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南船北马吃东吃西 |
内容 | 作者简介 西坡,别署剑箫、驷马等。新民晚报副刊部副主任、主编、首席编辑;上海作家协会理事;著有《上海往事》《吃着碗里》《吃嘛嘛香》《上海珍档》《汉书下酒》《美味成殇》《南北通吃》等;主编《明清娱情小品撷珍》《夜光杯文丛》等二十余种书籍。 目录 序 金陵食事 扬州狮子头 一桌江都菜 海门羊肉正当时 太湖三白 肉骨头啃啃 馋吻吴江 砂锅鱼头 东 温州鱼圆 咸鸡慈姑肉 “亨格浪头”霉干菜 安昌香肠 乐清米塑 八宝辣酱 鸭脚包 西 在过桥米线的故乡吃过桥米线 火烧干巴 粑粑·饵块·饵丝 开水白菜小清新 此处无鱼胜有鱼 鱼香未尽 灯影牛肉 跷脚牛肉 舌游贵州 体验“红军餐” 北 小二大燕 洛阳水席 道口烧鸡,中! 闹汤驴肉 铁棍山药 殷墟上的饕餮 大盘鸡有多大 架子肉 馕 “夜半之思”烤全羊 西北菜点滴 德莫利炖鱼 南 扬州炒饭广州炒 “二奶” 吃珠海 桂林米粉甲天下 厦门寻味 海南鸡饭 香江滋味 赏味银河一千间 度小月·渡小月 士林夜市 台湾小吃琐记 精彩页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是我在南京看过一堵旧城墙后,脑海里油然浮出的一首唐诗,或许因为十多年前我到此地拜访过的程千帆、卞孝萱先生,已先后故去,或许还有别的什么…… 日前应羽鸿兄之邀,与一些朋友结伴去南京。 午餐时间到了,我原以为他要把我们带到哪个星级酒店,没有,而是到中山陵风景区的紫金汇琵琶湖会所。该处茂林修竹,风景绝佳,建筑现代,装潢华贵,然而既不挂牌,也无广告,一如羽鸿兄的不事张扬。对于会所餐饮,我有点认识,多半不上不下。不上,指拿不出一流的特色菜肴;不下,指强于一般社会餐馆的水准。但这里有些不同,整桌菜,算不得奢侈,却相当精当。开吃前,我想当然地以为多少会上些南京特产,比如板鸭、香肚之类,实际上一个没有。高档会所,通常淡化“地域特色”,它要的只是“私房概念”、“隐秘性”,又岂能以庸常餐馆衡之。十二道菜中,我比较欣赏的有四道:潮州大鱼翅、铁板黑椒猪大肠、肉汁萝卜和港式羊腩煲。鱼翅是高档餐饮的“标杆”,做得好不好甚至可以不管。这里的鱼翅体量大且不说,炖得熟烂而富咬劲。上铁板黑椒猪大肠,没想到,大肠没有上海名店的草头圈子那样硬扎、个大,却是体形完整,滋味悠长。至于肉汁萝卜和港式羊腩煲,都是时令元素加时尚元素,可以体现点菜者的用心。一桌菜,奢华与质朴,繁复与简单,搭配有道,给人以舒服的感觉。 晚餐订在秦淮河边的秦淮人家。大菜之后推小吃,风光之后有风味,所谓绚烂至极趋于平淡,乃成境界。连茶水共二十一首. 雨花香茗茶、麻油烫干丝、如意茴卤干、红油鸡血汤、什锦豆腐脑、牛肉粉丝汤、桂花糖芋苗、雨花石汤圆、五香状元蛋、火茸香酥饼、鸭丁小烧卖、小笼薄皮包、秦淮小茶馓、牛肉煎锅贴、夫子庙臭干、蜜汁桂花藕、清炒水晶虾、川味煮牛柳、彩丝江白鱼、蒜茸蒸扇贝、茶树菇炖仟鸽、郊香炊时蔬。 对照传说中的“秦淮八绝”(指南京八家小吃馆的十六道名点,现多已不存)可以发现,从前热卖的小吃多半匿迹。也对,因为有的材质无所精进,有的粗壮食之过饱,不能与时俱进,自然在淘汰之列。 值得一提的是就餐环境。烟笼寒水,桨声灯影,琵琶古琴,隔岸犹唱,尽显六朝古都市廛风韵。“歌罢杨柳楼心月,舞低桃花扇底风”。虽然河东李香两君(柳如是、李香君)不再,但是浅吟低唱犹存,秦淮依旧让人神往。不禁追忆十多年前,我随《上海电视》诸君,踏金陵之软尘,在秦淮河畔宴饮,初尝小吃无数道,评弹十几番,以为胜国贵胄,不过如此,颇有今夕何夕之叹。此回重温“夜泊秦淮近酒家”的“功课”,目睹夜夜笙歌竞成常态,所谓“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乃无凭据,“寒流”已成“热潮”。秦淮河两边,灯火辉煌,小吃林立,烟气冲天,人声鼎沸。略有所憾者,是稍逊一点婉约的诗情画意。P7-9 导语 《“夜半之思”烤全羊》、《西北菜点滴》、《德莫利炖鱼》、《扬州炒饭广州炒》、《“二奶”》、《吃珠海》、《桂林米粉甲天下》、《厦门寻味》、《海南鸡饭》、《香江滋味》、《赏味银河一千间》……《南船北马吃东吃西》是沪上美食家西坡先生关于美食的一本杂记,书内辑选的文章均在《新民晚报》上发表过。 序言 “南船北马吃东吃西”这个名称,说白了就是“ 南北通吃”的意思,活像“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 王的口吻,当然,它更像是长坂桥上的张翼德。 《三国演义》中称赞张飞,“长坂桥头杀气生, 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事实上,张飞只是让人把树枝系在马尾上,马一 奔跑,造成“尘头大起,疑有伏兵”的假象吓退曹军 而已,并非真有万夫不当之勇。