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明寻思录(第1辑我们这个时代的企业家精神和商业文明)
内容
编辑推荐

资深媒体人、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发起人秦朔再出发,寻找我们这个时代的企业家精神和商业文明!

《文明寻思录(第1辑我们这个时代的企业家精神和商业文明)》深入挖掘热点财经事件背后的真相,直击中国经济背后的隐忧,振聋发聩、令人警醒!

中国企业界领袖柳传志、张瑞敏、马明哲、马化腾、丁磊一致推荐!

内容推荐

离开工作了25年的传统媒体“下海”创业的秦朔,从商业文明研究重新起步,发起成立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和自媒体平台“秦朔朋友圈”,秉持着“推动商业文明,让中国明天更好”的理念,致力于剖析商业人物、聆听商业脉动、感知商业灵魂、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商业文明,获得了业界和广大读者的一致认可。

《文明寻思录(第1辑我们这个时代的企业家精神和商业文明)》收录了秦朔近一年来的商业文明研究和政经观察评论文章,其中不乏对中国商业文明和企业家精神的呼吁、对中国经济社会现状的针砭剖析和对中国未来愿景的期望,透过这些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位老财经媒体人对于这个时代的深情与反思。

目录

代序 用希望连接生命与生命

我们需要怎样的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到底是什么?

 反思中国富豪十大错

 悲情不是中国富豪的宿命

 我的朋友王石,以及善与大意的代价

 再谈我的朋友王石,以及商业文明视野中的“宝万之争”

 当你看到王石的背影你是怎样的心情——致傅育宁书

 “万宝华之争”:中国商业何时能够走出迷局

 万达式扩张狂飙该歇歇了——兼论中国企业家的“大”文化

 上海滩为何难产“王者”

 深圳敲门,对上海是阴影还是动力?

失衡时代的忧思

 房价涨得再高,人民也不会给你发奖的——北京、上海、深圳房价暴涨反思录(上)

 用怎样的社会主义约束资本狂潮中的房价——北京、上海、深圳房价暴涨反思录(下)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在哪儿?——关于中国老人的忧思

 中国经济为何博大而不精深

 钓愚还是赋能,将决定金融危机离我们有多远

迈向未来的路上

 奋斗中国说

 “双创”经济学与中国的未来

 中国“四创”:新资本十大趋势

 不必为失速而叹息,要为原则而坚持——我所认同的经济价值观(上)

 常识也许是中国经济好的指引——我所认同的经济价值观(下)

 风动,幡动,心动不动?——从“人士”谈中国经济说起

 别太在乎GDP增速,能生活得更幸福就好

迎接新商业文明时代

 从富兰克林看美国的“根文明”——文明寻思录(上)

 从四十年的路找五千年的根——文明寻思录(中)

 怎样寻找中国的“根文明”?——文明寻思录(下)

 历史的风口与无法打捞的“文明”——来自开封的启示

 共创海商文明再也不能回头的远航——大航海时代与新航海心态

 人的觉醒与中国的再出发

后记 一切都已改变,一切又都未变

试读章节

牺牲

2015年10月16日晚,在“秦朔朋友圈”上线庆祝会上,我请老中青三代8位企业家共同探讨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当晚有两个说法最触动我。一个是万得资讯董事长陆风所说,“天天有操不完的心就是企业家精神。”一个是喜马拉雅FM的联席CEO陈小雨所说,“企业家精神就是牺牲——我创业后所有的生活只有一件事,就是工作。”

差不多晚上12点,我连续收到了小雨发来的三条微信:“刚在院子里散步,想了想您今天讨论的主题。我旁观了自己每天的真实状态:整天琢磨最多的就是怎么能让用户更爽,怎么满足用户需求。我觉得能活出来的创业者,最具共性的就是这点。所以如果我们算是企业家,那企业家精神中第一条应该是:为人民服务。”“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是因为道德水平高、天生具有自我献身的觉悟,而是被残酷的市场竞争逼出来的。不竭尽全力替用户着想、为他们服务,就没有发展和壮大的机会。”“按这个动因深挖下去,企业家精神中还必然存在着比多数人更强烈的对成功、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执着。为了这份执着,承受比普通人更多的压力和辛苦,这应该是创业者的真实写照。另外,我见证了证大从小到大的历程(注:陈小雨创业前担任戴志康创办的证大集团的投资总监)。在戴总身上,我注意到当企业家逐步成长、掌控的资源和财富达到相当的能级后,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从原发的纯粹个人价值奋斗,到逐渐拥有更多的社会责任、理想和抱负。”

