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毛泽东是如何克敌制胜的
内容
编辑推荐

毛泽东,一个从湖南乡村走出来的历史巨人,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不屈抗争,浴血奋战,终于掀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是什么使他成就如此伟业?看本书如何向我们展示伟人毛泽东克敌制胜的杰出智慧,揭示毛泽东在与强敌斗争中为什么总能够成为赢家的奥秘。

内容推荐

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战胜中外强敌,是因为他拥有了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三大法宝,是因为他像安泰离不开大地母亲一样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是因为他善于思考,总能看到真理的光芒。

毛泽东的斗争艺术是丰富多彩的,更是接触超群的。

目录

第一篇 成立党组织——用组织的力量克敌制胜

 一 艰难的求索/003

 二 主办工人夜学/007

 三 反对军阀的斗争/011

 四 创建新民学会/014

 五 转变为共产主义者/018

 六 建立党组织/024

第二篇 加强党的建设——坚强的领导力量是克敌制胜的关键

 一 注重在思想上建党/030

 二 延安整风运动/034

 三 加强党的集中统一/039

 四 扩大党内民主生活/045

 五 发展和壮大党的组织和队伍/049

 六 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053

 七 维护党的团结/057

 八 坚持从严治党/062

 九 对腐败毫不手软/066

第三篇 开展武装斗争——克敌制胜必须用实力说话

 一 确立“党指挥枪”的原则/072

 二 坚持党对军人的绝对领导/075

 三 战争的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078

 四 放手发动群众/080

 五 人是决定胜负的第一要素/085

 六 三十六计走为上/089

 七 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095

 八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098

 九 积极防御的战略/102

 十 “渔人撒网”:随时打开,又随明收扰/108

 十一 “蘑菇战术”显神威/113

 十二 诱敌深人专拣弱的打/120

 十三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125

 十四 机动灵活的作战原则/133

 十五 关门打狗合围钳形/142

第四篇 建立统一战线——浩浩荡荡的同盟军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一 分清敌友争取最广大的同盟军/153

 二 坚持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163

 三 对统一战线实行政治领导/168

 四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174

 五 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177

 六 又联合又斗争/183

 七 区分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188

 八 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2

 九 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199

第五篇 大力发展经济——奠定克敌制胜的物质基础

 一 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212

 二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217

 三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222

 四 制止通胀平抑物价/229

 五 打击投机稳定经济/234

第六篇 始终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是克敌制胜的力量源泉

 一 民众是人民战争财力的源泉/246

 二 人民群众是毛泽东不可战胜的力量源泉/249

 三 解决最核心的土地问题/256

 四 关心群众生活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259

 五 领袖与群众同甘共苦水乳交融/266

 六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72

第七篇 反对“左”、右倾错误——克敌制胜先要从内部筑好堡垒

 一 党是在反对“左”、右倾错误的斗争中巩固和发展起来的/280

 二 正确开展党内斗争/284

 三 遵义会议奠定领导地位/293

 四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299

 五 对原则性错误不让步/305

 六 要正确对待不同意见和犯错误的同志/312

 七 给犯错的同志得新再来的机会/317

第八篇 在合作中制胜——以人民利益为要是克敌制胜的最高境界

 一 国共合作化干戈为玉帛/322

 二 用小球推动大球寻求世界和平/328

 三 反对大国沙文主义和平外交 /339

 四 睦邻友好,实现地区稳定 /344

主要参考书目/349

试读章节

旧中国灾难深重,漫天黑暗。毛泽东找到解决中国问题克敌制胜的武器——马克思列宁主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良方,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毛泽东对旧社会的反抗,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求索过程。

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日益加剧的年代。在国际上,欧美列强正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帝国主义乘机加紧了灭亡中国的侵略步伐;在国内,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连年混战。因为湖南地处南北交通要冲,北洋军阀要控制湖南,以湖南作为南进两广及云贵的基地;而南方军阀也要控制湖南,想以湖南作为北进中原的跳板。这样,在辛亥革命以后的10多年中,南北各派军阀南来北去、北来南去,反复“拉锯”于湖南,打败仗者烧杀抢劫,打胜仗者同样烧杀抢劫,战祸兵灾连绵不断,湖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连年的征战带给人民深重的苦难。就在从小对旧社会的反叛中,毛泽东从一个偏远乡村的少年逐渐成长为忧国忧民的有志青年,开始了他反抗旧时代旧社会的艰难求索。

