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印度哲学概论 |
| 内容 | 内容推荐 《印度哲学概论》是作者梁漱溟在北京大学印度哲学课堂讲义。是书分“第一篇印度各宗概略”“第二篇本体论”“第三篇认识论”“第四篇世间论”四部分,以哲学问题为线索,全面系统介绍了印度各宗派哲学思想。此书2005年收入“世纪人文系列丛书”,此次重加校订整理。 作者简介 梁漱溟(1893-1988),蒙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中国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后一位儒家”之称。 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一生著述颇丰,存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唯识述义》、《中国人》、《读书与做人》与《人心与人生》等。 目录 题记 第三版自序 序 第一篇 印度各宗概略 第一章 绪论 一 古代典籍 二 宗计繁出 三 诸宗与佛法 四 诸宗比较 第二章 诸宗概略 一 弥曼差派(Puarra Mimansa) 二 吠檀多派(Vadanta) 三 僧怯派(Samkhya) 四 瑜伽派(Yoga) 五 吠世史迦派(vaisesika) 六 尼耶也派(Nyaya or Naiyayaka) 七 余宗 第三章 佛教概略 一 佛陀(Buddha) 二 乘藏教相 三 宗传部别 第四章 印度各宗与宗教 一 诸宗与宗教 二 佛法与宗教 第五章 印度各宗与哲学 一 诸宗与哲学 二 佛法与哲学 第二篇 本体论 第一章 一元二元多元论 一 诸宗 二 佛法 第二章 唯心唯物论 一 诸宗 二 佛法 第三章 超神泛神无神论 一 诸宗 二 佛法 第四章 因果一异有无论 一 诸宗 二 佛法 第五章 有我无我论 一 诸宗 二 佛法 第六章 空有论有性无性论 一 佛法相宗 二 佛法性宗 三 两家争持之辨解 第三篇 认识论 第一章 知识本源之问题 一 诸宗 二 佛法 第二章 知识界限效力之问题 一 诸宗 二 佛法 第三章 知识本质之问题 一 诸宗 二 佛法 第四章 因明论 一 尼耶也派 二 佛法 第四篇 世间论 第一章 宇宙缘起之说明 一 诸宗 二 佛法 第二章 人生之说明 一 诸宗 二 佛法 第三章 我之假实有无问题 一 诸宗 二 佛法 第四章 法之假实有无问题 一 诸宗 二 佛法 第五章 修行解脱论 一 诸宗 二 佛法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印度哲学概论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梁漱溟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8115361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25 |
| 版次 | 2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52 |
| 出版时间 | 2013-09-01 |
| 首版时间 | 2013-09-01 |
| 印刷时间 | 2019-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76 |
| CIP核字 | 2013161111 |
| 中图分类号 | B35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4.5 |
| 印次 | 3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42 |
| 宽 | 166 |
| 高 | 11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