我想:这可能就是企业家的精神状态吧。心中一旦种下了那颗种子,它就会一直生长,哪怕深夜散步,思绪还在脑海里萦绕不散。

欲望

没有企业家的经济,就像《王子复仇记》的舞台上少了哈姆雷特。如同一部马力强劲的汽车需要性能优良的发动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必然拥有强劲的、从内心源源不断涌出的驱动力。

1997年前后,我在《南风窗》发表了一组独家策划,总题为“文化就是力量”,报道了一些最具文化竞争力的企业,包括华为、平安和万科。20年过去了,这三家企业依然是同业中的佼佼者,而作为创始人的任正非、马明哲和王石依然是企业的领导人。他们用自身的精神带动了整个组织文化的形成。这种力量犹如不熄的篝火,风越吹反而越旺。

乔治·吉尔德在《企业之魂》开篇写道:“精神和信仰才是企业家的生活方式。”任正非非常推崇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的观点:战争打到一塌糊涂的时候,高级将领的作用,就是要在茫茫黑暗中,用自己发出的微光,带领你的队伍前进。就像高尔基笔下的英雄丹柯一样,企业家要把心拿出来燃烧,照亮后人前进的路。1988年创办华为以来,任正非几乎隔一两年就有一些惊动企业界的文章发表:《华为的冬天》,《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他很少谈具体业务问题。他谈得最多的都是思想观忿、文化和队伍。

2009年3月,为了写博士论文,我给几百位中国企业家发了相关的调查问卷。后来某一天,我收到一封写了好几百字的邮件,是马明哲写的。他认为企业家状态的核心有三个要素:欲望(激情)、正向思维和动手能力。

马明哲写道:“企业家取得一时的成功,可能是靠运气。取得长时期持续的成功,他们的内心往往有非常强烈的欲望。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内心深处,一定有某种强烈程度超过常人的极大热情在支配、驱使着他。企业家创业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是巨大的,有时会是孤独、无助的,只有当他的欲望大大超过了对压力和挑战的恐惧,他才会有持续的动力,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所有创业者、企业家都会面对挑战和压力。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平安集团收购比利时富通集团的努力化为泡影,平安集团损失惨重。我不知道马明哲是怎么走出危机的。在我看来,不是上市成功,而是走出危机的历程,才是平安历史上最值得汲取的财富。那段13子,马明哲从每天晚上吃三片安眠药,减少到吃两片、一片,慢慢才不再服药。后来我问他,他淡然地说都过去了,“我去普陀山,大法师告诉我,人生的路就像海滩上的脚印,看起来很深,但只要你的脚抬起来、往前走了,海水很快就把过去的脚印冲沿了”。

P3-P5

序言

2015年6月7日,因为同学吴晓波的一篇文章,我的名字在朋友圈被刷屏了。由于前一天晚上熬夜,我上午起得很晚。一开手机,里面跳出了数十条提醒微信和短信,我这才意识到,一个总在指挥报道别人的人也被别人疯转了一回。

事前我没有看过晓波的文章。他后来告诉我,那天上午他在讲课,也没想到这一篇文章会被到处转。

那时我已经决定告别传统媒体生涯,但我没有晓波早早下海、驰骋市场化道路所练就的超然和洒脱。我十白争议,十白成为口舌是非的来源。坦白地说,“看门狗”的身份也高抬了我。很多人比我更具看家护院、守卫正义的勇气和坚韧。

6月7日,一位朋友给我发短信:“对于害怕飞翔的,笼子是归宿;对于渴望飞翔的,蓝天才是故乡。”其实,虽然起跳了,也有很多平台希望我跳过去,但究竟到哪里,我并没有真想清楚。我也怯懦过,也想有个安稳的鸟巢,远没有达到自由飞翔的高度。

