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作为诠释的音乐表演
内容
内容推荐
毋庸置疑,音乐乃是藉声音吐露意义的抽象艺术,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无法离开演奏的中介环节。演奏不仅造就了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声音概念,也深深影响了与之相应的音乐形式化进程。然而,在“乐谱至上”观念一度根深蒂固、“天才神话”始终深入人心的西方学界,表演实践研究却曾陷入沉寂,甚至在某些基本概念上仍是莫衷一是、争执不休。
刘洪著的《作为诠释的音乐表演》旨在从语言分析哲学的角度,澄清音乐表演的实际对象及其属性,提出一种贯通“表层符号性对象”与“深层意味性对象”的复合性表演诠释理念,探求音乐表演作为一种文化意义解读模式的理论可能。
目录
绪论 音乐表演诠释的多重世界
第一章 历史成因:当“演奏”成为“诠释”
第一节 对西方“演奏”历史脉络的考察
第二节 西方近代音乐表演诠释概念的产生
第三节 关于“表演”概念内涵的说明
第二章 话语分析:音乐表演诠释对象的复合性
第一节 音乐表演诠释对象的一般话语分析
第二节 音乐表演诠释对象的特殊话语分析
第三节 音乐表演诠释对象的复合性
第三章 音乐表演诠释的表层符号性对象
第一节 记谱符号
第二节 形式、体裁与作品风格
第三节 音乐音响结构控制
第四节 技巧表达
第四章 音乐表演诠释的深层意味性对象
第一节 创作“立意”
第二节 主体的深度批评
第三节 诠释理念
第五章 音乐表演诠释对象的内部特性与关联
第一节 “相对景深”:前景与后景的构成关系
第二节 “诠释循环”: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的条件关系
第三节 “异性共生”:规范性与非规范性的生存关系
第六章 “复合性诠释”之学理依据
第一节 “结构史方法”的启示——复合性诠释的可能性及其基本形态
第二节 “两种意义的区别”——复合性诠释的解释学渊源
第三节 “内部理解和外部理解”——复合性诠释与分析学派的视野
第七章 “复合性诠释”的个案分析
第一节 个案对象简介
第二节 个案分析:马克斯·罗斯塔尔对贝多芬《第九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诠释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刘洪著的《作为诠释的音乐表演》通过对音乐表演中“诠释”概念的历史考察以及诠释“对象”的话语分析,在从“音乐表演诠释对象的复合性”到“音乐表演对象的复合性诠释”的逐步论证中,提出以下基本结论:音乐表演的“诠释”概念是西方1800年之后音乐作品观念成形之后的产物,音乐表演诠释的对象类型分别为“表层符号性对象”和“深层意味性对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作为诠释的音乐表演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7580756
开本 32开
页数 2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5
出版时间 2018-06-01
首版时间 2018-06-01
印刷时间 201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图书小类
重量 220
CIP核字 2018165483
中图分类号 J604.6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85
110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9: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