独到解读。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富有思辨性的历史著作,是一部讲述权力在非正常状态下更迭交替的历史。

本书通过对秦帝国的灭亡、八王之乱、玄武门之变、武则天当国、大宋开国、靖难之变等一系列对于中国历史进程有决定性影响事件的解读,试图把握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格局的裂变与重组过程中规律性的质素;以人性化的视角,去重新观照久已被贵族化和“博物馆化”的历史,用常识和理性取代标签和脸谱,还原人性的真实,解读历史的吊诡。

目录

自序  历史圣殿的开放与重建

 

目录

 

第一章  谁杀死了秦帝国?

         ——“沙丘政变”始末

一  嬴政的死亡之旅

二  赵高:潜伏三十年

三  丧钟为谁而鸣?

四  一语成谶:李斯的末日

五  杀秦子孙而亡其天下

 

第二章  血色太平

         ——西汉初年的吕氏乱政

一  这个天下不太平

二  吕雉的创意和手段

三  赵王就是死亡的代名词

四  金黄的秋天,恐怖的秋天

五  血腥的脐带

 

第三章  一个书生的乌托邦

——王莽篡汉始末

一  有一种恶不可或缺

二  一颗政治新星的诞生

三  王莽谦恭未篡时

四  伟大领袖的造神运动

五  一场精彩纷呈的篡汉大戏

六  天堂的幻灭

 

第四章  将博弈进行到死

——东汉的政治循环局

一  外戚:汉帝国身上的癌

二  历史在这里拐了一个弯

三  三年死了三个皇帝

四  鬼打墙:一个恶性政治的范例

五  宿命的轮回

 

第五章  乱天下:西晋的崩溃

——“八王之乱”始末

一  傻皇帝与黑美人

二  劫难的开端

三  惟恐天下不乱

四  人人都在重蹈覆辙

五  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六  最后一根稻草

 

第六章  权力的魔兽

——南朝刘宋的血腥政变

一  天生反骨

二  一切都成了梦幻泡影

三  性丑闻引发的战争

四  骷髅山:一座胜利的丰碑

五  刘子业:史上最前卫的行为艺术家

六  魔王被一刀劈了

 

第七章  非主流“暴君”隋炀帝

          ——杨广夺嫡上位真相

一  天之骄子的灵魂暗伤

二  杨广的道德秀

三  夺嫡进行时

四  杨勇:从太子到废人

五  杨广“弑父淫母”真相

六  恶之花:千古诤讼大运河

七  隋炀帝的盛世蓝图

 

第八章  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夺嫡始末

一  秦王与太子的暗战

二  李建成谋反案:谁是幕后黑手?

三  诡异的夜宴

四  李世民的灵魂挣扎秀

五  喋血玄武门

六  帝国的隐痛

 

第九章  女皇是怎样炼成的

——武则天篡唐始末

一  废黜中宗:一场不流血的政变

二  李敬业兵变

三  大清洗:裴炎之死

四  面首的诞生

五  告密旋风&酷吏时代

六  燕啄皇孙:李唐宗室的劫难

七  女皇登基

 

第十章  天子与宦官的巅峰对决

——“甘露之变”始末

一  李昂抛错了媚眼

二  流产的“除阉计划”

三  党争进行时

四  狂飙突进的政治运动

五  大明宫成了屠宰场

 

第十一章  千古之谜赵匡胤

——大宋开国的三桩悬案

一  陈桥兵变:从天而降的黄袍

二  斧声烛影:雪夜谋杀案

三  金匮之盟:宋太宗改造的政治赝品

 

第十二章  大明皇权的生死PK

——“靖难之变”始末

一  朱元璋的传位之困

二  削藩:皇权之战的导火索

三  杀出一条血路,对抗一个帝国

四  南北鏖战:打不垮的燕王

五  应天城破,建文梦碎

六  朱棣的铁腕:从“诛十族”到“瓜蔓抄”

 

