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当代中国信访制度史/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丛书
内容
内容推荐
作为当代中国一种极具特色的政治制度创建,信访制度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中,信访工作积极探索、规范操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吴超著的《当代中国信访制度史/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丛书》以大历史的宏观视野,系统考察了当代中国信访制度近70年的发展历程,探讨分析了信访制度发展的历史源头、基本脉络、内在规律、逻辑演进,有针对性地回应了有关信访制度存废和发展走向等重大问题的争议,并对信访制度的改革创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
吴超,安徽凤台人,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当代史、社会治理研究。曾在《党的文献》《中共党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史研究”“中国信访制度史研究”等。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溯源:从“谤木”、“善旌”到人民信访的萌芽
第一节 古代信访制度变迁与当代借鉴
一、古代信访制度考辨
二、古代信访制度的主要形式
三、古代信访制度的原因分析
四、古代信访制度的当代启鉴
第二节 人民信访早期实践和制度孕育
一、土地革命时期的控告检举制度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信访权利保障
三、解放战争时期的信访制度创设
四、奠定当代人民信访的制度基础
第二章 创建: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1949—1957年)
第一节 “五一六”批示与信访工作的开展
一、持续上升的来信来访
二、信访工作的初步开展
第二节 信访制度体系的创建
一、信访工作的性质及职能定位
二、信访机构的设置
三、法规性文件的制定
四、信访主要工作机制形成
第三节 信访制度创建的原因与成效剖析
一、信访制度创建的原因分析
二、信访制度创建的历史成效
第三章 探索:大规模建设中的信访制度(1957—1966年)
第一节 信访活动的萎缩与制度调整(1957—1961年)
一、信访活动的萎缩及原因分析
二、信访制度的调整与变迁
第二节 信访的活跃与制度探索(1961—1966年)
一、信访数量的回升及内容的变化
二、信访制度的发展与探索
第四章 挫折:发挥特殊功能的信访制度(1966—1976年)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信访活动
第二节 信访制度的严重破坏和功能异化
第三节 以特殊方式开展的信访工作与制度修复
第五章 重塑:春风化雨中的信访制度(1976—1982年)
第一节 拨乱反正中的信访形势及初步治理(1976—1978年)
一、“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信访高潮
二、第二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召开
第二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信访制度的拨乱反正(1978—1982年)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信访形势
二、新形势下信访制度的推进
三、第三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党政机关信访工作暂行条例》的试行
四、1979—1982年的信访治理状况
第三节 卓有成效的信访制度建设与非制度化解决信访问题的隐忧
第六章 法制:第一部《信访条例》制定和实施(1983—1995年)
第一节 信访制度功能的重新定位
第二节 信访工作体制新局面
一、信访办理新形式、新问题
二、开拓信访信息汇集新渠道
三、各种形式的信访工作交流
四、信访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和信访理论研究的开展
第三节 信访条例制定的深入开展与1995年《信访条例》的颁布
一、信访条例制定的推进
二、1995年《信访条例》的制度创新
第七章 争议:市场经济中的信访制度改革(1996—2005年)
第一节 市场经济下的信访洪峰
第二节 信访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开展
一、提升党政专职信访工作机构的规格,提高信访干部的职业素质
二、废除收容遣送制度,接访制度浮现
三、建立信访联席会议制度
四、探索信访办理新模式
第三节 信访制度存废的争议与2005年《信访条例》的颁布
一、几种流行观点的分析
二、2005年《信访条例》的新特征
第四节 依法治访与制度创新
第八章 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2006—2012年)
第一节 新阶段信访制度的功能定位
一、新阶段的信访形势与特点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
三、建立较为完备的信访工作法律制度体系
第二节 创新工作体制,构建大信访工作格局
一、构建大信访工作格局的路径选择
二、构建大信访格局的逻辑与现实的考量选择
三、大信访工作格局的实践创新
第三节 建立健全信访长效工作机制
一、信访工作综合协调机制
二、信访问题排查化解机制
三、信访信息汇集分析机制
四、信访事项督查督办机制
第四节 创新工作方法,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
一、领导责任制
二、拓宽信访渠道
三、社会参与
四、加快推进信访信息系统建设
第九章 法治:新时代信访制度的改革和创新(2012年至今)
第一节 新时代的信访形势和职能定位
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与信访形势
二、信访制度的重新定位
第二节 一法治化:运用法治思想和法治方式做好信访工作
一、依法分类,推进涉诉涉法信访改革
二、取消信访排名,改革信访情况通报制度
三、规范信访程序,引导依法逐级走访
四、全面推行涉法涉诉案件律师代理制度
五、信访立法取得突破,完成《信访法(草案)》
第三节 信息化:推动信访工作效能水平和公信力全面提升
一、阳光信访,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
二、互联互通,构建国家信访信息系统
三、探索规范信访信息化新模式
第四节 专业化:统筹协调,形成信访工作合力
一、加强信访工作队伍建设,提升专业能力
二、完善问责考核,打造责任信访
三、重
导语
信访制度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既备受争议,又被高度重视。在国史研究中,信访制度是一个亟需加强的重要领域。吴超著的《当代中国信访制度史/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丛书》是一部系统研究中国信访制度史的专题性著作,在考察信访制度历史源头的基础上,对当代中国信访制度近70年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系统梳理,理清了信访制度发展的基本脉络,并且在历史总结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思考和对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当代中国信访制度史/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408866
开本 16开
页数 2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2
出版时间 2019-02-01
首版时间 2019-02-01
印刷时间 2019-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514
CIP核字 2018255817
中图分类号 D632.8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08:13