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聆听幸福的声音(释自度法师对谈录)
内容
试读章节

了悟真相

问:我现在对苦由以生成的因果关系已经有了初步的把握,不过您刚才在说明这个因果关系的时候使用了很多概念,比如:缘起、无常、无我、惑、业等等。您能不能逐一解释一下,让我的认识更深一层?

答:可以。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现在谈论的这些概念,既是佛法所独有的,也涉及到佛法的核心,可能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所以你要有耐心,慢慢体会,才能彻底明白。下面,我就逐一地说一说这些概念的意思。先说“缘起”,因为这个概念包含了佛陀对一切万物最基本的看法,是其他所有佛法的基础和源泉,所以我们先说它。什么是“缘起”呢?“缘起”就是“诸法由因缘而起”的意思。为了你在理解上没有障碍,我在这里需要插入一个佛学小常识,先说一说什么是“法”。“法”首先是佛陀对所有事物的称呼。每一个事物之所以是它自己而不是另一个事物,是因为它有自己的性质和相状。比如说沙子,它就有它的性质和相状,而这个性质和相状把它与水、火、风等其他一切的事物区别开来。在梵语中,各色事物存在的这个原则被称作“法”,所以佛陀就借用这个字来称呼所有的事物。这相当于西方哲学所说的“存在”概念。所以,在佛教经论中,我们能常常看到“诸法”“一切法”等说法,其实指的就是一切存在、宇宙万物。这是“法”的第一层含义。而佛陀觉悟之后所说的言教,也是宇宙万物之一,所以也被称作“法”。不同的是,佛法如实地道出了诸法的真相,是佛陀发现的独有真理,这是“法”的第二层意思。当我们说“诸法由因缘而起”的时候,显然指的是第一层意思。以后在阅读佛经的时候,不要把两个意思搞混了。好了,现在可以回到“缘起”了。

“诸法”既然是一切存在、宇宙万有的意思,那么“诸法由因缘而起”就是一切存在、宇宙万有都由因缘而起的意思。什么是“因缘而起”?“因缘而起”是说万事万物的生起,都依赖一定的条件和关系。没有条件和关系,任何事物则不能生起。这里的“因”和“缘”指的是关系和条件。比方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气候回暖,这一现象并不是自生的,而是由太阳的活动导致的,离开了太阳的活动,也就没有了春天的种种迹象;再比如,我们看到一朵美丽的花,会很开心,可是花是怎么来的呢?是因为有种子、根茎、合宜的土壤和气候等条件,没有了这一系列因素的聚合,也就没有了花的开放。所以,太阳与春天、种子与花朵,存在于一种因果关系当中,前者是因,后者是果。所谓“缘起”,是从条件和关系来看待事物,于是发现,任何事物都不能自生自灭,而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所以佛陀对缘起的解释是: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

问:您对缘起的解释的确让我产生了一种看待事物的新观念,但也让我有了新的疑问。如果说任何事物都不能自生自灭,那么我该怎么理解我自己呢?比如我作为一个人,是哪些条件和关系所生成的呢?

答:这个问题很关键。在佛法看来,人也不是自生自灭的,也受缘起规律的支配。缘起论认为包括人在内的一切有情生命,不过是各种物质和精神要素相聚合的产物,并非固定独立的存在。地、水、火、风、空、识这六种元素组成我们的身体;色、受、想、行、识这“五蕴”组成我们的心理。这两个方面聚合而成完整的有情生命。而组成我们生命的这些要素也都在缘起规律的支配下不断地生灭,这种生灭反映在人身上就是生老病死。所以,从组成我们生命的要素到生命整体,都时时刻刻处在刹那生灭当中,并没有永恒自持的主宰。这就是用缘起论看待我们自身生命所得出的结论,也是“无我”的意思。

问:这么来看的话,那我们平时意识到的“我”又是什么呢?

答:是假相,是不明白缘起而产生的幻觉。不仅是“我”这个实体,而且我们眼中、口中、意识中此为此、彼为彼的宇宙万物都是假相。《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这段经文当中,梦境和幻觉都是虚假不实的,泡沫是易碎之物,影子因他物而存在,摇移不定,迷雾被太阳照耀很快就散去,闪电不过是瞬时产生、瞬时消逝的现象而已。可以说,这是对“一切有为法”的本质所做的非常精辟的譬喻,背后的原因就是“缘起”。以此来看待万事万物,就会得出“一切皆流,无物永驻”的结论,这就是“无常”。

问:这么来看,“无我”和“无常”都是因为“缘起”,对吗?

答:是的。这是佛法最基本的一个原理和推论。这么来看,不管是我们人自身,还是其他一切有情生命和外界的事物,都是因缘聚合的产物,聚则生,散则灭,无一例外。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佛法认为万事万物的本质是“空”,也就是说,没有固定不变的本性。

问:一般认为“空”和“实在”是相对而言的,“实在”没有了才是空,“实在”不在的地方才是空。佛法好像并不这样理解。

答:是的。这正是佛法的精微高妙之处,所以我说要细细体会。比如说有人认为人死了才是空,花落了才是空,但佛法并不这么看。佛法认为是“当体即空”,也就是存在的同时就是空,或者说,存在与空是一体的。

