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马尔特手记(精)
内容
目录
匮乏时代的诗人里尔克
——代译本序
第一部
第二部
附录
译后絮语
精彩页
1
九月十一日,图利耶街
虽然,人们来到这里是为了活着,我倒宁愿认为,他们来到这里是为了死。我已经去过了外面,而且我看到了不少医院。我看见一个贫穷的男人摇摇晃晃地摔倒在地。人们麇集过去,将他围在里面——所以,我没能看到后来发生了什么。我看见一个孕妇。她步履艰难地顺着一堵散发着热气的高墙向前挪动。她时不时地伸手摸摸墙,似乎是为了证实一下墙还在身边。是的,墙当然没有消失;那么,墙后面是什么地方?我看了看带在身边的市区地图——哦,墙后面是产科医院。。没错。他们会为她接生的;他们知道该怎么做。再往前,在圣雅克大街,有一幢带圆顶的高大建筑。我的地图上标着——光荣之谷,军医院。其实,我并不需要知道这个;只不过知道了也没有什么不好。有一股气味从这条街上的每个角落散发出来。那是一种很难分辨的气味,混合着碘酒、炸土豆用的脂油以及恐惧的气息。每一座城市到了夏天都弥散着一种气味。接着,我看见一幢怪异的大宅,所有窗户都封闭着,仿佛患了白内障。我在地图上找不到这幢房子;但是,在房子大门上方挂着一块徽章,徽章上的字迹依稀可辨——夜间收容所。在进口一旁,贴着价目表。我看了看。这个地方不算太贵。
另外,我还看见了什么?在一辆停在人行道上的童车里,躺着一个小孩。小孩长得胖胖的、嫩嫩的;但是,他的前额上却触目惊心地长着一片斑疹。显而易见的是这片斑疹正在痊愈,而且不会带来什么疼痛。这个小孩正在熟睡;他张着嘴,呼吸着碘酒、炸土豆用的脂油以及恐惧混杂的气息。这是事实,归根结底就是这样。至关重要的是活着。这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2
请想一想,我无法改变睡觉时必须开着一扇窗户的习惯!街上的电车发狂似的响着车铃穿越我的房间。汽车从我的身上疾驰而过。有一扇门砰砰地开关。在某个地方,一块窗玻璃坠了下去,摔碎了。我可以听见那些大块的碎片在哈哈大笑,小块的碎片在嘻嘻窃笑。接着,从这幢房屋的另一边,忽然传来一种沉闷的、被抑制的声音。有人在上楼;正在渐渐地走近,走近,永无止境;就在那儿,在那儿待了好长时间,然后走了过去。接着,又响起大街上的喧闹声。一个女孩在尖叫:“啊!讨厌,请安静一点吧。”一辆电车令人兴奋地疾驰而来,接着碾过头顶,碾过一切东西,驶向远处。有人在喊叫。很多人在争先恐后地奔跑。一条狗在吠叫。这是怎样的宽慰呀:一条狗在叫!临近黎明,甚至有一只公鸡啼鸣起来;而这带来的是无限的安慰。之后,我就一下子睡熟了。
3
在这里,确实有很多噪声。不过,还有比噪声更为可怕的东西:寂静。我相信,在一场重大火灾发生的过程中,或许会出现某个惊心动魄的紧张时刻——所有的喷水器全都停了,救火人员不再试着爬上长梯,所有的人全都怔怔地凝立不动;一道乌黑的飞檐无声无息地冒出来,悬在人们的头顶上;一堵高墙无声无息地向前倾斜;高墙后面,火舌在向上翻卷。每一个人都眉头紧锁,耸肩僵立,紧张地等待着那可怖的坍塌时刻到来。这里的寂静就仿佛此种情景。
4
我在学习观察。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是每一种事物都在深深地刺入我的内部,并且不再在它们从前曾经停留的地方停驻。我有一个内在的自我,我自己对它一无所知。现在,一切事物全都向着内部的远方深入。而我却不知道那里正在发生什么。
今天,在写信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这样一个事实,我待在这里仅仅只有三个星期。别处的三个星期——比如说,在乡村——就跟一天似的;但是在这儿,三个星期却像很多年。于是,我决意不再写信。告诉别人我正在发生变化,又有何益?如果我正在发生变化,那么我肯定已不再是从前的那个人了;而如果我已经变成了和从前不一样的另一个人,那么很显然,我一个熟悉的人也不会有。对于陌生的人们,对于那些不认识我的人们来说,我是不可能给他们写信的。
P13-17
导语
一个人应该耐心等待,应该在整个的一生中积累各种感受和欢愉;而且如果活得够长的话,那么,在生命最后的岁月里,他也许能写出十行好诗。因为诗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只是简单的情感;诗更多的是经验。
里尔克写作生涯仅有的长篇小说,在匮乏时代,倾听诗对读者的全部呼唤。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著的《马尔特手记》系译者花费多年心血精心翻译而成,也是国内唯一的全译本。
序言
匮乏时代的诗人里尔克
——代译本序
曹元勇
我最早接触到里尔克是通过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著作。
那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正在郑州大学鲁枢元先生
门下读文艺学硕士研究生,我和两位师兄(张月、石向骞
)以初生牛犊之勇莽,像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翻译了德国
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一部论文集。这就是1989年由当时的黄
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诗·语言·思》一书,这也是大陆
出版的第一本中文版海德格尔著作。在这部体现后期海德