第十三章  帝国乌云中的闪电

——“戊戌政变”始末

一  紫禁城的黄昏

二  “戊戌”年开了个好局

三  架在皇帝脖子上的四把刀

四  一场历史性的对话

五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六  这天说变就变了

精彩书摘

一颗政治新星的诞生

王氏一门的骄奢淫逸在当时天下已无人可以匹敌,顿感寂寞的王氏兄弟便开始相互攀比,如火如荼地展开了炫富大赛。

有一回,成都侯王商偶染微恙,就向皇帝“借用”了长乐宫后的明光宫,用来避暑。又因为自家宅第中水浅塘狭,不能得乘风泛舟之乐,王商便擅自命人凿开长安城的城墙,引纳北经上林苑的沣水水流,灌注到自家园林的大池里供行船游乐。船上编织各色羽毛做顶盖,四周都围上帷帐,令执桨撑船的人吹唱越歌。

而曲阳侯王根也不甘示弱。他看见王商借皇宫凿皇城,就索性在自家宅第里大肆营造“王氏皇宫”。皇帝刘骜有一次又扮成阔少爷出宫猎艳,看见王根府邸后不禁目瞪口呆。王府中的园林假山、亭台水榭居然完全仿造皇室规制,建得跟未央宫的白虎殿一模一样。

正当王氏家族竞相以奢侈为尚的时候,只有一个王氏子弟默默无闻地恪守着清贫。当高官厚禄、肥马轻裘的王家子弟们在长安的街衢上横冲直撞、招摇过市时,他却只是一名深居陋巷的书生,正在苦读《礼经》。当王家的纨绔子弟们在豪门中纵情享乐、挥霍无度时,他却恭敬整敕、严肃俭朴地过着平淡的日子,上要奉养孀母寡嫂,下要抚育长兄遗下的孤子。

他,就是王莽。

王莽的父亲王曼很早就死了,既无封爵,也无官职,所以王莽就成了豪门中的平民。看着叔伯父和堂兄第们峨冠博带、高居庙堂,在帝国的权力巅峰上呼风唤雨,而一袭素白衣袂的书生王莽,只能默然不响地站在他们身后,形单影只,面目模糊。

从小到大,王莽在王氏族人眼中都是没什么存在感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王莽就是一个自甘平庸、胸无大志的人。事实上,他只是在静静地等待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

不久,大将军王凤病重。王莽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断然放下手中的经书,来到王凤的病榻旁。于是,大伯父王凤在最后的日子里,便受到了这位孝顺侄子的悉心照料。王莽日夜守护着他,亲尝药石,端汤送水,好几个月衣不解带,克尽了后辈之礼。

王莽的无微不至深深打动了王凤。弥留之际,王凤特意叮嘱太后和皇帝,任命王莽为黄门郎,不久又升迁为射声校尉。从此,王莽开始在帝国的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

当上朝廷命官的王莽,并未像他那些堂兄弟一样因富贵而放纵,而是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在朝野众人的眼中,一个有为青年的面目开始逐渐清晰。叔父王商看在眼里,很是欣赏,便上书请求分出自己的封邑给王莽。许多朝臣也时常在皇帝面前对他赞不绝口。如长乐少府戴崇、侍中金涉、中郎陈汤等人,皆是当时的名流显贵。太后也总是情不自禁地流露出爱惜之意。皇帝刘骜发现朝堂内外都对王莽好评如潮,便越发器重他。成帝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王莽被封为新都侯,官拜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

短短数年之间,一介书生王莽便平步青云,官运亨通,成为身据要津的朝廷重臣。

一颗众人瞩目的政治新星就这样在帝国的天空冉冉升起,逐渐发出耀眼的光芒。

时来运转的王莽没有得意忘形。因为,他志在天下。

官职越高,他就越礼贤下士;爵位愈显,他就表现得比贫寒时更加谦恭。而且他还仗义疏财,把朝廷赏赐给他的车马衣裘全都拿出来救济门客,致使家无余财。同时,他还收容赡养了许多名士,广泛交结朝中的将相公卿……经过一番苦心经营之后,上至满朝文武,下至布衣百姓,人人争说王莽。曾经显赫一时的叔父们,相形之下无不黯然失色。

