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复活/外国文学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复活》写于1889—1899年,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一部杰作,一部不朽的史诗。它通过对女主人公玛斯洛娃被涅赫留多夫公爵诱奸后沦为妓女及后来的一系列悲惨遭遇的故事,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黑暗的沙皇俄国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表现了作者对被侮辱、被损害者的无限同情,对黑暗的沙皇专制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猛烈的抨击。

“复活”是全书的基本主旨。作者精心地描写了涅赫留多夫的精神复活过程,也描写了玛斯洛娃的精神复活过程,并预示了俄国通向复活的途径。

内容推荐

《复活》是全世界公认的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晚年呕心沥血十余载的长篇巨著,也是他一生思想和艺术的结晶,是影响世界文学的典范之作。

《复活》通过男女主人公涅赫留多夫与玛斯洛娃之间复杂的感情纠葛,塑造了一群鲜明丰满的典型人物的形象。小说最终以男女主人公都达到了精神和道德上的“复活”为结局,描绘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同时对俄国社会展开了全面而深刻的批判。

目录

译本序

主要人物表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作者年表

试读章节

《马太福音》第十八章第二十一节:“那时彼得走过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第七次可以吗?”第二十二节:“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第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

《马太福音》第七章第三节:“为什么看见你兄弟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约翰福音》第八章第七节:“……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路加福音》第六章第四十节:“学生不能高过先生,凡学成了的不过和先生一样。”①

集中在不大一块地方的几十万人,虽然极力毁坏了他们聚居的那片土地:把石头砸进土里,叫它草木不长;把刚出土的小草铲个干净;用煤炭和石油烟熏火燎;砍伐树木,赶走所有的鸟兽。然而在这样的城市里,春天也仍旧是春天:阳光普照大地,不论在林荫道上,还是石板缝里,凡是青草没有被除尽的地方,到处都长出绿油油的小草,显出勃勃生机。桦树、杨树和稠李抽出了清香的、黏糊糊的嫩叶,椴树鼓出了一个个绽裂的幼芽。寒鸦、家雀和鸽子,随着春天的来临,欢快地开始筑巢建窝,就连墙边的苍蝇,也在温暖的阳光下嗡嗡地飞舞起来。花草树木、鸟雀虫鱼,以及孩子们,全都生机盎然,兴高采烈起来。唯独人,唯独成年人还在自欺欺人,折磨自己,相互倾轧。他们认为,神圣而重要的不是这个春光明媚的早晨,也不是上帝为造福众生所赐予的世间的美,即那个能引向和平、和谐和爱的美。他们认为,神圣而重要的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统治他人的种种手段。

正因为这样,省监狱办公室里的那些官吏认为,神圣而重要的不是所有的动物和人们享用的那种春意和欢乐,他们认为,神圣而重要的,是前一天收到的那份编了号、盖了印、写明了案由的公文。它要求今天,4月28日上午九时之前,务必把在押的受过侦讯的三个犯人——一男二女,解送法院受审。两名妇女中,有一名是主犯,必须单独押送。今天,4月28日上午八时,看守长根据这道命令,走进又黑又臭的女监狱的走廊,跟着他一起走进走廊的还有一个面容憔悴、卷发花白的女人,她身穿袖口镶有金边的制服,腰间系一根蓝边饰带。这是女看守。

“您是要提玛斯洛娃吧?”她问道,同值班看守走近一间门朝走廊开着的牢房前。

值班看守哐当一声开了铁锁,打开牢门,一股比走廊里更难闻的臭气扑鼻而来。看守吆喝道:

“玛斯洛娃,过堂去!”接着又把门关上,站在一边等着。

在监狱的院子里,还可以呼吸到从田野里吹来的新鲜的、使人清爽愉快的空气,而这走廊里的空气却是令人难于忍受,里面充满伤寒病菌,充满着粪便、焦油及腐烂的臭味,任何人来到这里,都会立即感到沮丧和难受。女看守虽然已经习惯了这种臭气,但刚从院子里进来时,也还有这种感觉。她一走进走廊,就觉得全身困乏,昏昏沉沉。

