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馆
听书
八音刀
树德堂
呼鸭
萤火虫,夜夜红
巷口小吃
电影船
网船
家里的灶头
蟹眼天井
母亲树
一头有名字的羊
独角牛走过老街
想念燕子
海棠依旧
高家竹园
朱家坟
干稞巷的秘密
江南“水八仙
乡间小景
赤脚走在田埂上
图书 | 蓝调江南(精)/紫金文库 |
内容 | 目录 老茶馆 听书 八音刀 树德堂 呼鸭 萤火虫,夜夜红 巷口小吃 电影船 网船 家里的灶头 蟹眼天井 母亲树 一头有名字的羊 独角牛走过老街 想念燕子 海棠依旧 高家竹园 朱家坟 干稞巷的秘密 江南“水八仙 乡间小景 赤脚走在田埂上 精彩页 老茶馆 旧时,常熟的每个乡镇都有多家茶馆。当然,有相当规模、所谓“数得上”的,一个镇也就是三两家吧。 低乡的练塘镇“数得上”的茶馆有两家:东园和西园。店名并无讲究,东园在东街,西园在西街,如此而已。店名也并不在门面上张扬,连幌子都省了。倒是“水筹”上有店名。在三寸长、一指宽的小竹片上烙上“某某茶馆支”的火印,抹一层桐油,就是茶馆发行的水筹了。一般有“一支”和“五支”的两种。每支水筹可打开水一瓶(热水瓶)。 我常去西园茶馆打开水,对西园更熟悉些。开水是在老虎灶上打的,所以老虎灶给我的印象尤其深刻。 老虎灶比真老虎大得多,有大象那样大。灶面上有四只汤罐,一只大锅和一只积锅。在大锅上接上两尺来高的木桶就成了积锅,用于囤积沸水。积锅之后是老虎的尾巴——烟囱,很粗,一直通到屋顶外面去。烟囱总是热烘烘的,绕着几道铁丝什么的,茶客淋湿了衣裳,脱下来挂到铁丝上烘,不一会儿就干了。老虎灶不吃人,吃砻糠。砻糠有两个进口,一个在烟囱后边,另一个由四只汤罐簇拥着。前一个火口连着一个倾斜的炉垫。后一个直通炉灶前膛,是生铁的,三号碗那么大的口径,有铁盖。“喂”砻糠时,先在火口上接一个铁漏斗,然后用畚箕来“喂”。旁边备有一根一米多长的铁钎,可插入火口去调火。 砻糠在那么大的灶膛里燃烧,有那么高的大烟囱抽着风,发出来的声音相当雄壮,俨然有虎的气势。用铁钎拨火时,“老虎”就轰轰地吼,好像挺生气的。拨火人的脸被映得通红。 西园茶馆的老虎灶和店堂没有任何隔断。如果不是夏天,这个庞大的、呼吸着的“老虎”会使店堂变得温暖而亲切。 旧时,学木匠的要在出师前用一个工时单独完成一架纺车或者一条长凳。纺车的结构繁杂,而条凳的榫和卯都是斜的,要做到严丝密缝,并不比纺车简单。泥瓦匠的“毕业论文”则是一座家用的双眼灶。粉刷完毕,你还得用墨水在“灶山”上画上传统的装饰图案。泥瓦匠都会砌灶头,但能打老虎灶的泥瓦匠极少,常常是几个乡镇找不出一个来。 为西园打老虎灶的是保根师。他名声在外,方圆几十里,说起老虎灶就会提起他。据说决定老虎灶发火不发火的关键是火门,那是在灶膛和烟囱的交接之处。老虎灶打到关键时刻,保根师照例会耍个手腕,把旁边的人支开,然后神神秘秘那么一弄,“老虎”一下子就活了。有的泥水匠细加探究,然后依样画葫芦,但结果还是不行,“老虎”不是奄奄一息,就是漏膛。其实,局部模仿是不行的,得综合考虑烟囱和炉膛的情况。火门控制着烟囱的抽力,抽力小了,“老虎”就雄壮不起来;大了,则容易抽走砻糠灰造成漏膛。 保根师每天来西园喝茶,他是这里*的免费茶客。西园的老虎灶很“发”,是他的得意之作。老人每天都会来摸摸暖暖的灶头。在他的眼里,老虎灶是有生命的。 东园茶馆用的是井水。那井的井径比常见的大得多,水好,而且丰沛。这么好的井毕竟不是掘地就有的,西园只能用河水,就在市河里取水。那时的河水清,按现在的标准,一般都在地表二级以上。在浅水活动的穿条鱼不用说了,仔细看时,在水草间还有土婆鱼出没呢!当然,毕竟是地面水,河水入缸之后还是要用矾“淀一淀”的。西园备有六口七石大缸,能轮番着“淀一淀”。缸是骑置在墙壁里的,一半在屋里,一半在屋外,分别配有半圆形的缸盖。屋外是进水口,屋内是取水口。