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第二届丝绸之路彩陶与嘉峪关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
| 内容 | 内容推荐 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编的《第二届丝绸之路彩陶与嘉峪关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是2017年于嘉峪关市召开的“第二届丝绸之路彩陶与嘉峪关历史文化研讨会”上的专家论文选集,共收录知名专家学者撰写的28篇论文,本论文集是继2016年出版的《丝绸之路彩陶暨嘉峪关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的基础上与会专家分别从各自不同的研究领域,围绕丝绸之路彩陶与嘉峪关历史文化的变迁与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和论述。对于挖掘丝路文化、彩陶文化和长城文化内涵,提升嘉峪关历史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推动当地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远古陶路灿烂 今日丝路辉煌 边塞文化刍议 从汉唐玉门关到明代嘉峪关 李端澄有关资料的初步调查 玉门“西域城”即“下苦峪”考 从黑山岩画、新城魏晋墓葬群画像砖壁画以及明长城分析嘉峪关当时在中国文明史上的历史地位 明代嘉峪关边防地位的演变 谈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文化遗址开发与保护 嘉峪关楹联的社稷之忧 浅谈嘉峪关市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反映的女性服饰 的黎波利也文化中的彩陶艺术 奇锦通西域丝路有故事 新疆彩陶文化的兴衰 史前彩陶艺术的巅峰 ——简论马家窑彩陶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彩陶文化 ——人类历史发展的坐标 当代科学文化视野中的马家窑彩陶 八角纹续解 ——苏美尔金星女神“伊南娜”的象征符号 浅谈在高校艺术学科领域组建马家窑文化研究中心及学术团队的重要意义 蹲踞式人形与十字 ——寻找人类文明的原点 马家窑文化彩陶装饰的主旋律 ——旋纹 马家窑文化:一座有待开发的宝藏 雕龙碑与马家窑彩陶纹饰艺术的对比 甲骨文中的“氐”与“氐羌” ——兼论“氐与羌”的源流 戈人、蚕丛、冉胧、日玛考 藏羌彝走廊文化域中的羌文化刍议 中华上古文明研究 ——以马家窑文化与古巴蜀文化存在的同源性为例 “古羌人形彩陶艺术”举要与分期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第二届丝绸之路彩陶与嘉峪关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 |
| 译者 | |
| 编者 | 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兰州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11053444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01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31 |
| 出版时间 | 2018-05-01 |
| 首版时间 | 2018-05-01 |
| 印刷时间 | 2018-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476 |
| CIP核字 | 2018096453 |
| 中图分类号 | K876.34-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9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甘肃 |
| 长 | 241 |
| 宽 | 171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