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
内容
编辑推荐

秦帝国轰然倒塌,废墟中掩埋了大量沉寂千年的秘密。《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一书中,历史学家李开元,摆脱了专家学者的小心翼翼与沉闷,实地踏查当年遗迹,以对历史格局的宏观把握,揭示了从秦末到汉兴的大量史实真相,复活了中国史上这段惊心动魄的传奇。

内容推荐

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嬴政和汉帝国的创建者刘邦,像是隔代的两位开国君主,其实仅相差三岁,他们都是从战国衰世走出来的同一代人。秦始皇驾崩时,刘邦四十七岁,从泗水亭长任上起兵反秦,开启了他的传奇大业。李开元所著的《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从指出人们的历史错觉入手,以历史学家最为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述秦帝国崩溃的经过,以及刘邦、项羽等英雄豪杰崛起的历程。

对于秦,近五十年来有很多重要的考古发现,包括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掘和大批秦简的出土,刷新了我们对秦帝国和秦始皇的认识。本书是第一部叙述体的史学作品,将史书的记载与文物简牍、实地考察相结合,全新讲述秦帝国的始末。

目录

历史的错觉 代序

第一章 战国时代的刘邦

 一 平民家世

 二 出生的神话

 三 访丰县龙雾桥

 四 公元前256年前后的战国世界

 五 沛县山川地理

 六 从模范少年到浪荡游侠

 七 战国时代的游侠风尚

 八 信陵君窃符救赵

 九 门客侯嬴、朱亥、张耳

 十 刘邦的追星历程

 十一 进退两难的拂臣

第二章 秦帝国的民间暗流

 一 沛县归秦

 二 泗水亭长和他的哥们儿

 三 酒色婚配新生活

 四 韩国贵族张良

 五 博浪沙的一击

 六 智者黄石公

 七 刘邦见秦始皇

 八 亭长做了亡命徒

 九 从芒砀山到井冈山

第三章 大厦将倾的前夜

 一 秦始皇突然死了

 二 赵高的机遇

 三 赵高不是宦阉而是全才

 四 奉行老鼠哲学的丞相李斯

 五 赵高与李斯的博弈

 六 沙丘密谋背后的纠葛

 七 帝国继承人扶苏之死

 八 蒙恬与蒙毅

 九 最后一位秦王的神秘身世

 十 杀蒙氏兄弟

 十一 杀骨肉至亲

 十二 来自坟墓的远古消息

第四章 天下大乱

 一 阿房宫和始皇陵

 二 驰道和直道

 三 亡国的前兆

 四 贵族后裔陈胜?

 五 陈胜吴广反了

 六 张楚政权的建立

 七 项氏叔侄起江东

 八 刘邦沛县起兵

 九 “亡秦必楚”的真意义

第五章 章邯撑危局

 一 失衡的帝国防务

 二 英雄周文

 三 戏水之战的秘密

 四 复活的军团

 五 少府章邯

 六 秦军反击

 七 项梁渡江北上

 八 牧儿做了楚怀王

 九 章邯灭魏

 十 项梁败亡

第六章 项羽的崛起

 一 燕赵复国运动

 二 辩士蒯通的登场

 三 叛将李良

 四 围城巨鹿

 五 楚怀王抓权

 六 宋义的发达

 七 齐楚纠葛

 八 项羽杀宋义

 九 巨鹿之战

 十 悠悠漳水祭英灵

第七章 刘邦西进

 一 李斯与章邯的配合

 二 二世皇帝的苦恼

 三 李斯重读《韩非子》

 四 李斯的邪恶美文

 五 赵高的胜利

 六 李斯之死

 七 刘邦的第一大挫折

 八 邂逅张良

 九 刘邦项羽风雨同舟

 十 相遇彭越

 十一 收服郦氏兄弟

 十二 南阳收编秦军

 十三 开封不尽有陈留

第八章 秦帝国的灭亡

 一 章邯投降

 二 情系殷墟梦邯郸

 三 赵高与刘邦的密谋

 四 秦帝国的落幕

 五 项羽坑杀降卒

 六 项伯救了刘邦

 七 有惊无险鸿门宴

 八 项羽废怀王之约

 九 不做秦皇做霸王

 十 秦亡的历史教训

 大事年表

 秦末七国大事月表

 参考书举要

我是历史的行者 代结语

三联版后记

试读章节

一 平民家世

汉帝国的创建者,汉高祖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他的出生地,是属于楚国的沛县丰邑中阳里,也就是现在的江苏省丰县一带。

