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奇来前书(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奇来前书》是台湾战后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诗人杨牧文学自传的发轫之作,集其早期三自传《山风海雨》、《方向归零》、《昔我往矣》,自剖文学诗意之缘起与信念,探索大自然与记忆之于诗,追寻遥远时光中浮沉于感官与精神之间的事。

本书受到梁文道、白岩松、杨照、陈平原、杜维明等众人的褒评。

内容推荐

自八十年代中开始,杨牧持续地书写以少年时光为反思叙事之聚焦的散文集《山风海雨》(1987)、《方向归零》(1991)与《昔我往矣》(1997),探索山林乡野和海洋的声籁色彩,以及形上的神秘主义,体会人情冲突与变动的城乡社会,感受大自然和艺术的启迪,追寻诗、美和爱的踪迹,自我性格无限的犹疑和执着,并于回想中作荒辽幻化的前瞻,思维集中,风格刻意,在多变屡迁的散文笔路下展开。三书自成系列,脉络延伸,合帙为《奇来前书》,书名来自故乡花莲云霭明灭的奇莱山,简体版出,杨牧特将“奇莱”改为“奇来”。

目录

奇来前书序

山风海雨

 战火在天外燃烧

 接近了秀姑峦

 他们的世界

 水 蚊

 愚騃之冬

 一些假的和真的禁忌

 诗的端倪

方向归零

 野橄榄树

 爱美与反抗

 你决心怀疑

 程健雄和诗与我

 她说我的追寻是一种逃避

 大虚构时代

昔我往矣

 那一个年代

 藏

 循行大岛

 胡老师

 来自双溪

 JUVENILIA

 秘密

试读章节

我从凳子上滑下来,穿好木屐,走出厨房的小门。院子里有一座帮浦抽水机,比我还高些,木柄也被炉灰刷得很干净,而铁制的帮浦身上永远泛着厚重的水气,用手去摸,感觉惊人的沁凉,那是地下水透过钢铁凝聚起来的冷冽。再往前走就是一棵巨大参天的阔叶树。我不知道那树的名字,只见它庞然罩住半个院子,覆在一间小柴房上,树叶呈青灰色,比我的手掌大得多,而且长着一层绒毛。掉下的叶子永远那么干燥,弹指有声。以后数十年读书的日子里,每次遇见有人描写梧桐铿然落地,我都倏忽回想到它。夏天它为我围起一片阴凉的小天地,秋风起便陆续将阔叶一片一片掷落,积在院子里。我穿木屐去踢那些落叶,喜欢那粗糙的声响,并且带着一种情绪,仿佛大提琴在寂寞的午后发出的装饰音,倾诉着什么样一种情绪;那时我不懂,现在大概懂了。我站在院子里看夏天的大树,透过层层的绿叶寻觅,强烈的阳光在树梢簸摇,最高的是破碎的蓝天。我把眼睛闭上,感觉黑暗的世界里突出一点红光,慢慢溶化;然后我又睁开眼睛去找。树枝上停着一只蝤蛴,忽然间小风吹过,却看到一只金龟子斜飞落下,又奋勇挣扎起来,以它最快的速度冲高,没入重叠的阔叶中。

这些发生在太平洋战争的初期。战火在天外燃烧,还没有蔓延到我的大海来,还没有到达我的小城,没有到达我小城里笼着密叶的院子。阳光几乎每天都在竹篱上嬉戏,篱下几株新发芽的木瓜树在生长。我蹲下来观察那木瓜一天一天抽高,蚯蚓在翻土,美人蕉盛放。隔壁院子里一只大公鸡在骄傲逡巡,老母鸡领着小雏争啄谷粒,在金针花下奔跑,猪圈里传来有节奏的沉重的鼾声;再远处是邻居他们另一道篱笆,外面响过一辆脚踏车的铃声,丁令丁令到巷尾左转。那边还有成排的人家,正对着后门的那家廊下总坐着一个小脚的老妈妈,她是瞎子。向右转就得下坡,群树错落处是一畦一畦的菜园。再远的地方我就不太清楚了。

