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鼓词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行于浙江温州及其毗邻的丽水等地区,因过去的艺人多为盲人,故又称为“瞽词”或“盲词”。它用温州、丽水方言表演,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清代中期已见流传。
刘秀峰著的《瓯江鼓词(流逝中的乡音)》介绍了温州、丽水鼓词的历史、发展、传承,记录了田野调查情况、艺人访谈、历史上的演唱场所、演唱文本等。
图书 | 瓯江鼓词(流逝中的乡音) |
内容 | 内容推荐 温州鼓词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行于浙江温州及其毗邻的丽水等地区,因过去的艺人多为盲人,故又称为“瞽词”或“盲词”。它用温州、丽水方言表演,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清代中期已见流传。 刘秀峰著的《瓯江鼓词(流逝中的乡音)》介绍了温州、丽水鼓词的历史、发展、传承,记录了田野调查情况、艺人访谈、历史上的演唱场所、演唱文本等。 作者简介 刘秀峰,文学教授,中国民俗学会理事。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丽水市拔尖人才、丽水市“四个一批”理论人才。 近年来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研究,尤其是区域口头传统遗产的研究,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等8种,主持浙江省精品课程1门,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等多个省部级项目,成果在《光明日报》《新华文摘》《文化遗产》等权威报纸、期刊上发表,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浙江省社科联优秀青年成果奖等多项,成果与观点多次受到政府有关部门重视和采纳。 目录 第一章 瓯江鼓词传统 一、探本溯源 二、鼓词的传播与民间信仰 第二章 走近鼓词艺人 一、阮世池:回眸间,世纪芳华 二、凌康君:留恋处,风华依旧 三、章永金:一甲子,情满瓯江 四、陈仁祥:此半生,夫唱妇随 五、季海华:一面鼓,振翅欲飞 六、徐玉燕:这乡音,漂洋过海 七、张瑞星:开市场,柳暗花明 第三章 鼓词田野个案 一、仪式生活与鼓词传统 二、民间信仰的华丽外衣 三、鼓词颂唱的仪式意义 第四章 文本的来源与结构 一、鼓词文本的主要来源 二、文人鼓词的创作与改编 三、现代鼓词 四、鼓词文本结构 第五章 鼓词场 一、温州鼓词场 二、丽水鼓词场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瓯江鼓词(流逝中的乡音)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秀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782772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7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71 |
出版时间 | 2018-08-01 |
首版时间 | 2018-08-01 |
印刷时间 | 2018-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22 |
CIP核字 | 2018119805 |
中图分类号 | J826.2 |
丛书名 | |
印张 | 1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