刘邦本名刘季,出生于一个富裕的下层平民家庭。他的父亲被称为刘太公,母亲被称为刘媪。刘太公,就是刘大爷,刘媪,就是刘大妈,都不是名字,而是下层社会的俗称。想来,当年都是随便起的名,一、二、三、四排行,鸡、狗、猪、羊别名,或许太公和刘媪本来另有不太雅驯的名字,到了儿子刘季发达做了皇帝,旧名难免丢人现眼,上不得桌面,反不如刘大爷、刘大妈来得洒脱亲切,上上下下挑不出毛病,于是就如此沿袭下来,被写进了史书、正史。

刘太公兼顾农商,长于理财置业,在丰邑乡镇上算得上是家境殷实、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为人豁达,睦邻乡里,对于沽酒卖饼、斗鸡蹴球的市井生活情有独钟,日子过得滋润有味,用当时社会的话来说,算是地方上父老一类的人物,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算是生活小康。刘太公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叫刘伯,二儿子叫刘仲,刘季是老三,另有一个小儿子叫刘交,与三位哥哥不同母,家庭和文化背景也有所不同。伯、仲、季,本是兄弟排行的通称,刘伯、刘仲、刘季,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刘大、刘二、刘三,俗气是俗气一点,与刘大爷、刘大妈的家庭背景倒是一致协调。刘大妈过世得早,刘太公则一直活到高帝十年才去世,沾儿子的光,被加了太上皇的封号,很享了些晚年的清福。

大哥刘伯是老实本分的人,勤劳耕作而家境不乏,很得刘太公的喜爱和厚望。刘伯死得早,留下了大嫂和儿子刘信单独生活。青年时代的刘季,游荡厮混,不务正业,常常带领一帮三朋四友到大嫂家混饭寄食。事多人杂,次数多了,难免惹得大嫂讨厌心烦。于是某天,当刘季一帮人又吆三喝四地跨进大嫂家院门时,只听得一阵洗锅声传了出来,宾客朋友们纷纷散去。刘季扫兴,进屋一看,锅中尚有饭菜,知道是大嫂使的坏,从此怨恨大嫂,不再往来。刘季发迹做了皇帝以后,对于其他兄弟亲戚都有王侯的封赏,唯独对于大哥家没有表示。

后来,刘太公直接向刘邦提及此事,刘邦怏怏说道:“并不是我忘记了,实在是大嫂当年不地道。”经太公一再说情,刘邦终于碍不过一荣俱荣的亲情,追封大哥刘伯为武哀侯,一以其子刘信继封为侯,不过,侯名很特别,叫做羹颉侯。羹者,锅中饭菜也;颉者,用勺刮锅也。羹颉侯,就是饭菜刷锅侯,光亮亮的行头,偏要给你撕个露丑的口子,安了心糊弄人。大凡人发了迹,周围都是利害,真心难见,性情的流露,往往显现在对往事的回忆和对应当中。刘邦对于微时的旧事,是一一记了账的。一顿饭的恩怨,他要报回来,当年难堪受的气,如今要还回去,倒是很有一点天真的性情。  二哥刘仲同大哥刘伯是同一类型的人,也是勤苦耕耘,小康殷实。刘伯死后,太公将刘家的希望、自己未来的依托,寄望在了刘仲身上。刘季起兵后,刘仲没有跟随出去,一直留在老家伺候供养刘太公,大概后来也同太公、吕后等一同被项羽扣押于军中做了人质,很是受了些苦,直到高帝五年,楚汉和谈成功,才被释放。刘邦做了皇帝后,刘仲改名刘喜,被封作代王,酬谢他看家养老的功劳。

