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东方与西方--道家与犹太哲学 |
| 内容 | 内容推荐 西方人攻击性的、思辨的、分析的、演绎性的思维方式还没有准备好来衡量含蓄的、暗示性的、本能性的、综合性的和归纳性的东方方式。存在语言和概念障碍,加上西方中心主义作祟和普遍不愿意在平等的基础上审视两种世界观,西方人在解读东方人的心智方面困难重重。通过将焦点集中在东方道家和西方一神教定义的人和自然的关系上,崔英镇著的《东方与西方--道家与犹太哲学》显示出矛盾对立的辩证途径:道家主张天人合一,而犹太教的立场则是通过神的概念让人凌驾于自然之上。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东方之道与西方之神 1 《道德经》与《摩西五经》 2 不可启示之道与可启示之神的人格化 3 自然之道与超自然之神的神迹 4 不可言喻之道与可言喻之神的真理 5 否定性之道与肯定性之神的善/恶 第二章 非存在、存在和生成 1 东方之生成与西方之存在 2 不可言喻性(相对真理)与可言喻性(绝对真理) 3 不可言喻之无为与可言喻之行动 4 无为:自由放任的哲学 5 自我保存:受限的东方与扩张的西方 第三章 东方的阴阳与西方的善恶 1 阴阳:互补性哲学 2 对立面:阴阳互补与一神教冲突 3 人的行为特征:阴/不可言喻性与阳/可言喻性 4 科学:可言喻性(经典物理学)与不可言喻性(现代物理学) 第四章 东方转化与西方创造/进化 1 《易经》:转化哲学 2 西方创造论与进化论 3 西方神话:自然从不飞跃和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 4 转化主义:非进化性适应和文化演变 第五章 人与自然的关系 1 东方创造神话:地球的寄生虫抑或万物之灵? 2 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相处抑或支配控制? 3 人与自然关系的两种模式 第六章 道与神的演化 1 神的演化:犹太教、基督教、自然神论、无神论和斯宾诺莎主义 2 道的演化:自然哲学与大众宗教 第七章 人与自然关系的东西方和解 1 自然神论:道与神的和解 2 道家与斯宾诺莎主义:人与自然的和解 3 不可言喻性与可言喻性的和解 译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东方与西方--道家与犹太哲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韩国)崔英镇 |
| 译者 | 译者:吴万伟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2086550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6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00 |
| 出版时间 | 2018-11-01 |
| 首版时间 | 2018-11-01 |
| 印刷时间 | 2018-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298 |
| CIP核字 | 2018243204 |
| 中图分类号 | B223.0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8.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09 |
| 宽 | 148 |
| 高 | 16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