战火还没有烧到花莲。

那是一个宁静的小城,在世人的注意和关心之外。那是一个几乎不制造任何新闻的最偏僻的小城,在那个年代。小城沉睡于层层叠高的青山之下,靠着太平洋边最白最干净的沙滩。站在东西走向的大街上,你可以看见尽头就是一片碧蓝的海色,平静温柔如丝幕悬在几乎同样碧蓝的天空下。回头是最高的山岭,忽然拔起数千公尺,靠北边的是桑巴拉堪山,向南蜿蜒接七脚川山,更远更高的是帕托鲁山,立雾主山,太鲁阁大山,在最外围而想象中还能看清楚的是杜耸山,武陵山,能高山,奇莱山,奇莱主山北峰高三千六百零五公尺,北望大霸尖山,南与秀姑峦和玉山相颉颃,远远俯视着花莲在沉睡,一个没有新闻的小城。火车缓慢地吐着煤烟在纵谷里爬行,狭窄的公路削过断崖,空旷里偶然驶过一队车辆,小心在隧道和隧道间进出盘旋。是的,花莲就在那公路和铁路交会点上沉睡,在一片美丽的河流冲积扇里,枕着太平洋的催眠曲,浪花涌上沙滩,退下,又涌上,重复着千万年的旋律,不管有没有人听到它。花莲就在高山和大海衔接的一块小平原上,低矮的房子藏在槟榔树,凤凰木,老榕,面包树,和不知名的栖息着蝤蛴和金龟子的阔叶树下。河畔和湖边是芦苇和水姜花。

我的天地很小,大半就在院子里树荫底下,看日影闪烁,晒干帮浦下的水渍,或者照在竹篱笆上,左右晃动制造许多奇异的幻象。有时我坐在榻榻米上,靠着窗口的矮几看母亲的照相簿,一张一张翻过去,唐装的和洋装的,还有穿和服的人像,背景大多是轮船一角,有帆缆和舵轮,救生圈系在舷边,下面摆一盆兰花。榻榻米有一股稻草的味道,幼稚的清香,在太阳光下飘着浮着。窗外是一个极小的天井,那边隔壁住了一对几乎完全讲日本话的夫妇;起先我以为他们是日本人,后来母亲说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台湾人,只是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开口讲的都是日本话。日本话我也会,不但会听而且大概也会讲,但除了玩游戏唱童谣以外,我们尽可能不用它。有一次我在门口的榕树下拿蜻蜒喂蚂蚁,隔壁的男人出来用日本话骂我腌脏,我也用一长串的日本话回骂他。记忆里日本话有许多骂人的成语,用起来比台湾话还方便。这时正好走过来一名穿制服的日本警察,他严肃地说:这个“子供”很会讲话啊——说着就忍不住笑起来了。

夏天的黄昏的阳光斜斜照在巷子里。

P10-13

序言

那些曩昔旧事当中犹闪烁存在于记忆的,在不断隐显迭代的过程里,有些属于蒙昧,蒙昧所以恐惧,和认知,以及认知带来的喜悦。我不知道一个人在忧患以后,就窗前坐下,于是提笔追想在这之前,遥远的时光岁月里曾经发生过一些细微或徒然庞杂,一些浮沉于感官与精神二层次间的事——童朕的敏感更曾经使那些故事显得具体而真实,无限大于其表象——如果我们可以假定窗前疾书的笔于痛定之后,不只是深刻多情而已,它对文字的信任和依恃是如此自然,近乎绝对,然则无可置疑的,我知道这时墨迹所保存,划定的篇幅必然同样具体,真实。或者,我们应该说,它比最久远的那些蒙昧和恐惧,以及认知的喜悦等等更抽象,所以就更真实。

起初,无非就是想把胸臆里一磅礴充斥的恋慕之情寻到可以付托的位置,那些嵯峨,蒙翳,澌浅,浩瀚无垠的感召,呼唤,如此靠近,何等遥远,在我们侥幸的生命里,一天比一天突兀有力地提醒着,和人情一样令人不安,其至和我们对知识的热诚,或某些欲望,以及形而上,令人为之献身的信仰一样教你为之迷失,必须寻到一个供奉的龛:

坚持着无声的

呐喊,努力将那瞬息提升为永恒的记忆夏天末尾的水面鼓荡着缅怀的色彩,长尾蜻蜓盘旋于霞光涟漪,刺水芒草抖动,空气里有柴火穿过烟囱飘出来的香;我听到一些干燥的阔叶在高处被风吹响,坠落空洞,阴凉的庭院;池塘上仿佛有歌,蛙鸣次第喑痖,这时,蟋蟀声起,遂占领了曩昔的荒郊,有意“将一切必然化为偶然”。