这样置缸的好处是水担不进店堂。当年阿庆嫂帮胡传魁“水缸里边把身藏”,想来就是用的这种缸了。 小镇的流动人口不多,茶客多是熟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每天早晨都要来这里“孵一孵”的。如果某人缺席,别人就会打问原因,是不是出门了,身体怎么样了。问通讯地址,这些人都会说:“寄到常熟南门外练塘镇西园茶馆就是了,稳定收得着。” 西园备有红茶和绿茶两种。茶叶并不预置在茶壶内,而是备份在排成盘的小方纸盒中。茶客进店落座,跑堂的就到了身边,并不问要红茶还是绿茶,因为他知道这一位要的是什么。茶浆已经“杀”好在壶中了,配套上桌的还有一只青花的茶盅。 汪曾祺在京剧《沙家浜》里有精彩唱段:“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在常熟人看来,方的桌子不一定有资格称八仙桌。八仙桌是比较上档次的桌子,至少是桌脚与桌面相垂直的那种。脚与面垂直的桌子,必定是用硬木做的。茶馆里极少有这种桌子,用的是斜脚的方桌或者长桌。与此相配的是板凳,而且多是长条的,几乎没有椅子。一般不用陶壶,公用之物都用容易清洗的瓷壶。少数老茶客自备茶壶,用毕,自去洗净,放到橱里那个老地方,以备明日再用。 一日,我去西园打开水,见一桌子茶客正在研究一把茶壶,就过去凑热闹。原来是一老者在那儿摆弄着一个壶盖。壶盖上有五个字,均匀地绕着壶滴子排成一个圈:可以清心也。老者让人猜这个句子怎么念,从哪个字念起。五个都是常用字,这样隆重发问,必是陷阱,一时竟无人出声。*后的答案是:无论从哪个字读起 导语 金曾豪著的《蓝调江南(精)/紫金文库》从《老茶馆》到《树德堂》,从《网船》到《电影船》,从《听书》到《呼鸭》,从《一头有名字的羊》到《独角牛走过老街》,从《家里的灶头》到《巷口小吃》,总共二十二篇散文,将传统江南小城那细密的瓦片、多变的窗格、狭长的小巷、纷飞的雨丝、窈窕的女子,都烙印上了人情味,在带着点点水波突纹的纸面上若隐若现,给读者送来一阵阵熟悉而清新芬芳的童时气味…… 内容推荐 “紫金文库”丛书,由江苏省作家协会、中国书籍出版社共同策划出版,为“紫金山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合集,有国内知名作家苏童、叶兆言、范小青、黄蓓佳、毕飞宇、金曾豪等,也有诸多江苏文学新秀、新锐,展示了江苏文学的强劲活力。金曾豪著的《蓝调江南(精)/紫金文库》从《老茶馆》为其中一册,收录了著名文学家金曾豪的散文随笔集。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蓝调江南(精)/紫金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金曾豪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86951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7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05 |
出版时间 | 2018-08-01 |
首版时间 | 2018-08-01 |
印刷时间 | 2018-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92 |
CIP核字 | 2018167726 |
中图分类号 | I267 |
丛书名 | |
印张 | 13.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16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