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总体目标是探寻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规律性,从而为我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供政策依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书研究的问题包括: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国际比较,包括产业规模、增长趋势、产业结构、产业关联、空间分布、组织形态等;现阶段我国制造企业生产性服务外包的需求与供给状况;我国不同经济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关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比较不同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的特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模式,生产性服务外包的业务模型,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典型生产性服务业,探讨其发展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应急研究项目“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的成果。
本书首先阐述了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产生的背景,对生产性服务、新型工业化、生产性服务外包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研究和界定;在此基础上,本书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以分工理论、外包理论、共生关系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价值链理论为指导,运用实证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发展状况与特点、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业的共生关系状况、信息技术服务业转型问题以及典型地区生产性物流服务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最后指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本书适合于从事生产性服务业研究的人员参考,也适合各级政府决策部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企业的管理人员参考。
总序
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基本概念与定义
1.3 研究框架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国际比较
2.1 引言
2.2 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与结构变化
2.3 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效应
2.4 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布局与组织形态
2.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制造业生产性服务外包的共生关系分析
3.1 共生关系的概念与理论
3.2 广东地区的研究
3.3 东北地区的研究
3.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信息技术服务业及其转型研究
4.1 信息技术服务
4.2 信息技术服务业转型研究
4.3 基于服务的体系结构与业务流程管理
4.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典型地区生产性物流服务业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5.1 物流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关系的协整分析
5.2 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性物流服务业特征与现状分析
5.3 长江三角洲生产性物流服务业需求现状分析
5.4 长江三角洲生产性物流服务业与海外先进地区比较分析
5.5 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性物流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5.6 以提升物流能力促进生产性物流服务业发展
5.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6.1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6.2 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6.3 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6.4 小结
致谢
英文缩写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