这也就是说,曾经有过的那些气味和声音必然是曾经有过的,却可能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在一种沉湎的疏离状态里,逐渐淡去,归于遗忘。或是因为心神过于鸩溺追求的概属有形,或是因为意志屡次犹豫在路歧,我曾经往返彳亍,几已颓唐放弃,虽然确切感知它飘浮,震动,存在我怀抱深处;又似乎本身就具有一种消弭意志的力量,解除我心神的武装,若是我不谨慎提防,随时以果决的心去试探它,碰触它。在一段长久的时间里,我就因为拥有这样的秘密而内疚,甚至在我们已经习惯于使用文字去摹写大自然和人情内外的块垒,痕迹,为爱与同情,为悲伤,可怜悯的灾厄,美,缺憾,为伟大的和卑微的寻到共同与殊异,尝试下定义的时候,我还是迟疑着,虽然我知道我不愿意枯坐等待那些就此消逝无形,使一切必然化为偶然。

有一天早上站在窗前看院子里枫叶落,那是一个无所谓寒暑的秋天。细致的叶子迎着小风肆意飘零,掉在草地上,池塘中。我知道那时空气里浮着的是什么一定使你为之震动的宇宙之粒子,但我就是那样萧索站着,决定不追究。啊完整,或者早已变形的秘密,我解识它在异国,一个更疏离的秋天,是如此靠近,何等遥远。这时依稀又看到薄薄的太阳光洒在高低不平的草木上,围墙,和树篱上,于是就明确听到剪刀的声音快意交击,遽尔加强,一种慈和的杀戮,我想,追踪在持续进行,却又看不见园丁的影;红色的树子,成熟的葡萄架,松下堆着举火的枯枝,旁边是含苞待放的菊。我彷徨寻觅,似乎看到谁的手上持有那器械,他是季节的神,“在试探我以一样的锋芒和耐性。”这同时,我确定已经记起了秀姑峦溪畔苍茫的他们的世界,说不定又将那些短暂遗忘。可是文字留下,那就不是徒然。我已经开始给青年诗人写一系列的信,谈文学抱负,大自然和记忆之于诗,谈生存环境如何固守,如何突破,即将正面思考文本阅读和诗创作的远近高低如何息息相关。那是八十年代中的事,我下笔疾书,胸怀里有一片悠远的绿色山谷,深邃如神话重叠的细节,形貌仿佛隐约,伦理的象征永远不变,那崇高的教诲超越人间想象,不可逼视,巍巍乎直上云霄。我收敛情绪,沉思,仰首:奇莱山高三千六百零五公尺,北望大霸尖山,南与秀姑峦和玉山相颉颃,永远深情地俯视着我,在靠海的一个溪涧蜿蜒,水姜花竞生的,美丽的冲积扇里长大,挥霍想象,作别,继之以文字的追踪,而当文字留下,凡事就无所谓徒然。

这样又过了若干年,有一天雨后我和朋友驱车沿东海岸山脉的陂陀公路向南行,湿润的村野时见彩色斑斓的禽鸟交叉掠飞,来不及集止灌木就急切地发出咕咕相呼的鸣声。山脉在左边缓缓升高,植被青翠近乎碧绿,深浅不一的色泽浮动,但总是维持着一种羞涩的姿态,永远是羞涩的,一种微末的情绪吧,相对于右边远处一贯伟壮,连嶂绝顶终于插天的峰峦。我们迅速穿越木瓜溪,而其实就在当我们到达桥中央一刹那,朋友认真地说:现在你向右看。大家都相信,他说,从花莲望过去,这是惟一直接看得见奇莱山的地方——早上天刚亮的时候。然后呢?我问。然后云霭就将那山遮起来了,他说:太阳光照到的那一刻。我们相继接不上话来,各自沉默,眼睛望着窗外。我看到熟悉的草木在春夏之交的山谷地带竟如此蓊郁,快速地生长,点缀一种提早结有红色小果子的矮树,像星星一样为我逐日淡去的如梦的夜空燃起记忆的火光。我们从一山隈转弯升高,遂在广袤田野边缘一棵独立的苦苓树下停车。这时,海岸山脉稍稍有了岑陡上升之势,但我并没有特别注意它,转身看眼前空旷里犹层次分明地种植了许多不同的农作。最远是山,自北依倚而下,互相拥挤着且迤逦南走,偶尔在那里抹着一朵洁白,孤单的浮云。我认得那北边最高的峰群,和那些云,就在忽明忽灭的太阳光照耀之下,这一刻,雾气快速聚散,那峰群卓尔的背面,凛然严峻,直接以它超越的光明注视着我的,就是奇莱山。

二○○二年冬台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奇来前书(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544141
开本 32开
页数 42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4-09-01
首版时间 2014-09-01
印刷时间 201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14
CIP核字 2013233979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192
140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洪范书店有限公司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