王莽在自己的清名与节操上做足了功夫,不允许出现丝毫瑕疵。有一次他买了个侍婢,被堂兄弟们知道了,他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成为他名誉上的一个污点,便对人说:“我知道后将军朱子元没有儿子,又听说从相学上看,这个女子颇能传宗接代,就特意买下她,准备送给后将军。”当天,王莽就专程把这个女子送到了朱子元的府上。

班固在《汉书》中就此事评价王莽是“匿情求名”,可谓确论。其实,以王莽当时的身份,买个把婢女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就算天下人都知道了,我想除了他自己神经过敏之外,也没有谁会为了这等芝麻小事非议他。可是,王莽却很在乎。由此可见,王莽在篡汉之前是多么刻意地在维护自己的道德形象。

王凤死后,他的堂弟王音继任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在职七年卒,继以成都侯王商任大司马卫将军。王商在职三年卒,继以曲阳侯王根任大司马骠骑将军。

从王凤到王根,连续四任大司马,汉朝的政权一直牢牢把持在王氏手中。已经入朝十年的王莽掐着指头算,估计大司马的位子很快就要轮到自己坐了。

王根任大司马仅三年,便因久病而屡屡请辞。就在王莽暗自窃喜、自以为这个职位非他莫属的时候,却蓦然发现,有一道身影却横亘在他的面前。那是另一个异姓外戚,太后的外甥——淳于长。

这淳于长也非等闲之辈。他位列九卿,且深得成帝宠信,又与一帮诸侯、州牧、郡守结为朋党,在朝堂内外建立了庞大的势力。王根一旦退休,由他继任大司马的可能性最大。

面对这个强劲的对手,王莽决定先发制人。他使出当年“鲤鱼跳龙门”的那招,又跑去侍奉病中的王根。以王莽现在的身份,犹然如此谨守晚辈之孝道,当然更令这个叔父感动不已。服侍在病榻旁的王莽瞅准时机,就对王根说:“将军久病不愈,有人心里可高兴着呢。”

“谁?”

“淳于长。”

“他高兴什么?”

“他自以为当会取代将军辅政,现在就在提前给人封官了。”

“他怎么说?”

“他在后宫的那些贵人们面前夸海口,说哪一个可以当什么官,什么人能主管什么事等等,俨然自己就是大司马。还有,他长期与被废的许皇后的姐姐私通,且屡次接受许后的贿赂,诸如钱财、车马、衣服、器具等,前后总值已达一千多万。他还向许后承诺,要请求皇上再立她为婕妤,甚至立她为左皇后……”

“够了!”王根勃然大怒,“果真如此,你为何不早说?”

俯首低眉的王莽抬眼瞟了一眼怒不可遏的王根,说:“因为不知道将军心里头的意思,所以不敢说。”

“立刻禀报太后。”王根说。

等的就是这一句。王莽当即去找太后。太后闻言大怒:“这孩子竟然胡乱到这个地步!走,去禀报皇帝!”

结果不言而喻,淳于长被皇帝拿下诏狱,再三审讯之后,对王莽揭发的罪状一一供认不讳,随后便死在狱中,妻儿老小或发配南方、或遣返原籍。

一颗硕大的拦路石,就这样被王莽轻而易举地铲除了。当然,王莽并没有捏造事实或栽赃陷害。他的奏报句句属实。所以,要怪只能怪淳于长自己。他得势后的种种言行,无不授人以柄。任何人想要打击他,都有现成的口实,根本不需要罗织什么莫须有的罪名。

随着淳于长的出局,大司马的位子自然向王莽敞开了怀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历史的裂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觉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373059
开本 16开
页数 408
版次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7-01-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胶版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2: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