想创业不难,说出来也不难,但真伏下身从头去做,还是有很多不适应。往往有冲动少行动,有方向缺计划。过去老说不喜欢天天开会。但现在真的天天坐在家中,事事从零做起,屋里只有夫人可以叫两声,不像在办公室想叫谁就叫谁,我还真有点不习惯。做小了觉得对不住“江湖地位”,做大了又“前怕狼后怕虎”,这个担心那个不放心,我也经历了思想的波折与精神的阵痛。辞职不是心血来潮,但没想到真辞了,很痛。

25年办报办刊,我一直还算顺利,没掉下来。我是个平面媒体人。因为曾在第一财经电视主持过节目,我这张中规中矩没特色的脸也被很多市民熟识。在上海这座有着浓厚投资文化的城市,我走到很多地方,都会有人招呼我。白岩松说:“一条狗只要经常上央视都会出名。”这是真的。

为什么要辞职创业?本质上,源于内心深处的悸动和不安。

作为一个60后,我基本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的全过程。无论传奇辉煌还是困难挑战,无论向上提升的力量还是向下沉沦的景象,这波澜壮阔的时代都一直我有一颗永不磨灭的好奇心。我想把我所感知到的时代温度和脉动好好记录,哪怕只是个人视角。

而每当想到自己天天忙忙碌碌,会里来会里去,内心就会问:将来向马克思交卷时,你是准备拿一串职衔,还是准备拿一些精神产品?陈忠实在写《白鹿原》时说过:“要写一部死后可以放在棺材里当枕头用的大书。”管理未必是我最擅长的,而阅读、观察、交流、思考、写作、传播,却是我不倦的偏好。既如此,何不放下一些东西开启真正想要的人生呢?

我萌发了从商业文明角度切入,做一些更为长远的研究与著述的想法,特别是当我看到中国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宏观负债越来越高,财富积累不断上升,企业家精神未见提升,新的需求蓬勃而起,旧的供给无法出清,长期积存的结构问题、低效问题、治理问题不断涌现的时候。我隐约觉得,我们正处在一个失衡年代。尽管“经济不平衡”已开始校正,但整个社会心理的失衡还在加剧。

2015年六七月间,中国资本市场演绎了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大变局。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集体高烧,到“高天滚滚寒流急”的凄凄惨惨,变化和导致变化的因素如此复杂,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如此纠结,以至于我们已经很难把故事说得清清楚楚,把脉络理得明明白白。

从4月14日到6月3日,我在《第一财经日报》头版先后写过5篇文章,主题全是提示风险。6月我不再负责报纸内容,此时的市场让我觉得更加畸形。从2015年初到6月2日,创业板涨了170%,中小板涨了120%,上证综指涨了51%,深证成指涨了58%。这还是在2014年A股牛冠全球的基础上发生的。2014年底上证综指冲过3200点,市场上有不少提示风险的声音,而4500点后,看好冲到6000点、8000点的声音却越来越大。

资本市场从来都是人性的放大器。在中国,它还是制度性、结构性问题的放大器。如果以为抓住一批“害群之马”就会市场大吉,这等于又放弃了一次反思机会。索罗斯曾说:“要面对现实,体认错误是其中最重要、也最困难的一步……但实际上,只要能体认‘不完美的理解’是人类的常态,就不会觉得认错有什么好丢脸的。”

我们与其四处找“罪魁祸首”,不如回归本源深刻自省。在我看来,中国资本市场虽然规模很大,却仍有不少“蒙昧与野蛮”。我们有交易处理能力堪称世界第一的计算机系统,但整个市场的进入与退出、监督与管理,往往自相矛盾,让人无从预期。我们有数千万的散户,买菜会挑挑拣拣,为几毛钱还价,买股却常靠消息就去博傻。

我曾经想把公司和公号都叫“文明+”,希望一切都能更加文明。“文明”一直无法注册,但没有文明的支撑,任何成就都是暂时的,都不会持久,正如天津滨海新区的那座危险品仓库,爆炸之前没有谁觉得会有隐患。