1909年,湖南水旱灾严重,粮食奇缺,灾民遍野,但是豪绅地主、投机商人和外国洋行却乘机囤积谷米,牟取暴利,致使米价暴涨,每斤由26文涨到80文。19lO年4月间,长沙南门外有个靠卖河水为生的黄贵荪,好不容易攒了80文钱,叫妻子去买一升米。店主因买主钱中杂有不通行的钱币数文,拒不卖米。傍晚,黄妻向邻居借换了几文通行币,再去米店时,米价又涨了。她悲愤至极,跳江自尽。黄闻讯,悲痛万分,拉着饥饿不堪的孩子,一并投塘而死。这件事,在长沙引起很大震动。饥民们推派代表到巡抚衙门请愿,要求平价粜米,施行赈济,遭到横蛮镇压,饥民们忍无可忍,一举焚烧官府衙门。这就是著名的长沙饥民暴动。

这时,毛泽东正在东茅塘私塾读书。当他得知长沙饥民暴动和饥民惨遭屠杀的消息后,与同学们讨论了许多天。他总觉得造反的人也是些像自己家里人那样的老百姓,为他们遭到残酷镇压而愤愤不平。这件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始终忘不掉”,影响了他的一生。

少年毛泽东经历了一个劳动一读书一劳动一读书的过程。通过劳动实践和接触劳动群众,他同情和热爱劳动人民,为劳苦群众受压迫、受剥削抱不平的思想感情愈来愈强烈;通过读书,特别是读了当时带有浓厚爱国色彩的书,又受到爱国志士和维新派人士的巨大教益和启迪,毛泽东开始了由同情劳苦群众的朴素感情向立志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升华。

1911年5月,清政府为了将川汉、粤汉铁路的修筑权从民族资产阶级手里收回,出让给帝国主义,颁布了所谓“铁路国有”的卖国政策,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湖南学生界尤为激愤,倡言罢课,开会演说。“学生公然开会不成,则秘密开会,城里开会不成,则聚议于岳麓山头。”毛泽东即是其中的一员。为了表示与反动卖国的清政府彻底决裂,毛泽东倡议并带头剪掉头上的辫子。在辛亥革命潮流的激荡下,毛泽东彻底成为一个建立民国新政府的民主主义者。

1911年10月10日,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爆发。湖南是第一个起来响应的省份,政治形势很紧张,巡抚杨文鼎宣布在长沙全城戒严,但革命党人仍然在城内外秘密而频繁地活动着。一天,一个革命党人得到湘乡驻省中学校长的许可,来到毛泽东就读的学校作了一次激动人心的演讲。当场有七八个学生站起来支持他的主张,强烈抨击清政府,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建立民国。毛泽东听了这次演讲后,决定同其他几位朋友去参加革命军,为完成革命尽力。

毛泽东参军后,被编人湖南新军二十五混成协五十标第一营左队。他的军饷是每月7元,除每月伙食用去两元,买书花一些钱外,剩下的都用来订报纸学习。1912年春,正当湘军准备采取行动起来反对清朝,反对袁世凯的时候,孙中山和袁世凯达成了和议,南北实现“统一”。毛泽东以为革命已经结束,当了半年兵,便退出了军队。

1912年春,毛泽东退出新军后继续求学,考取了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当年下半年改名湖南全省第一高等中学校)。1912年7月,毛泽东离开高等中学后,寄居于长沙城新安巷的湘乡会馆,开始过着湖南图书馆的自学生活。1913年春,毛泽东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被编入该校预科一班。1914年春四师合并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毛泽东转入一师学习。