问:请再解释一下“当体即空”的意思。

答:好的。我们在解释“缘起”的时候说,因缘的聚合消散是无休无止的,哪怕在最短的时间内也在进行着。所以佛陀常常说“刹那生灭”,“刹那”就是极短的时间。这与我们通过感官所获取的常识是不同的。比如我们今天看到一个人,还是昨天那个人,明天再看到他,认为还是那个人。但是在佛法的智慧之眼里,构成这个人的要素已经经历了不知多么庞大数量的聚合与消散,所以这个人并非这个人,而只是在名义上是这个人而已。所以,在每一个当下,这个人的真相就是“空”,而我们心目当中那个固定独立的人只是假相。万事万物也都一样,不是消逝了之后才空,也不是在万事万物之外有一个空,而是事物在它存在的同时就是空。这就是“当体即空”的含义。

P7-11

作者简介
释自度法师,男,汉族,俗名杨福洋,原籍湖南茶陵,1961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1985年在南岳祝圣寺剃度出家,礼中国当代佛门四大长老之一的明真和尚为师。1986年在广东云门大觉禅寺受戒。1988-2002年,在广州光孝寺任执事。2002年,法师驻锡东莞,任黄旗观音古寺住持。2004年受乡梓礼请,任湖南省茶陵县政协委员、常委,茶陵县佛教协会会长,炎陵湘山寺住持。2005年至今,任厂东省佛教协会第六届、第七屈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常务副秘书长。2006年,兼任东莞市琉花寺住持。2007年东莞市佛教协会成立,自度法师当选首任会长,同时当选第十届东莞市政协委员,2011年当选为第十一届东莞市政协常委。
目录

第一章 幸福的起点:从缘起开始看世界

 缘何不幸福

 了悟真相

 幸福的善业

第二章 幸福的道路:智慧、破执与永恒

 渡河之喻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此岸之苦

 苦之生灭

 幸福的三条道路

第三章 幸福的方法之一:戒定慧“二学”

 戒杀与轮回

 众生平等

 五根本戒

 幸福的次第

第四章 幸福的方法之二:八正道

 依止于“正”

 言行之正道

 聚精定神

 不可懈怠

第五章 幸福的方法之三:菩萨行

 小乘与大乘

 慈悲

 “度”与“摄”

 学习

 给予的幸福

第六章 幸福的心境:禅

 拈花微笑

 华林奇葩

 即心即佛

 空明之境

附录

 自然本真,厚德大度——黄旗观音古寺、万丈释自度法师简介

序言

关于这本书的内容,我思考了很久。

我是一个佛教徒,关怀众生群我、利乐有情是我的责任。佛法和我所继承的佛教传统,是我进行思考的基本依据。以此来体察,了悟自性,我的思考慢慢地集中到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上面,这个问题就是:幸福是什么,怎样才能拥有和创造幸福?

我所接触的信众和其他社会人士,有成功的商人、为政一方的官员、家庭妇女,也有学生、产业工人、企业白领,可以说是各行各业,不一而足。当他们带着各种各样的人生困惑,跟我交谈,了解佛法并从中汲取智慧和能量的时候,我能深深地体察到对于幸福的渴望。比如,有的人拥有了财富,但却耽误了家庭;有的人开创了事业,但却活在巨大的压力当中;有的年轻人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有的老年人对不久于人世而感到恐惧;还有更多的人,总感到生活平淡庸碌、空虚灰暗,体验不到满足和快乐。这些困扰,其实并不是现时现世才有的,而是有情的众生,亘古以来就不得不面对的永恒问题。永恒的问题,只有用永恒的智慧来解答。这就是佛法存在的意义。所以在这本书里面,我们会讨论围绕着幸福的一系列问题,向佛法请教,向高僧大德请教,以此获得帮助,最终得以寻找到离苦得乐的法门。书名“聆听幸福的声音”即是从这个意思上来。

这本书我选择用问答的方式来编写,一方面是因为我不想对大家做长篇大论的佛理说教,而想直接面对问题、阐释问题、解答问题,并随着解答的需要引入相关的佛法和经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佛法的产生就是因问题而起的。当初佛陀选择这条艰辛与至乐相交织的觉悟之路,就是从对生老病死的困惑开始的。不因理费事,也不因事费解,希望我们的问答也能分享佛陀的愿心,得出清澈而圆满的心果。

是为序。

自度

丙申年春月于东莞市黄旗观音古寺

内容推荐

佛法的产生是因问题而起的,释自度著的这本《聆听幸福的声音(释自度法师对谈录)》以“聆听幸福的声音”为主题,围绕着有关幸福的一系列问题,向佛法请教,向高僧大德请教,以此获得帮助,最终得以寻找到离苦得乐的路径。书中没有做长篇大论的佛理说教,而是直接面向问题、阐释问题、解答问题,并随着解答的需要引入相关的佛法和经论。

编辑推荐

带着一颗“禅心”生活,随缘自在,不刻意,不造作,居于安静平和的内心世界,不外求,不执着;发现日常生活的真意和纯美,专注于每一个当下,不顾此失彼,不焦虑浮躁;寻求心灵的自由,体味自由带来的喜乐,不痴迷,不愁苦,这就是“禅”的心境,也就是幸福的心境。读完释自度著的这本《聆听幸福的声音(释自度法师对谈录)》,您会犹如醍醐灌顶,一身轻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聆听幸福的声音(释自度法师对谈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释自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6058249
开本 16开
页数 1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6-09
首版时间 2016-09
印刷时间 2016-09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326
CIP核字 2016212869
中图分类号 B948-49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34
165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3: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