如果说股市让我看到太多无奈的眼神,“瑞海”让我意识到太多潜在的风险,那么在另一些场景,我看到的是希望、梦想和奋斗的力量。

每天凌晨3点,71岁的王正华会准时醒来。1981年,37岁的他辞官下海。34年过去了,他生命中又多了两个“儿子”:一个是春秋旅游,一个是春秋航空。

王正华起床后就工作,而工作的入口是手机。他点进“企业驾驶舱”,可以清楚地看到前一天春秋航空的各种数据,收入、成本、利润、上座率等,核算出从每个座位到每个航班、每条航线、每个区域以及整个公司的数据,还能看到今天和昨天、上周、上个月的各种对比。王正华说:“到夜里一两点,没航班飞了,数据就齐了。我3点钟开始看,边看边了解,然后提出一些改进的意见。”

王正华是春秋航空董事长,不是CEO,从公司成立就不是。“一线工作一直是我们的CEO张秀智在管,但有了‘企业驾驶舱’后,我对公司一些情况的了解比她还多。她不像我,早上可以花一个小时看手机。”

开发出“企业驾驶舱”的是春秋航空的信息技术部。2015年9月28日,为了录制电视节目,王正华陪我走进一间办公室,指着一个20多岁的女孩子说,“企业驾驶船”就是她带着五六个人开发的。在一次内部演讲会上,这个叫鲍尔珍的90后喊出了一句口号:“年轻人不狂妄,怎么能改变世界!”

办公室一角,是几张折叠起来的行军床,上面搭着被子。

看着40后的王正华和90后的鲍尔珍,我觉得有一种精神跨越了时间,有一种技术贯通了代际,把他们连在一起。今天最重要的矿藏不是油田,而是人与新技术结合起来的创造力。

而这样的场景,我相信每天都在中国的各个角落和中国人所到达的每个地方出现。从20后的褚时健、30后的冯根生到80后、90后的创业者,中国的企业家精神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过去的100多天,从平台到平地,从一到零,再从零到一。我来晚了,可我还是来了。

今天,蓝天已是我的新故乡。

不再有纠结,不再有名利心。很幸运能和年轻的团队一起,开始职业生涯的第三个阶段,和正向的态度连接,和价值的创造连接,和朋友连接,和未来连接。我深深意识到,一定要和年轻人在一起,和鲜活的未来在一起,而不是沉溺于过去,无论它有多辉煌还是多迷茫。沉溺在过去,永远没有向前跨出一步有意义。年轻更是一种精神状态,我愿拿47年的经历、经验和资源做“对价”,去换年轻人的活力和想象力。

在精神波动的时候,我偶然看到过一个故事。传说当年成吉思汗西征,途径天山深处,风雪弥漫,寸步难行。他指着山那头激励将士,说翻过去就是水草肥美的草原,然后策马前行。当将士一鼓作气翻过山岭,看到莽莽草原,繁花织锦,流水淙淙,艳阳高照,他们大叫:“那拉提!那拉提!”——意思是“阳光照耀的地方”。

我不崇尚成吉思汗,但我喜欢那拉提的故事。当人以为自己强大的时候,他并非没有卑微的弱点,只不过弱点被藏在了某个地方。同样,当人陷入卑微的时候,他其实也比他以为的卑微要强大得多,只要他心怀希望。如果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众志成城的团队都能用希望燃着自己,暖着别人,用希望、责任和爱与一切连接,纵有千难万险,千辛万苦,也能逢凶化吉,苦尽甘来。人如此,家如此,公司如此,民族亦如此。

“秦朔朋友圈”(chin@Moments)是移动互联网上的一个新媒体和服务品牌,“用希望连接生命与生命”是我们的愿景。我祈愿在这个新平台上延续自己的精神生命力,更希望尽最大努力让各种朋友连接起来,通过连接创新价值,让知识流动,让信心流动,让沮丧的开朗,让封闭的开放,让美好的更美好,让坚强的更坚强。让希望把我们连接起来吧!让希望的连接把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一面激发出来。天音袅袅,海声浩浩,人生最大的力量,就是希望的力量。

100多天,我克服了很多,收获的更多。10月13日凌晨4点多,我醒了,心如此平静,像刚刚经历过一场风暴终于停歇下来的海面。

我知道自己终于走出了过去,走向了未来。未来是未知,更是新希望的摇篮。

后记

一切都已改变,一切又都未变

我的职业生涯很简单: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南风窗》,干了14年;第二份工作是在《第一财经》,干了11年;现在是第三份工作,做自媒体和商业文明研究,刚刚一年。