格尔思想和诗意运思理念的文集中,海德格尔把我们正在
亲历的时代称为“匮乏的时代”,因为原本由“天、地、
人、神”四者构成的世界中,众神退场了,而芸芸众生几
乎认识不到他们本身的必死性,也无力赴死。在这样的时
代,痛苦、死亡与爱的本质被遮蔽,世界滑人了漫长并到
处蔓延的“暗夜”,为此,特别需要有人敢于进入“暗夜
”的深渊,身历其幽暗,身受其熬煎。海德格尔找到了诗
人,认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更敢于冒险者”,他们“体
验着病态的、不美妙的事物,因而他们才投身于下界深渊
,执着于神圣之物的踪迹。他们的歌飘过大地,献给神灵
;他们的吟唱充满景慕,欢呼着存在的完整大地”。海德
格尔把这样的诗人命名为“匮乏时代的诗人”;而在这位
哲学家的心目中,里尔克是此类诗人的代表。
谲崎深奥的海德格尔对里尔克的读解,一方面散射着
诗意的光明,一方面又云遮雾绕,晦涩难解。但是,于我
,不宣而至的里尔克却从此如同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启示
录、一片丰饶而持久的精神海洋,不断向我展开,不断向
我馈赠。从杨武能先生翻译的《里尔克抒情诗选》(四川
文艺出版社1988年出版),到九叶诗人陈敬容翻译的《图
像与花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此书收了里尔
克的28首诗和波德莱尔的38首诗)、冯至先生翻译的里尔
克诗十首和《马尔特手记》的片断(收在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0年代出版的《西方现代派作品选》),再到诗人张曙
光翻译的《给一个朋友的安魂曲》《献给奥尔甫斯的十四
行诗》(油印本)和台湾李魁贤先生翻译的《杜依诺哀歌
》《给奥菲斯的十四行诗》(台湾田园出版社有限公司
1969~),以及卞之琳先生翻译的《旗手克里斯多夫·里尔
克的爱与死之歌》(收在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
西窗集》),等等。里尔克的这些作品,有的像雷光闪电
一般开启一片精神的天空,有的像春天初绽的玫瑰一样散
发温馨的芳香,有的则如云雾笼罩的崎岖山峰令人难以企
及和进入(比如他的两部像天书一样的巅峰之作:《杜依
诺哀歌》和《致奥尔菲斯的十四行诗》)。然而,正如许
多喜欢里尔克的人所说,阅读里尔克的作品,尤其是他后
期的两部扛鼎大作,最好不要抱着细究其意义的态度来阅
读,随着时间的移转,随着阅读的继续,特别是在你的生
命感到孤独的时候,里尔克洋溢着求索精神的声音会不期
然地闯入你的内心,让你迷恋.让你感动。
……
关于生与死、恐惧与爱等问题,里尔克在《马尔特手
记》中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写完《马尔特手记》后,他
曾一度陷入精神和创作枯竭的危机,直到多年之后,在《
杜依诺哀歌》和《致奥尔菲斯的十四行诗》中对这些问题
有了更高层次的深思。在晚期的这两部晦涩高深的“玄想
作品”中,里尔克表达了生与死在本质上是一体的、超越
传统基督教理念的思想。在他看来:“真正的生命形态穿
越生与死两个领域,最伟大的血液循环流动在两个领域:
既没有此岸也没有彼岸,只有一个伟大的统一……”,“
就像月亮一样,生命确实有不断背向我们的一面,但它不
是与生命的对立,而是生命的补充,使它达到完善,达到
丰盈,达到真正完满和充实的存在之球。”但是,如果没
有六年对《马尔特手记》的创作,后期的两部狂思玄想之
作就无从谈起。《马尔特手记》就像一把关键的钥匙,要
想打开里尔克的精神世界,就必须拿起这把钥匙。
2010年1月
内容推荐
《马尔特手记》为莱内·马利亚·里尔克创作生涯中的第一个高峰,它叙述一个出生没落贵族、性情孤僻敏感的丹麦青年诗人的回忆与自白,某种程度上是作者自身的写照。
小说由七十一个没有连续情节,又不讲时间顺序的笔记体断片构成,因为共同的主题——爱、孤独、恐惧、死亡、上帝、创造等,集中表达了作者终生关注的各种精神问题,在精神暗流上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有机整体,被誉为现代存在主义重要的先驱作品之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马尔特手记(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奥)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译者 译者:曹元勇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218686
开本 32开
页数 37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83
出版时间 2019-03-01
首版时间 2019-03-01
印刷时间 201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536
CIP核字 2018196255
中图分类号 I521.45
丛书名
印张 1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50
2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7:2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