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宁肯访谈录(当代文坛刺客宁肯创作40周年纪念版)/宁肯文集 |
内容 | 作者简介 宁肯,1959年生于北京,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二分院中文系,八十年代写诗,大学期间在《萌芽》发表诗歌处女作《积雪之梦》。1984年至1986年在西藏生活工作,“新散文”代表作家,代表作为西藏长篇散文《沉默的彼岸》。1998年开始长篇小说写作,现已出版《蒙面之城》《沉默之门》《环形山》《天·藏》《三个三重奏》。另有中短篇小说集《词与物》《维格拉姆》,散文集《说吧,西藏》《思想的烟斗》。获第二届、第四届老舍文学奖长篇小说奖、首届施耐庵文学奖,第四届《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双年奖,第七届北京文学艺术奖,首届香港“红楼梦奖”推荐奖,《当代》2001年文学拉力赛总冠军,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提名,首届美国纽曼文学奖提名。 目录 一条河的两岸 历史的转折与文学审美 长篇小说的魅力 寻问《蒙面之城》的构造与发生 时代转型中的角色困境 让生命与文学互动 被音乐“引爆”的写作 听凭骨头的感觉 世外桃源并不存在 每个作家都是世界的一个窗口 荒凉来自现实,也来自人的骨子里 “低而不俗”的写作 文学的智性穿透力 心理真实是最高的真实 《天·藏》获施耐庵文学奖答记者问 文学应从人性角度看待权力 即便不是残疾人 人能站着还是得站着 一个现实题材的非现实可能 权力和暴力都是文学的母题 用权力题材表现人性幽曲 透视谜一样的中国 文学,生活的荒诞反映 爱这个没有奇迹的世界 奥斯维辛之后,写诗如何不是野蛮的? 我已比北京老 附录:创作谈 西藏的神性 超幻时代的写作 症候与投射 我写故我在 “涉及”现实的文学 文学的装置 把小说从内部打开 心态,调式,游戏精神 将“有”置于“无”中表达 想象的悬崖 我的先锋观 知识分子写作 回溯:从大海到河流 后记 内容推荐 《宁肯访谈录(当代文坛刺客宁肯创作40周年纪念版)》是“宁肯文集”之一,含“访谈录”和“附录创作谈”。现有《一条河的两岸》《历史的转折与文学审美》等二十六篇,主要以访谈和演讲性文字呈现,切入宁肯的创作路径和他的精神帝国,足以丰富读者对宁肯这位当代文学“刺客”的认识。展现了宁肯作品背后的生活背景、心路历程、学养资源、创作体会等,既是作者面对社会公众的坦诚交流,亦是读者们和评家们知人论世的宝贵资料。这些似是作品的剩余和衍生,其实是作品更大的纵深。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宁肯访谈录(当代文坛刺客宁肯创作40周年纪念版)/宁肯文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宁肯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16884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7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4 |
出版时间 | 2019-01-01 |
首版时间 | 2019-01-01 |
印刷时间 | 2019-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42 |
CIP核字 | 2018277638 |
中图分类号 | K825.6 |
丛书名 | |
印张 | 11.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5 |
宽 | 145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