在48岁这个本命年,像农民一样耕耘一块小小的农田,采访、思考、写作、编辑、研究,就是我现在的日常生活,也是安身立命的方式。一年间,我在“秦朔朋友圈”留下了上百篇的文章和50多期的视频。期间我去了1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访了数以百计的人,仅“秦朔访问”中写到的就有50个以上。蓝狮子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从“大视野”中选择了一些文章,结集为《文明寻思录》出版。我希望用这个书名,每年都出一辑,“记录中国时刻,推动商业文明”。

回想过去26年三个阶段的媒体生涯,想到几件对我来说特别重要的事,和朋友们分享一下。

进《南风窗》,不是靠成绩第一,是靠一次采访

1990年春节后,我决定放弃保送研究生的机会,到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广州求职。我毕业那一年大学生特别是文科生的工作分配很不理想。我在大学四年总成绩是第一名,找工作也很难。去广东电视台、《羊城晚报》接触了一下,也托人问了《黄金时代》杂志,都没有希望。在广州街头的报栏看报纸的招聘广告,按图索骥去了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策划、文案的工作我是能做的,但解决不了户口。

我最后找到了《南风窗》。编辑部主任谭启泰、总编辑吴迅、社长曹淳亮见了我。他们说可以给我一个题目,能写好的话,会考虑。谭主任问我:“你觉得写什么好?”我说:“写文化方面的好一些。”最后,他们让我写扶贫。

在采写过程中,到广州市政府参加扶贫新闻通气会。副市长黄伟宁讲完,我问了一个问题。他说:“刚才不是讲过了吗?”因为他讲的是粤语,我听不懂。

文章第一稿写出来,虽然整合了很多资料,也用了一些技巧,但没有通过,原因是“缺少故事性”。于是拿着介绍信到从化县采访,去了最北也是最穷的东明镇,晚上住在招待所,被跳蚤咬得睡不着,只好起身,几乎整夜未眠。

……

在走出那段思想波折与精神阵痛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帮助,终于重新建立起和社会的连接,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

2015年8月25曰,全球市场动荡,一片“唱衰中国”之声。晚上我花了两个多小时写了一篇1400字的评论——《信心不能倒,中国不会倒》,给《第一财经日报》的编辑。8月27日,我的一篇论文《新时期中国财经媒体的回顾与启示》也发表了。我在第一财经11年,各种文章、编者按、总编手记写了差不多近千篇,但从来没有这么高兴过。  9月23日,我觉得自己的状态基本恢复了,就在新浪微博上发了第二条微博:

【秦朔朋友圈将于10月16日上线】各位亲,6月7日我在微博证实辞任第一财经后,朋友们都关心我会去哪里。其实微博已经说过,未来会从事商业文明研究和自媒体探索。不会加入某个公司。我的自媒体品牌叫秦朔朋友圈Chin@Moments,微信公号会在10月16日上线,陆续会有视频音频等产品。创业的感觉,真好!

一年的时间,我专注于内容的生产。我做过18年总编辑,而且一直是内容和经营指标一肩挑,我知道如何从规模上做大。但这一次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把自己归零,做回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除了家里和办公室,机场休息室、航班、火车、酒店,都是我写作的场景。

一个新闻工作者在身体、记忆力等很多方面,“奔五”后都不再是黄金时代了。也许是最小的步幅,也可以停下来歇歇,但我不会后退,会一直往前走。

这短短的一年,也许就界定了我今后五年、十年甚至更久的工作与生活方式。我在商业文明方面的研究著作,将从明年起陆续出版。

“如果上帝不拿走你的过去,就会拿走你的未来。”这是去年10月16日,秦朔朋友圈发刊词中的最后一句话。

一切都变了,一切又都没有变。

感谢上苍,给了我新的未来,虽然拿走了我的过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明寻思录(第1辑我们这个时代的企业家精神和商业文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秦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593132
开本 32开
页数 3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7-01-01
首版时间 2017-01-01
印刷时间 201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图书小类
重量 0.452
CIP核字 2016303359
中图分类号 F279.23-53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0
148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5: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