刘喜生产持家是个本分人,实在不是做国王的料。代国在现在的山西省北部,邻近匈奴。刘喜做了代王不到一年,匈奴兵打来,他就弃国逃到洛阳,虽说没有被深究定罪,但做国王是不合适了,经过赦免,降级封为合阳侯,衣食租税不虞匮乏,安安稳稳地在领地上过日子。刘喜于惠帝二年死去,比刘邦多活了两年。刘喜碌碌一生,没有什么值得多说的事,他的儿子刘濞,就是景帝时期掀动七国叛乱的吴王,在历史上却是声名昭著,这已经是后话了,我们将来再细谈。

幼弟刘交,有字称“游”。刘交与刘伯、刘仲、刘季不同母。他的母亲,大概是刘媪死后太公续娶的妻子,比刘大妈有文化,人也年轻得多。或许是母方的因素使然,刘交名字不俗,也有字号,他在务农置产上没有可以称道的事情,却是好书法.,多才艺,兴趣和才能在文化艺术上。

刘交年轻的时候,广泛交游,与后来成为著名学者的穆生、白生、申公等人一同在大学者浮丘伯的门下学习,直到秦始皇焚书时方才散去。浮丘伯是战国末年大名鼎鼎的学者荀子的门人,学识广博,尤其精于《诗经》之学,在学术史上也是有地位的人物。刘交比刘邦要年少得多,他死于汉文帝元年,已经是刘邦死后的十六年。他大概要比刘邦小十岁以上。

P3-5

序言

历史的错觉

感觉,是被历史学遗忘了的一个话题。

之所以重提这桩旧事,是因为一桩小小的发现。

多年以来,我一直有一种印象上的错觉,秦始皇嬴政和汉高祖刘邦,仿佛是隔世的两代人。

考究起来,这种错觉的产生,在于我所阅读的书籍和所接受的教育。浏览教科书,翻阅文献论著,秦始皇建立秦帝国,汉高祖建立汉王朝,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天下,汉高祖灭亡秦国再封王侯,二人确是活跃于不同时代的不同历史人物。

不过,当我自己著书教人,试着对这两位历史人物作仔细的考察时,才发现事情并非尽然如此。秦始皇生于公元前259年,汉高祖生于公元前256年,他们之间只有三岁的年龄差。秦始皇死于公元前210年,享年50岁,汉高祖死于公元前195年,享年62岁,他们曾经在同一天空下生活了四十七年。所以,以自然年龄论,嬴政和刘邦是同一世代的人,隔代的印象,是时代区分割裂人物,历史观念影响历史时间的结果。

这样一桩小小的发现,小到只能说是一种历史感觉的矫正,却使我感受到了莫大的乐趣。我进而深入地追寻下去。

在刘邦与嬴政共存的四十七年间,历史经历了战国和帝国两个时代,七国争雄的余绪延续三十余年而一统结束,秦帝国强暴专横十余年又濒临崩溃。刘邦四十七岁起兵反秦时,人生已经过去了大半,他的前半生,都是在战国时代度过的,他的人格和思想,与他的同时代人一样,都是在战国末年,由当时的风土人情和时代精神抚育定型的。入秦以来,受帝国时代世风变化的影响,一代人的生活环境和精神风貌有所变迁,然而,秦末之乱爆发,保留在人们头脑中的战国时代的历史记忆复活,刘邦与同时代的英雄豪杰们一道,恢复战国,复兴王政,承前启后,复旧革新,一同开创了后战国时代的历史局面。

在后战国时代,战国七雄复国,合纵连横,纷争并立再现,诸子又开始游说,百家重新争辩,游侠复活,豪杰蜂起,前后六十余年间,历史仿佛回到了战国末年。这种后战国时代的新观念,也许又是一桩历史发现,不过,这桩发现,已经是一种升华了的历史感,是由直观的感觉出发,通过历史研究而提炼出来的一种时代精神。

在这种新的历史感的引导之下,我从刘邦开始,追述后战国时代的英雄豪杰,探寻他们的踪迹,连带着将战国末年的人情风土,一一复活出来。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小书,就是我复活这一段历史的部分结果。这本小书,先在中国大陆由中华书局出版,得到大陆读者的认可。后来在台湾由联经公司出版,受到台湾读者的欢迎。如今承蒙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厚意,以学术注释版的形式提供给文化界的读者,使我在感受到立言的价值经受时间考验的同时,也滋生一种连通古今的当下历史感。