牢房里传出一阵乱哄哄的女人的声音和光脚的走路声。

“喂,听见没有,玛斯洛娃,快点儿,别磨蹭了!”看守长对着牢门大声喊道。

大约过了两分钟,一个身材不高、胸部很丰满的年轻女人,跨着大步走了出来,很快地转过身子,在看守旁边站住。她身穿白色上衣、白色裙子,外面套一件灰色囚服,脚上穿的是麻布袜,套一双囚鞋。女人的头上还扎着一块白头巾,显然故意要让几绺乌黑的鬈发从白头巾里露出来。她的整个脸显得特别苍白,就像储存在地窖里的土豆的嫩芽一样。这是长期被关押的人常有的脸色。她那双宽宽的小手和从囚衣的大领口里露出来的丰满的白脖子也是这种颜色。特别是由于这张脸暗淡无光,她那双眼睛更显得惊人的乌黑明亮,虽然有点浮肿,却十分精神,其中一只眼睛稍稍有点斜视。她直着身子,挺起丰满的胸部,来到走廊里,稍稍昂起头,直视着看守长的眼睛,然后停下来,做出一副唯命是从的样子。看守长正要关上牢门,一个没戴头巾的白发老太婆,从牢房里探出她那满是皱纹的苍白而又严厉的脸来。老太婆要对玛斯洛娃说些什么,看守长却冲着她的脑袋,把门推上,她的脑袋便缩了回去。牢房里响起了一阵女人的笑声。玛斯洛娃也微微笑一笑,朝牢门上装有铁格栅的小窗口转过脸去。老太婆从里面凑近小窗口,用沙哑的声音说:

“最要紧的是别说废话,咬住一点不改口就行了。”

“好歹有个结论也比现在强。”玛斯洛娃晃一下脑袋说。

“结论当然只有一个,不会有两个。”看守长摆出官员的架势,自以为说了一句俏皮的话,“走,跟我来!”

老太婆的眼睛从小窗口消失了。玛斯洛娃走到走廊中间,踩着急促的碎步,跟在看守长后面。他们顺着石阶梯下来,穿过比女牢房更臭、更嘈杂的男牢房。在这些牢房的通气窗口里,处处都有许多盯着他们的眼睛。后来他们走进办公室,里面已经站着两名持枪的押送兵。

P3-5

序言

壬辰年开春后不久,寒舍来了河南文艺出版社的两位来访者。近几年来,陋室门口一直张贴着“年老多病,谢绝来访”的奉告,但以热诚与执着而敲开了家门的来访者,亦偶尔有之,这次河南文艺出版社的两位就是一例。这是因为他们几年前出版过我的《浪漫弹指间》一书,说实话,该书的装帧与印制都很好,精良而雅致,陈列在北京各大书店的架子上,相当令人瞩目,比起名列前茅的出版社的制品,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次来访者中正有一位是我那本书的责编,虽说我们从未见过面,也从未通过话,总也算是故交老友吧,我岂能做“负义”之事?何况,他们两位特别郑重其事,还持有一位与我曾经有过愉快合作的长者屠岸先生的介绍信,我岂能不热情待客?

他们的来意很明确:河南文艺出版社过去不搞外国文学作品的出版,现今决心从头开始、白手起家,而且,不是零敲碎打地搞,而要搞成一定的规模,一定的批量;不是随随便便草率地搞,而是要搞得郑重其事,搞出一定的品位。经过社内各方面各部门协同地反复考量与深入论证,决定推出一套“外国文学经典”丛书。为此,他们特来征求我的意见,特别是寻求我的帮助与支持。当然,他们还做了其他方面的准备,如聘请美术高手设计装帧与版式……

这便是我所知道的出版这套书最初的缘由。

全国的粮食大省,中华大地上的主要谷仓,现在要推出新的文化产品、精神食粮了,这是很令人瞩目的一件事。我认为,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精神品位追求与人文热情,是他们进行开拓领地的勇气与坚挺自我价值观的执着精神。

众所周知,世界文学从荷马史诗至今,已经经历许多世纪的历史,积累下来无数具有恒久价值的作品与典籍。这些作品,是各个时代社会生活形象生动、色彩绚烂的图画,是各种生存条件下普通人发自灵魂深处的心声,是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人类群体的诉求与呼唤,这些作品承载着人类的美好愿望与社会理想,蕴含着丰富深邃的人文感情与人道关怀,所有这些,只要人类社会存在一天、发展一天,就具有无可辩驳的永恒价值。何况,这些典籍还凝聚着文学语言描绘的精湛技艺,可以给人提供无可比拟的高雅艺术享受。不言而喻,作为在文化修养上理应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人,饱读世界文学名著,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课。