因此,这里的“南船 北马 吃东吃西”,颇有“虚张声势”的嫌疑。 中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中,无所不包。即使这 样, 以“两方”——南北——来概括“五方”,足 矣。中国人习惯于用“南方”“北方”、“南人”“ 北人”、“南京”“北京”、“南腔”“北调”等来 作全国地理、风俗以及文化上的区别。尽管中国的行 政区划喜欢用东北、西北、华南、华东、华北、西南 等,4~E--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只认“南” “北” 。至于究竟“南” “北”在地理学上意味着什么, 也许他们并不十分清楚。可以肯定地说,大多数人对 于‘‘南” “北”的理解,只限于把长江作为分界 线。 无论受到了怎样的教育或宣传,人们对于“南” “北”的理解,总的来说是不错的。是的,它们结合 在一起,就是指代中国。蒋介石在《对卢沟桥事件之 严正声明》中说,“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 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 心。”于此可见一斑。 “吃东吃西”,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无所不包,无 所遗漏,诸如“大小通吃”“老少通吃”“上下通吃 ”之类。这样看来,“吃东吃西”的意思是不是有点 谵妄?我可以告诉读者的是,“吃东吃西”,除了有 你猜测到的意思比如“十分”“全部”之外,还有“ 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东瞅瞅,西望望”等意思。 如果一定要我明确究竟初衷为何的话,我更倾向于“ 通达无障碍”。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东南西北”的划分,绝对 是粗线条的,甚至有意模糊了一些。原因,有地理上 的,也有饮食习惯上的,更有篇目数量平衡上的考量 。比如,新疆毫无疑问属于“西部”,但它又很北, 于是就往“北’’靠了;云贵地处祖国西南,由于把 西安、新疆“搬’’到了北部,所以它们就只能担纲 起“西”的重任。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我这个人,对于饮食向来“粗放”,什么南酸北 咸,东甜西辣,既来之,则吃之,从不忌口,统通接 纳。说到要把《南船北马 吃东吃西》这样一本小册 子呈献给读者,我又希望它最好能把中华美食方面一 些零零碎碎的小知识、小感受、小意见比较准确地传 达出来,或许可以哕嗦成“一份让读者知道在中国可 以吃到些什么的不完全食单”。不知是否能够如愿, 敬请读者方家教我,在下不胜荣幸。 西坡 2018年6月 内容推荐 《南船北马吃东吃西》是沪上美食家西坡先生关于美食的一本杂记,书内辑选的文章均在《新民晚报》上发表过。好吃之人对美食的追逐似乎是一种本能,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大快朵颐之余,对美食一探究竟,从食材、做法,到来历起源、历史掌故等,娓娓道来,勾拾起人们的味觉记忆,更增添了文化的情趣。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南船北马吃东吃西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西坡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文化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351276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8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8-08-01 |
首版时间 | 2018-08-01 |
印刷时间 | 2018-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烹饪美食-家常菜谱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72 |
CIP核字 | 2018145776 |
中图分类号 | TS971.2(2) |
丛书名 | |
印张 | 9.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09 |
宽 | 144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