我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培植一种新的历史感,人类共同的历史感。

后记

一本书,能够在不长的时期、在不同的地点、由不同的出版社以不同的形式出版,对于作者来说,是一件感到欣慰的事情。

本书最初的部分章节,发表于“象牙塔”网站,题名为《新战国时代的英雄豪杰》,时在2005年11月。2007年4月,中华书局出版了纸媒的初版,题名为《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2010年4月,繁体字改订版由台北联经出版公司刊行,题名为《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2015年4月的今天,新版由三联书店推出,沿用了联经版的书名。

对比中华版和联经版,三联版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比较大的变更。

一、全书增加了注释

本书写作的初衷,是作新型历史叙事的尝试。写作的宗旨是“打通文史哲,师法司马迁”,以《史记》为模范,在详实可靠的史实基础上,追求精彩动人的叙事,让深藏的思想以隐微的形式展现。自然,笔者的追求究竟实现了几分,需要时间的验证,连续的再版,正是验证的过程。

注释是学术著作的工具,用来标注立说的根据,也用来避免行文的烦琐,便利于作单独的说明。酝酿中华版时,我对要不要加注释有所狐疑。后来尊重编辑的意见,为不习惯注释的读者着想,只附加了参考文献,.笼统地将主要的学术依据列出。联经版沿袭了中华版的形式,有补充而未作变更。

世上事,有所得必有所失。没有注释的书,流畅易读,不会使读者望而生畏。不过,专业书无注释,一些必要的说明只有割舍,难免会留下无依无据之“野狐禅”的面目。与三联的编辑洽谈再版时,他们的一句话打动了我:三联不取悦大众市场而追求学术品位。于是我选定三联,商定三联版的定位是为文化人制作的注释版。

二、增加了新的内容

新增的内容,计有三处:1.第四章第四节“贵族后裔陈胜”,根据实地考察和文献调查的结果,补入了对于陈胜出生地和家世出身的新看法。2.第七章第六节“李斯之死”,本书写作之初,原本打算将李斯之死与二世、赵高等一起放在秦亡的历史教训中盖棺论定,结果是书不由人,秦亡的历史教训太深广,本书的框架和篇幅完全容纳不下,删改割舍的结果,竟然将李斯之死遗漏了。经评论家指出,汗颜作补。3.第八章第十节“秦亡的历史教训”,本是太深广太庞大的题目,几乎够写一本书,中华版没有,出联经版时,我有感于道德底线沦丧的现实,增补了此节以示未曾遗忘的情怀。

三、绘制了地图

写历史,走历史,重视地理空间,亲临实地考察,既是本书的特点,也是我人生的乐趣和追求。戏水之战,是我依据实地考察和出土文物,用合理的推测填补史书空白的尝试。巨鹿之战的路线,千百年来都是疑团,根据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我在书中做了合理的复原。然而,古往今来的交往征战,没有地图的文字表现,永远有辞不达意的遗憾。幸运的是,得到行家里手的帮助,终于如愿绘制成功,堪称历来仅有的地图,我深以为自豪。

历史需要不断地再叙事。只有再叙事,才能重回历史现场,让历史复活。历史再叙事,是基于新的发现和新的思考重新叙述历史,重新寻求关照当代的历史镜像。历史再叙事,是21世纪历史学的新取径,希望更多的历史学者关注于此。

书评(媒体评论)

因为时代的局限,我走得少,受时代的恩惠,作者走得多。多走,走出治史写史的特色来,这是难得。多走,走出行走历史的理念和风格来,这就可贵了!

——田余庆(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李开元的书为什么受到欢迎?在他出色的语言表现背后,蕴藏着多年学术研究的深厚功底,更有打破常规的开拓情怀,所以能够再叙历史,营造一个古今交汇,鲜活生动的新世界。

——刘复生(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

《秦崩》最初的章节,发表在“象牙塔”网上。秦始皇与刘邦只有三岁的年龄差、他们是同一代人的话,立刻吸引了我,让我一气通读下去。

——陈爽(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开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52629
开本 16开
页数 3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15-05-01
首版时间 2015-05-01
印刷时间 201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2
CIP核字 2015032205
中图分类号 K233.07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53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0: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