可以说,外国文学的出版,是一项具有全民意义的社会文化积累工程,是导向理想主义的思想启蒙工程,是造就艺术品位、培养艺术趣味的教化工程,是提供精神愉悦与阅读快感的服务工程,这就是为什么在我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外国文学读物一直受到广大公众热烈欢迎的原因,是外国文学出版一直得到高度重视、高度关注并在整个出版事业中占有较高位置与较大份额的原因。外国文学的编辑出版工作是一项令人刮目相看的事业,致力于出版外国文学作品而闻名的几家大出版社往往得到了更多的社会关注与文化推崇,在出版外国文学作品方面所取得的成功,不仅给这些出版社带来了很高的文化声誉,而且还伴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河南文艺出版社这次进行新的开拓,必将给河南的出版事业带来新意,如果运作得好,也会带来文化与经济的双效益。

应该看到,2012年毕竟不是改革开放伊始的1978年,社会条件与文化环境已经有了新的发展与变化,外国文学的出版在这些新变化面前必然遇到新的挑战与困难。举例说,当前一片书店倒闭声就是人们所未曾料想到的,书店是出版物面世的展台,更是销售流通的平台,书店纷纷倒闭,对出版业绝不至于是利好的消息。当然,传统的书店萎缩了,网上书籍销售的业务却火了起来。真正对外国文学出版形成冲击的是:物质主义文化的盛行与人文主义文化的滑坡。在社会的物质现实急速发展的某个阶段,物质主义文化与人文主义精神的失衡,是带有某种必然性的,在这样的阶段,现代人都很忙碌,可自主支配的时间有限,即使是要阅读求知,急于去读的书也多着呢!炒股的书、烹调的书、化妆美容的书、为出国要学的外文书,一时可顾不上世界文学名著,且不说还要为视听文化奉献出大量的时间呢。也正因为现代人生活节奏紧张忙碌,浮躁心理容易趋向粗俗低级的消遣休闲方式:媚俗文化、恶搞文化、搞笑文化、无厘头文化、“看图识字”文化等大行于道,颇有将经典高雅文化艺术趣味挤压在道旁之势。对于外国文学出版而言,以上这些社会因素都导致外国文学读者的锐减,导致社会人群对经典文学读物兴趣的淡化,具体来说,就是外国文学图书市场的萎缩,这对于外国文学出版事业的)中击是显而易见的。

正是在外国文学出版不甚兴旺、不甚景气的条件下,河南文艺出版社投身于这一个部类文化的出版,其热情是令人感动的,其勇气是令人钦佩的,既突显出了河南文艺出版社开拓进取的锐气,也突显出其坚挺经典文化价值观的执着精神。正是感于这种精神,我义不容辞地接受了他们对我的委托;也正是感于这种精神,我在译界的好些朋友闻讯后都纷纷献出了自己的高水平译品,而不计较稿费的高低与合同年限的长短。

虽然外国文学目前面临着一定的困窘,但远非已陷入背水一战的绝境,而仍然有希望在前方。首先是因为经典名著都如奇珍的瑰宝,其价值永世不会磨灭。事实上,它们已经经历了千百年的时间考验,甚至经历过黑暗的、强暴的摧残而顽强地流传下来,绵延不断如一道神泉之水,一直洗涤着、滋润着人类的精神与心灵,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如此,永远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足以使愚顽者开窍,使梦睡者苏醒,使沉沦者奋起,使浅薄者深化,使低迷者升华。对世人而言,修建了蓄水池,蓄了这神泉之水,永远会有灌溉心灵的无穷妙用,何况,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我们的文化也必然经过一个由粗到精、由低级到高级、由平凡到经典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历史上存在过的那些文学艺术经典永远有着参照、借鉴、学习、鉴赏、传承的价值。拥有聚宝盆的人,建有神泉之水水库的人,其富足、其主动,是那些不拥有者、未建有者所远远不能比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河南文艺出版社在此刻决定开拓出版领域,致力于外国文学名著的出版,未尝不是有先见之明。

困顿犹在,愿景在前,现在要做的就是踏实努力,奋发前行,坚持不懈!

柳鸣九

步入七十九岁之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复活/外国文学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托尔斯泰
译者 李辉凡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57408
开本 32开
页数 5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19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44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10
149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