在一师,毛泽东读书的目的十分明确,这就是为救国救民而储才蓄能。学师范的五年半时间,是毛泽东一生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它不仅使毛泽东的文化科学知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政治思想得到相当的提高,同时也使毛泽东在探索和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毛泽东逐渐成熟起来。这时,他认为人之所谓立志,应该就是追求真理,为实现真理而奋斗。“终身未得”真理,即“终身无志”,他主张青年人要有高尚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多关心国家及天下大事,把自己的学习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及人民的幸福联系起来。他要求自己并鼓励同学为挽救今日中国之危亡,共为建设未来而储才蓄能,做确有真才实学的救国“奇杰”,不要做“金玉其外”、不学无术,专为自己而生活的小人。

毛泽东在一师求学期间,中国社会正处在剧烈动荡的年代。清王朝刚刚覆灭,共和初立,第一次世界大战正酣,国内各派政治势力纷争,复辟反复辟斗争异常激烈,南北军阀不断混战。毛泽东怀着救国救民的志向,特别关注中国和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天天阅读省内外各种报刊。面对外忧内患的祖国、危机深重的民族,毛泽东忧国忧民,救国救民之情非常强烈。

1915年1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企图独霸中国的“二十一条”。5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政府提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答复签订“二十一条”。袁世凯为了换取日本对其复辟帝制的支持,于5月9日接受了除个别条款外的全部要求,不久,逐条签字,引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消息传到第一师范,全校师生义愤填膺,开展反袁活动,并编印了揭露日本侵华和袁世凯卖国罪行的《明耻篇》一书。

《明耻篇》收编了一部分教师的爱国文章。毛泽东在书稿有关部分批有“此文作得好!”“说得痛快!”“以上灭亡之原于社会”、“以上灭亡之原于自戕”、“以上灭亡之原于宫廷”等语。该书印出后,毛泽东在其封面上,挥笔疾书:“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并且广为寄赠推荐。

从1915年夏至冬,毛泽东、徐特立、杨昌济、黎锦熙等在一师校内外的反袁斗争活动,一直未停。这年暑假,许多爱国师生仍在做宣传救国的工作,毛泽东大部分时间住在长沙,不停地演说,写文章。

……

P3-6

序言

19世纪中叶之后的近代中国,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下,陷入极度屈辱的深渊之中。近代中国主权是逐步丧失的,但最终还是保留了部分主权,未完全沦为殖民地。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曾经在人类历史上创造过无比灿烂辉煌文明的中华民族,从没有屈服于恶势力的压迫,他们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抗和斗争。但是,太平天国的农民运动,力图变法图强的戊戌维新运动,起自下层的并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义和团运动,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无数仁人志士为此而抱恨终身。

伟大的辛亥革命,在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领导下,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结束了帝制。但是,革命果实却落到为帝国主义所中意的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里,中国仍然处在极端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之中。

旧中国灾难深重,漫天黑暗。

是毛泽东,一个从湖南乡村走出来的历史巨人,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不屈抗争,浴血奋战,终于掀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

在带领中国人民求解放、求富强的过程中,中国革命的敌人是那样强大,然而,毛泽东的斗争艺术却是那样杰出超群。

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战胜中外强敌,首先在于他和他的战友找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良方——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他从中国实际出发建党建军,从农村到城市,在艰难中与强敌抗争,在曲折中拨开迷雾,用大智大勇攻心攻城,表现了所向披靡的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和斗争艺术。

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战胜中外强敌,是因为他拥有了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三大法宝,是因为他像安泰离不开大地母亲一样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是因为他善于思考,总能看到真理的光芒,成为党内正确路线的代表者。

毛泽东战胜中国革命的对手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在艰难曲折中不断发展、壮大的伟大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毛泽东与中外敌人较量的胜利,是中国人民最辉煌的胜利。

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伟人毛泽东克敌制胜的杰出智慧,揭示了毛泽东在与强敌斗争中为什么总能够成为赢家的奥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毛泽东是如何克敌制胜的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冠任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红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117679
开本 16开
页数 3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5
出版时间 2009-07-01
首版时间 2009-07-01
印刷时间 200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7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A752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81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6: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